序:混亂時代(1 / 2)

公元前1025年,周武王姬發率領八百諸侯兵臨朝歌推翻商朝,而後采取分封製,將華夏九州分封於170餘諸侯。這些諸侯國雖然每年都要向周王室進貢,但每一國都屬於獨立的政治實體。而周天子則保持天下共主的威權,四方諸侯都望之臣服,天下還算和平。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廢黜王後申氏和太子宜臼,冊封褒姒為後,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並下令廢去王後的父親申侯的爵位,還準備出兵攻伐他。申侯得到這個消息,先發製人,聯合繒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攻破鎬京。此前,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數次烽火戲諸侯,因此失信於諸侯。以致各諸侯未能及時救援,周幽王死於犬戎之手。傳承270餘年的周王朝(西周王朝)宣告覆滅。

次年,申候與一些諸侯立宜臼為周平王,平王因內亂和犬戎的頻繁入侵,被迫將國都從鎬京東遷至東都洛邑(今洛陽)。因洛邑在鎬京之東,此後的周朝史稱東周。

“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東周時期的周王室日益衰微,朝綱不振,雖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對天下諸侯卻已全無實際的控製能力。

天下諸侯為壯大自己,爭霸稱王,開始互相侵略吞並,發動了無休止的戰爭。一個個弱小國家湮滅在曆史塵埃之中,而一個個淩駕於周天子之上的霸主接連出現,這一時期被稱為春秋時期。

大浪淘沙,無數實力弱小的諸侯國隨著連綿不斷的戰火消亡,此時的周王室,則早已被各諸侯漠視。這片大地上,出現了七個最強者,它們分別是齊.楚.燕.趙.魏.韓.秦!這七個擁有各自獨立的文化.民俗.傳統的王國屹立一方,被稱為戰國七雄,這一時期,便是戰國時代。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在這烽火連天的春秋戰國時期,又逢奴隸製度瓦解和封建製度初成,社會經濟迅速發展,階級關係劇烈變化的社會大變革時代。

代表著各階級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爭相湧現而出。如老子,孔子,孫子等一大批著名人物。這些學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階級(層)或本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對社會對萬事萬物做出解釋。於是,著書立說,廣收門徒。一時間,學術思想空前發達,三教九流,學派如雨後春筍般林立而起。如兵家,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史稱諸子百家。

諸子學派,依附諸侯,大力發展自己的學說,以己為正統,互相辯難,爭論不休,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勢。這一時期,是中國整個封建時代文化最為燦爛繁榮的時期。

戰國初期,七雄中唯西方秦國最弱,備受欺淩。秦孝公繼位後,決心圖強改革,下令招賢。後法家衛鞅入秦,得秦孝公重用,他吸取了李悝、吳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國實行變法的經驗,在秦國大刀闊斧地進行了變法改革,即“商鞅變法”。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逐漸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以後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