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世界上消失”,樊娟還是忍不住歎了一口氣,“確實是最好的辦法,隻有我真正的死掉,才不會有別的麻煩。”
哈哈,司徒王允大笑而道:“傻女兒,義父怎麼可能會讓你真的去死,隻是說讓你的名字從這個世界上消失而已。”
“名字消失,義父是想讓我改名字。”
“不錯,名字我已經幫你想好了。”王允輕聲歎道:“你生性慈悲,聰明伶俐,雖然誤入青樓,但卻高潔不群,因此為父就以貂蟬二字給你命名,如何?”
“貂蟬,我以後就是貂蟬了”。樊娟內心一直在想著,什麼名字對自己老說又有什麼關係呢?她卻不知擁有這個名字的主人卻有改變曆史的能力。
心願已了,趙雲四人就離開了京城這個是非之地。來時匆匆,去時匆匆,趙雲將何皇後送的那塊金牌送還後跟著三人一路向北而馳。
也許隻有家才是最好的歸宿。四人重新回到了趙莊,樊娟的消息由趙雲告訴了樊家父母,聞此消息的樊母痛苦不已,四人更不知如何去勸說。
四人就在趙莊開始了平凡又平淡的生活,閑暇之時也會教一些強身健體的功夫給村裏麵的人。趙雲的大哥趙俊更是習的一手好槍法,當起了村裏的保長,負責村裏的保衛工作。
公元一八三年,也就是東漢靈帝光和六年,一夜之間,京城洛陽和各地官府、寺廟的大門上,都被人用白土塗上了“甲子”二字。這是什麼意思呢?許多人茫然不解。次年就是甲子年,難道是有什麼變故即將發生?但另有一些人,卻一點也不覺得疑惑,因為他們正在到處傳播這麼一句讖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他們正是“太平道”的信徒。
這些年,皇帝正忙著在後宮裏開設商鋪,親自經商營業。還因為他喜歡乘坐毛驢車,導致京城中顯貴紛紛效仿,一時毛驢都賣到了馬的價錢。更有創意的是,他還給鬥犬腦袋戴上“進賢冠”——當然,這也是根據狗的戰績高低而有所區別的,皇帝在這個問題上唯賢是舉,狗兒們絕無僥幸獲官之嫌。
“進賢冠”本是朝廷中文官的官帽,戴在狗腦袋上,確實有些有辱斯文。不過當時民謠唱到:“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清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看來配不上這頂帽子的,還不隻是狗兒們的腦袋。
朝堂上折衝禦辱的人才若此,也就怨不得野心家們蠢蠢欲動了。
“太平道”教眾,計劃於甲子年三月五日(公元一八四年)起事。
為此,教中重要領袖,大方首領馬元義,組織荊、揚二州教眾數萬人,相約到期會聚於鄴城舉事。他又數次親入京師,聯係內應的宦官中常侍封諝、徐奉等人,準備至期內外俱起。
然而事機不密,一八四年的二月間,張角的另外一位弟子濟南人唐周,向朝廷上書告發此事。東漢政府大驚,迅速行動起來,逮捕並車裂了馬元義,並任命鉤盾令周斌全權負責調查偵破此案,根據唐周報告提供的線索,周斌在洛陽城捕殺了太平道教眾千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