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忽聞海上有仙山 第一章 人生何若是初見(1 / 2)

旭日出東方,海上氤氳不悉,似霧似幻,若隱若現,難以辨別,來往漁民隻是知道傳說那裏有洪荒古獸,有修仙名山蓬萊,有無數未知,可卻未有人真的親眼目睹,便有人真的說曾隱約看過海市蜃樓,但一介漁夫,想起最多的卻是家裏老小、來年奔頭,便在每年魚群季候過後居家安穩,不再出海,特別是每年東海蓬勃中秋霧起時候。中秋時令據說是最早從中原貶來的縣令家開始,而後煙台郡的漁民在每年這個時候與當地獨有的祭龍王節合並,每年開始隆重的祭祀,祈求來年的保佑。後來外來商人也帶來中原乃至異域的奇珍異寶,於是每年的中秋時令便是每年煙台郡最盛大的節日,方圓沿海幾乎所有的漁民農人都會攜家帶口湧進來,交易貨品,補貼家用,為即來的冬日打算,而這高興的莫過於那些十來歲的孩童,無憂無慮,小吃玩具便都能滿足他的好奇。

算一算,這該是葉曉奇第五次來煙台郡了吧。爺爺說,自從三歲便一次不落地帶著他,來趕這方圓百裏最是盛大的節日。爺爺每年往此都會帶他去祭龍王,從煙塵觀開始一路向海,往返數百人大概十來天的行程,不過每一次總是在海邊停下就回了漁村。擠在人潮中,葉曉奇每次都會不明白為什麼那麼愛靜的爺爺,卻喜歡這樣的勞累奔波。

這一年,葉曉奇十歲。他所能想到的更多卻是那大紅的冰糖葫蘆和大花的撥浪鼓兒。

人群在稍顯狹隘的街道上緩緩前進,掌管祭祀的人身著繁複的道服,走在八個開道的漁民模樣人身後。後麵的轎子被十六個小道士模樣的人輕飄飄的抬著,而後就是形形色色趕祭祀人。先前以漁民居多,但後來漸漸商家更多,這些年來便更多了科舉的讀書人。縣令作為組織者,卻不能隨人群出現,據說就曾因為有一任的縣令不顧勸說,還沒趕到海邊便消失不見了,而後的一年也果然多災多難。後來,就再也沒有人敢忤逆朦朦中龍王的意願了。

“曉奇哥哥!你終於來了啊!”一聲清脆從身後傳來,不用回頭,葉曉奇就知道肯定是小依,隔壁莊上沈家的小姐。自從前年在衝散的人群中,無意中幫她找到家人後,每年都會在走丟的路口看到她,然後就是她不停地央求要聽海邊的故事,特別是關於神仙鬼怪。哪裏又有那麼多的故事呢,可為了那一串串的冰糖葫蘆,也就編啊。什麼禦劍而飛的神仙四處捉妖行善,什麼沒頭的蜃張開血盆大口吐出層層白霧,更可笑的是一次看著大戶人家門口石獅子編的鬼怪,竟害的她整整一年沒敢出門,直到第二年的龍王祭。

“今年一定要多騙她幾串糖葫蘆,爺爺說今年可以帶我隨著祭祀上船下海,嗯,時間長,一定要五串,不,十串。”葉曉奇一邊想一邊回過頭,故作老沉地說“告訴你多少次了,不要在我爺爺旁邊喊我曉奇哥哥。”

“你爺爺不是去那邊,買超難吃的糖葫蘆了。跟我走,我帶你去另一家。”沈小依說著就要拉過葉曉奇。

“不行,不行。我要等爺爺,他讓我順著人群走的。我在前麵就能等到他的。你走吧,不然你表哥一會可又要生氣了。”葉曉奇讓過沈小依對她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