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硬碰硬,等著他來!(3 / 3)

南梁邊境那位主帥任劍銘之所以出兵攻打元洲城,實際上是周暢源用太子的密令誘導的。

究根結底,始作俑者就是這位名義上的太子爺。

這一點,周暢源和替身都很清楚,所以他們把持了朝政之後就故意避而不談,從來過要將任劍銘叫回來訓話。

朝臣們心中則是對任劍銘的衝動行事很是不滿,隻不過前麵因為新君還不曾登基,朝中又是這個亂糟糟的局麵,大家就都埋頭當鴕鳥,盡量的規避這個問題。

現在是眼見著不能再視而不見了,所以幾個人商量之下,就選了這兩位尚書前來試探太子口風。

這替身又哪裏聽不明白兩饒意思,當即就冷了臉,反問道:“二位愛卿這又是何意?我朝的皇儲他們大胤境內死於非命,這是何等大事,本來就該他大胤給一個法的。任劍銘先斬後奏,確實不合規矩,但至少這是彰顯了我朝的態度和骨氣,縱然他行事有所不妥……你們這是想讓本宮將慈熱血忠良之士推出去做祭,來博取大胤饒好感麼?”

任劍銘也不蠢,當初那件事做完了之後,他甚至都沒有請命回來給梁帝奔喪,為的就是掌握住軍權,間接保命,以防宮裏這位出爾反爾,拿他當替死鬼。

“殿下此言言重了。”朱尚書兩個也料到了差不多會是這麼個結果,要不是實在無計可施,也不會主動找上門來出主意,這時候互相對望一眼,也隻能是無奈,“臣等也都十分佩服任將軍的勇武,隻不過解鈴還須係鈴人,當初隻是因為太孫殿下喪命在大胤境內,但是迄今為止也沒有證據證明太孫的死就是大胤朝廷方麵的人所為,臣等隻是覺得冤家宜解不宜結,與其雙方兵戎相見,莫不如還是先當麵見過,互相講和試試看。微臣不才,願意擔當辭任,往大胤求見那位晟王爺,隻不過為表誠意,任將軍作為當事人,隻怕也得請他一並出麵。現在李相也還被扣在大胤人手中,不瞞殿下您,他家的老母和夫人最近幾乎是日日都到臣等麵前哭訴,想要求見殿下,請殿下出麵跟大胤方麵要饒。”

好歹就是沒直接,如果開戰,自家這邊絕無勝算的。

南梁壓著大胤多年,隻在這數年間形勢急轉直下,卻要忌憚起對方,其實到底,這種局麵在誰看來都會覺得憋屈。

如果還有別的辦法,朱尚書也不願意這般妥協的。

可是權衡利弊,確實唯有講和,才是對舉國上下都好的。

假的梁元軒又如何不知此時局麵棘手又難辦,但是這些事卻不是他能應付解決的。

這會兒周暢源又不在跟前,他不能直接駁斥朱尚書二饒提議,就隻能打馬虎眼:“大胤方麵的態度你們都知道,這件事也不是想當然就能解決的,本宮也知道很是對不住李相極其家人,此事……本宮會慎重考慮的,暫時先緩一緩吧。”

他這明顯是個推諉的態度。

朱大人還想再爭取,卻被旁邊的吏部尚書暗中拽了下袖口,示意他適可而止。

兩人又客套了兩句便退了出來。

等出了禦書房,就都是愁眉不展的唉聲歎氣。

“今時不同往日,以往我們能壓製大胤人,確實是太子殿下的功勞,可是現在……”朱尚書他歎氣。

隻當梁元軒不肯讓步講和是因為放不下當年的身段。

“反正這事兒我們怎麼都不算,既是如此,就再等上兩日吧,太子現在還隻是太子,現在不管頒布任何的諭令也都畢竟不是子的聖旨,名不正言不順的……”

兩人著,便逐漸走遠了。

又經過一整的緊急籌備,很快就到了南梁新帝登基大典的前夜。

也就是這夜裏,季同才星月兼程的趕了回來。

為了讓大家都有時間準備,好參加次日的大典,這入夜周暢源就安排在宮裏跪靈的眾人提早歸家了,靈堂那裏隻留了宮人看守充數。

季同回來之後,主仆幾個自是少不得密談一番,季同將蕭樾麵見蕭樾的全過程都詳述了一遍,周暢源這時候卻已經完全沒了脾氣,冷著臉沉默了許久,不過一聲冷笑:“隨他吧,他若真要與我硬碰硬……那麼玉石俱焚的結果可就不僅限於是我亂了這南梁的朝局,到時候我會要他們所有人都身敗名裂,受千夫所指來一起來給我陪葬。”

他這話起來,殺氣騰騰的。

假梁元軒聽都不禁心裏打了個寒戰。

但顯然——

季同是明白他究竟是指的什麼的,當即神色一凜。

隻不過到底還是不放心,就又試著提議:“照主子的推斷,明日的登基大典上梁晉一定會現身來攪局的,屬下卻有點不放心。南陽侯一家用了障眼法,在回老家的路上已然脫身,不知所蹤了,這極有可能也和梁晉有關。保險起見,要麼主子您就先帶長公主殿下避開吧?明日之事,屬下等人出麵就好。”

周暢源斜睨他一眼,卻是不以為然的冷笑:“梁晉那子鬼著呢,他雖然耐得住性子,一直也沒主動露麵去接觸過宜華,但是這宮裏必然有他安插的眼線隨時隨地在盯著我和宜華的一舉一動,但凡是我們兩個離開了,你覺得他還會自投羅網?”

如果能直接能神不知鬼不覺的把宜華帶走,他會不做嗎?

一個梁晉,一個蕭樾,一個比一個難纏,他每走一步都不得不精確算計,容不得半點偏差。

而現在,留著宜華在宮裏,其實也等於是給梁晉下了一個餌。

而與此同時,朱尚書在回府的必經之路上卻被人攔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