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本書編輯出版說明和序言(1 / 3)

一、作者長期從事機關秘書工作,退休後有段時間從事秘書學和公文寫作學的教學工作或專題授課,並參加全國秘書界和公文寫作界的學術會議和專著編寫活動。結合以上秘書工作、教學和學術研討實踐,撰寫並公開發表相關的文章160多篇,本書從中選編100篇,加上“附錄”4篇,共104篇,輯印成書,予以出版。鑒於本書係以秘書工作研究為中心內容,又是作者進入耄耋之年所輯印,因此定名《秘書工作研究百篇——耄耋秘苑文集》。(在本文集編輯就緒之際,征得本書責任編輯同意,增加了作者於2013年10月為紀念毛澤東同誌誕辰120周年所寫的《毛澤東在創立黨的秘書工作中的曆史地位》一文,這樣本書收錄的秘書工作研究文章實為101篇,加上“附錄”4篇,共105篇。)

二、全書輯印文章的寫作時限從1978年至2013年,有半數文章係作者2000年退休後所作。從文章類型講,全書絕大多數文章為議論文體,包括學術論文,思想、工作和時事評論,書刊評介,雜文等;也有少量文章為應用文體,包括工作總結、學習體會、調查報告、講話稿、發言提綱、建議、人物回憶等。從發表形式上看,絕大多數為本人署名文章,少數是為省報和省電台寫的社論、評論員文章,個別文章是與他人聯名發表的。

三、為便於閱讀,全書采取以類別為緯的編排方式。將作者的《秘書工作三十六年回眸》作為“代緒論”。全書主體部分分為五編,即秘書理論與秘書曆史探索編、公文寫作與公文工作研究編、調研理論與調研實踐撮要編、領導思想與領導工作求索編、人物書刊與學術問題評論編。前兩編為本書上卷,後三編為下卷。各編的文章,先按篇名分類,再按時序排列。書後“附錄”係他人評說作者的文章。“編後記”,回顧和概述了本書的成書過程、作者同秘書工作並兼作理論研究的情緣。

四、本書輯錄的文章,多數采用公開發表時的原文,少數補充了發表時刪去的內容,以保持文章初發時的背景和原貌。全書在編校過程中,對過去的著述一律保留其觀點,隻作文字技術上的處理,引文經核校後一律改為頁下注。

五、本書文章係在不同年份、不同場合發表的,且多數具有學術性研討的性質,某些專題研究的內容又帶有交叉性,因此有些文章闡述問題所引用的曆史資料和觀點說明難免重複出現。對此作了刪節處理,但仍有幾篇文章未做刪節,目的是保持闡述和說明文章主題的完整性。

六、本書的編輯出版,得到秘書界一些摯友的鼓勵和支持。承蒙全國秘書學界學術活動的帶頭人和組織者傅西路同誌為本書題寫書名。著名秘書學家劉躍國同誌審讀本書初稿,提出了中肯意見,並揮筆作序。河北人民出版社以“為他人做嫁衣裳”的無私精神,鼎力相助。中共河北省委辦公廳文印中心在編輯出版本書過程中付出了許多心血和勞作。在此,謹一並致以衷心的感謝和敬意!

作者

2013年4月4日初稿

2013年11月18日定

序言

我以往為多部學術著作作序,都無猶豫,欣然受邀。這次蒙李老昌遠之托寫序,始有怯步。因為:李老昌遠是我崇敬的長者,年齡大我10歲,黨齡多我12年;他又是河北省委正廳級原副秘書長,我乃一介學人,自感身份不配。今年7月中旬有事去石家莊,相約李老昌遠,坦誠麵陳膽怯,建議他請熟知他的省級老領導作序。他也坦誠相告不作此打算的想法,且言之成理,並稱我倆乃同輩,隻是社會分工不同而已,讓我破除陳舊的等級觀念。我過去對李老昌遠有一個印象,他是一位相當正宗、非常傳統的老幹部。實際上他沒有這種舊觀念,且真誠相待,我隻能恭敬不如從命,甫定受命奉之。

事後估摸,李老昌遠找我寫序,也許是緣分所致。

我與李老昌遠相識交往20多年,任職上海大學《秘書》雜誌副主編時,采訪過他;後多次去石家莊調研,常向他請教。他因約稿在《秘書》雜誌上發表過幾篇重頭文章,退休後,在內地秘書學界、公文學界的學術活動中,在香港召開的國際漢語現代應用文研討會上,與我多次相遇交流,並常贈書給我,彼此十分熟悉。李老昌遠作為秘書學界、公文學界的著名學者,早已被我列入學術研究對象,7年前我寫過《秘書界的一位學者型領導——李昌遠》一文(見“附錄”)。

前年春節,我向他電郵拜年,祝他福壽綿長,建議他編纂《李昌遠文集》。因為:我的心目裏,在我國當代秘書業界和學界崇敬的長者中,繼《李欣文集》之後,李老昌遠是完全有資格出版文集的學者型領導之一。今年5月在天津,我倆一起應邀參加首屆“方放秘書學著作獎”評審工作。他告之,已采納我的建議,正著手編纂文集,全書分兩卷共五編;還征詢我另起書名的意見,因為他覺得以《李昌遠文集》作書名有點張揚。經兩人一番琢磨,書名初定為《耄耋秘苑文集》(現已作為文集副題)。6月,他把書稿的電子文本製作成光盤郵我,附信囑我“提出修改意見”。我擱下手中事情,開始拜讀書稿。7月1日,我發電郵給他,提出完善五編編名表述的建議,他次日來電表示全部采納。無意之中,我與這部文集就有了緣分。

李老昌遠這部文集所輯錄的文章,我以往拜讀過大半。《秘書生涯三十六年回眸》(代緒論)一文,“秘書理論與秘書曆史探索編”“公文寫作與公文工作研究編”“人物書刊與學術問題評論編”中的文章,在公開發表時,我幾乎都認真讀過,不少文章還被我收集到研究所用的資料庫中。這次,溫習這些內容,初讀另兩編文章,我有以下學習感受:

感受之一,李老昌遠退休之前的理論研究,堅持立足本職工作,堅持緊密結合實際。

他或因崗位工作之需進行理論研究。例如《做好機關公文工作的幾點意見》一文,是他主管省委辦公廳公文草擬和審核工作後,為主持召開全省黨委係統公文工作座談會,根據親自起草的講話稿的部分內容,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整理而成的。又如《群眾集體上訪猛增的情況、原因和對策》一文,是他分管信訪工作後,為開會部署1993年全省信訪工作,根據會前調研活動材料整理而成的。

他或因業務培訓之需進行理論研究。例如《秘書工作引言》一文,是他在省委辦公廳和省委黨校聯合主辦的地市縣委辦公室主任進修班上,根據“秘書工作”講座開篇“引言”整理而成的。又如《關於調查研究的若幹問題》《調查報告的撰寫》《論總結和工作總結的寫作》等文,是他在省直部門和人民團體舉辦的培訓班上作輔導報告後,根據講課內容整理而成的。

他或因問題研討之需進行理論研究。例如《社會主義民主與人民政協芻議》一文,是他任省委副秘書長期間,兼任省政協七屆常委及文史委副主任時,在省政協舉辦的理論研討會上的發言稿,後被整理成文。

他或因調查實踐之需進行理論研究。例如“調研理論與調研實踐撮要編”中的幾篇文章,都是這樣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