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觀園
趁赴京參加首屆中國國際盆景會議之便,筆者於1991年5月尋訪了北京大觀園。從北京站或前門坐10路公共汽車,在終點站南菜園下車後,沿馬路南去,到護城河邊,見掩映於綠樹粉牆中的一片清代院落,這就是北京大觀園。
此地原為南菜園公園,占地125公頃,位於北京市城區西南隅護城河畔。1984年,北京市宣武區與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達成協議,把城市園林建設與拍攝電視連續劇《紅樓夢》選址製景的需要結合起來,變一次需要為永久性建築,利用南菜園公園的園地,一改拍電視劇做假景的慣例為實景,既可供拍攝電視劇《紅樓夢》之用,又可使遊客領略古典名著中描繪的園林勝景,還可給後世留下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可謂“服務今人,蔭及後世”的數得之舉。便於1984年6月破土動工,興建北京大觀園。1985年7月一期工程竣工,並陸續開放,至1988年10月全部建成,竟是與上海大觀園同時全麵開放。在1986年北京風景名勝評選活動中,北京大觀園被國內外各界人士評選為“北京十六景”之一。
北京大觀園的總體建設規劃方案,是經著名紅學家、古建築學家、園林學家以及清史專家多次會商製定的。其園林建築、山形水係、植物造景、小品點綴等,均力圖忠實於原著的時代風尚和神韻。由於上海大觀園也是《紅樓夢》意境的再現,所以兩處大觀園在立意布局、景點構思、遊賞內容上可說基本上是大同小異,因而筆者不擬再細細地帶讀者周遊了。但由於兩者在具體的園地選擇、采用的建築風格、配置的植物種類等方麵以及規劃設計師們對原著理解的不盡相同,使兩處大觀園各有特色,南北輝映,呈現出不同的風采。故還得花些筆墨。這些差異試述如下:
北京大觀園平麵園
1大門;2曲徑通幽處;3沁芳亭橋;4怡紅院;5瀟湘館;6秋爽齋;7曉翠堂;8暖香塢;9蓼風軒;10藕香榭;11蘆雪庭;12稻香村;13紫菱洲;14綴錦樓;15紅香圃;16蘅蕪苑;17省親牌坊;18顧恩思義殿;19大觀樓;20含芳閣;21綴錦閣;22凸碧山莊;23嘉蔭堂;24西門;25紅樓書屋;26櫳翠庵;27凹晶溪館;28翠煙橋;29滴翠亭;30食品部;31紅樓酒肆;32食品部一、北京大觀園遊客是直抵正門,不像上海那樣有牌坊、照壁序景;當然,據說為豐富景觀,方便交通,北京也將在大觀園南門外的護城河上架設起兩座藝術造型別致美觀的石橋,供遊客過往。
二、北京大觀園的設計、建造,雖也兼收南方古典園林的精華,但主要采取清代北方園林建築的風格,嚴格地根據清代的建築規製,還賦予了一些新意。而上海大觀園的園林建築,明顯地帶有濃重的江南民居色彩。因此,它們在建築物的外觀、立麵造型和細部處理上,均有明顯的差異:北京的比較嚴謹、粗壯、拙樸,上海的則較為輕巧、纖細、玲瓏剔透。不隻是門庭及庭院建築如此,就是均為皇家氣派的主體建築大觀樓,亦有同樣的差異,這是與當地的氣候條件、文化背景密切相關的。
三、在具體的建築景點上,主要差異為:北京大觀園中,沁芳亭為建於三孔石橋之上的單層涼亭。秋爽齋曉翠堂前東南角的石山上,建有一座八角涼亭,曰“賞月亭”,構成大觀園中觀景的製高景點之一;與賞月亭遙相輝映的秋爽齋後院外假山亭上,為賈母等人拜天祭祖、祈求好運而用青白石造就了“拜月台”。稻香村雖是充滿山野風趣的所在,可建築茅亭依舊朱漆彩繪。藕香榭旁無“體仁沐德”建築。把綴錦樓與綴錦閣看成是兩座不同的建築,並將綴錦樓建在紫菱洲上,成為迎春的住處,綴錦閣則位於大觀樓東側。在省親別墅建築群裏,顧恩思義殿為一獨立建築,而沒有與大觀樓合二為一,但沒有輔仁沐德堂。與凹晶溪館對應的是凸碧山莊,而非凸碧亭。如此等等。
四、由於地處北國,雖然可以栽種玉蘭、海棠、桂花、牡丹、芍藥、薔薇、木香、國槐、龍爪槐、碧桃、榆葉梅、山桃、荷花等傳統花木,但畢竟不像上海那樣草木蔥蘢,花木繁盛,山明水秀,隻是呈現北國情調。特別是在瀟湘館中,由於竹類喜歡溫暖濕潤,是江南植物區係的一個特征,便無法像上海那樣有數十種竹類點綴竟翠了。但北京大觀園內飼養的各種珍禽異鳥,魚鶴麂鹿,卻也達到了中國古典園林所刻意追求的鳥語花香之理想境界。
五、兩處大觀園在景區(點)布局上的異同,平麵圖上十分清楚,不再贅述。然而,或許讀者諸君早已看出來,北京與上海的大觀園在主要建築群的布局上,均將怡紅院、櫳翠庵放在大觀樓群的右邊(西麵),把蘅蕪苑、瀟湘館、稻香村列於大觀樓群的左邊(東麵)。可過去所有關於大觀園的論文、圖紙和模型,均與此相反。造成這種相反結果的關鍵之處在於賈政、寶玉遊園時,從進園到出園,沒有一條重複的路,究竟是從西到東按順時針方向走的呢,還是反時針方向從東到西走的?原著寫得似東而西,東西難辨。過去,大觀園研究者都是按順時針方向安排的,也就是說瀟湘館等建築物在西邊,怡紅院等建築物在東邊。直至前些年,紅學家們經過仔細研究原著,認真探索布局,從曹雪芹筆下找到了不少明證,認為在曹氏胸中的藍圖上,原來是按逆時針方向從東向西走的,應當是怡紅院等在西邊,瀟湘館等在東邊。有鑒於此,北京、上海兩地在規劃建設大觀園時,才“一反常態”,形成現在的布局。這才是大觀園平麵布局的真麵貌。
自《紅樓夢》問世二百多年來,許多“癡情人”苦思冥想尋覓過“大觀園”,甚至不少治學嚴謹的學者竟將畢生精力投入到尋訪“大觀園”舊址的研考之中,但終不免枉費心機:“一夢紅樓二百秋,大觀園址費尋求。”人們神描心造著大觀園,渴盼著這座理想的園林變為美妙的現實,以便能親曆其境,一睹芳顏。
如今,上海大觀園與北京大觀園,這兩大中國造園史上的奇跡,已可初步滿足人們進入《紅樓夢》境,印實故事情節的夙願,散發出獨特的光彩。幸作大觀園中客,權充紅樓夢裏人。當您來此兩處觀光遊賞的時候,不僅會感謝曹雪芹給予後人一部震爍古今的文學巨著,還會感激造園家們為我們創造了兩座賞心悅目的“人間天堂”。
(附注:在撰寫本文時,主要參考了夏治淦《上海大觀園導遊》、吳東炬《北京大觀園》、顧平旦編《大觀園》等書刊。謹此致謝!)
一九九一年桂花時節於綠楊小齋
(1本文為作者1992年11月在美國聖母湖大學()為台灣留學生所作演講的摘要,題目為《中國傳統的花園藝術》。)
(1風景園林與名城建設原載《中國名城》1989年第1期。)
名城建設是一個十分繁雜的係統工程。風景園林作為名城構成的一個有機因子,在名城建設中的地位怎樣?是一個合格的城市規劃師理應考慮的問題。風景園林作為城市的物化形態之一,直接反映著城市的物質風貌;它作為一種藝術,可以左右人們的精神生活;作為一種基礎的上層建築,受製於名城的經濟基礎,又反過來為經濟建設作貢獻。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城市的園林發達史,與城市經濟的興衰是密切相關的。在城市環境嚴重惡化的當今社會裏,如何站到生態平衡的高度,重新認識風景園林與名城建設的關係,並在名城建設中自覺地維護風景園林的建設,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一、名城為風景園林的發展提供上好條件
風景園林的創作一般需要三個條件,即具有較高價值的自然地域、較為豐富的人文景觀和一定的經濟條件。名城在曆史上通常都是政治中心、經濟重鎮、文化都會,具有“曆史悠久,古跡多;風景秀麗,名勝多;人文薈萃,名流多;資源豐富,物產多;開放較早,交往多”的綜合特征。曆史上名城經濟的繁榮和文化發達是園林出現鼎盛局麵的先決條件。如北京、洛陽、揚州、蘇州等,均是文化和經濟重鎮。在這些名城中,眾多的文人名士對園林和城市的出名關係極大。可見,名城是孕育園林文化的肥田沃土。
二、風景園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名城的知名度
在我國首批公布的曆史文化名城中,不少名城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賴於其風景名勝、古跡園林而出名的。例如,提起北京,人們不光知道它是我們的首都、著名的曆史文化古城,也知道那裏分布著頤和園、北海、香山等眾多的名園和風景區,就連早已成為廢墟的圓明園,亦因其輝煌的藝術成就以及在中華民族史上的特殊地位,迄今還令中外人士神往。我國的萬裏長城,由於被登月者驚呼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歐、美人士不惜花費幾千美元,專程來北京遊覽八達嶺長城風景區,大大增加了北京的知名度。
曆史文化名城承德,分布著我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避暑山莊,這座舊時封建帝王的行宮,既具極高的曆史文化價值,又是一個風景優美的避暑勝地,被評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使承德成為中外聞名的風景旅遊城市。
蘇州園林具有悠久的曆史,遠在春秋時代就出現過宮室、園苑等構築,特別是吳王闔閭、夫差父子在蘇州先後經營的宮室園圃,是蘇州最早的花園。可見,蘇州在建城之初就重視園林的建設。蘇州現存的園林,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一個不大的天地裏,因窪疏地,沿阜壘山,種花植木,營建亭榭,由此而構成多樣而幽美的畫麵,使人享受到“不出城市,而能獲山林之怡”,因而,人稱“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成了一座國內外著名的園林城。
曆史文化名城揚州,作為古典私家園林的集中分布區之一,它的出名,更是與悠久的園林文化休戚相關。在揚州曆史上,自從隋煬帝下揚州築隋宮、建“迷樓”開始,揚州的曆史文化便與園林宮苑聯係在一起。此後,揚州幾度出現了“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園林多是宅”的園林盛況。在不大的城區內,這樣密集地分布著數以百計的私家花園,猶如鑲嵌在市井中的顆顆明珠,散發出光輝,無怪乎清代的李鬥要一發“揚州以名園勝”的讚歎!直至今天,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湖岸蜀岡,仍分布著數十處大小園林,它們不光使名城揚州錦上添花,而且,亦是揚州曆史文化的驕傲與實證。
中國的園林是一門綜合的藝術,詩情畫意是它的精髓。因此,一座優秀的中國園林往往還會借詩歌、繪畫、雕塑等不同側麵來反映名城的曆史文化。在封建社會裏,古典園林的主人都是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封建士大夫和封建文人。這些園主的生活內容、思想意識和審美情趣或多或少地會浸透到園林藝術中去。隨園林而得以延續。而且,園林作為一座供人遊憩的現實生活境域,往往是風流雅士的文酒聚會之所,文人達士在園林名勝吟詩文,論治學,說古道今,往往借園林為載體,流風遺韻下來。如今園林名勝中比比皆是的楹聯匾額、碑亭石刻,正是這些人文曆史的寫照;有的還記載了重大的曆史事件或政治事件。園林中的這些曆史古跡,不僅使園林生色,亦為名城增輝。
三、風景園林是改善名城生態環境的生力軍
城市作為人工的生態係統,是人類生存條件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環境和生態明顯向不利於人類生存的方向惡化。對城市的環境保護更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必須注意強化城市的生態功能。
人類屬於自然界的一部分,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人類依戀孕育自身的自然,如同兒女愛戀母親一樣。然而,現代城市的日益都市化不僅使城市環境“沙漠化”,而且,轟鳴的機器、喧囂的市聲、擁擠的人群、盒式的建築,使人們生存的環境充滿了十足的人工味,疏遠自然,即是背離人性。
物極必反。在生態危機和環境汙染嚴重威脅到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今天,迫使人們不得不對“人與自然”這一永恒的哲學主題進行反思。許多國家發出了“回到大自然中去”的呼聲,掀起了包括生態運動、環境保護運動在內的“綠色運動”,出現了“綠色政治”,成立了綠黨,並將其看做是全球的希望。總之,人們渴望回歸久違的自然界。建築學家們正在幻想不僅對每個建築物,而且要對整座城市實行人工調節氣候,為人類創造出一種時新的生活環境。但這種想象中的“圓蓋形城市”要成為對城市環境發生影響的現實還是很遙遠的事。眼下要改善城市生態,為城市居民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健全城市的園林綠地係統。城市園林綠地係統作為城市生態係統的一個子係統,對保護城市環境具有積極的作用。它不僅能淨化空氣,減輕汙染,降低噪聲,改善水質,調節小氣候,使空氣清新,環境舒適,同時,園林綠化作為城市用地和建築規劃空間組織的手段,也有利於提高城市建築藝術感染力,創造出優美的城市風貌和景觀,它不僅是增進城市功能的生力軍,也是城市與大自然相聯係的紐帶。四、風景園林是發展名城經濟的珍貴資源
風景園林的創作不同於其他的藝術創作,它需要一定的地域和較多的投資。因此,風景園林的建設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它的發達與否與名城的經濟狀況休戚相關。但是,建成的風景園林不隻是一件供人欣賞的藝術品,它亦是一種商品。園林作為商品,不僅可給城市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而且,在更大程度上也促進了名城旅遊業的發展、旅遊產品的開發和服務行業的興旺,間接地為名城發展創造更多的財富。因此,發展園林和旅遊事業,被譽為“一本萬利”的“無煙工業”。它為發展名城經濟所起的作用將是不可估量的。
必須指出,一個城市的風景園林,尤其是具有較高文化曆史價值的古典名園和曆史勝跡,是一種非再生資源。園林容易荒廢,年久失修便會成為曆史陳跡。北京的圓明園,一旦被火燒毀,便隻是一現而過的曇花,不可複得;即使花費巨大資財,恐亦隻能恢複原樣的大概。杭州的西湖、蘇州的留園和拙政園、南京的瞻園和中山陵、揚州的大明寺、個園和瘦西湖,承德的避暑山莊、北京的頤和園、北海公園等,均是各名城自己特有的資源和優勢,是發展名城事業的珍寶。因此,風景園林的保護與整修應作為名城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引起各界關注。
由於政府部門考慮到社會福利而提供補助,因此,我國公園(包括曆史勝跡)的票價一直很便宜。這與國外的情況形成對照。低票價不僅降低了古跡名勝在遊客頭腦中的價值,而且使遊人超量。如1985年,500多萬遊客攀登長城,對城磚帶來嚴重損害。踩踏最頻繁處的城磚不得不每三年更換一次。在明朝皇帝朱翊鈞陵墓地宮內,旅遊高峰期遊客十分擁擠,有時每平方米竟多達5~6人。蘇州的拙政園,原為私家花園,1985年遊客量平均每天竟達7150多人次。如此超載,實際上是一種僅次於“火燒”的破壞。應當根據各座園林不同的文化曆史價值,確定不同的限價,以控製遊客數量,保護珍貴資源。當然,對於那些經常供人遊憩、做操等用的文化休息公園,則應當從本市居民利益著想,不調價或少調價。
五、對名城園林建設的幾點建議
1名城規劃與建設應當把風景園林的建設事業放在重要位置上,保持風景園林中景觀的完整和美觀。在現有的名城建設中城建破壞園林景觀的現象是屢見不鮮的。如杭州西湖邊上的建築風格與西湖環境不相協調,優美的蘇州園林以往成功的借景現在借入園內的竟是煙囪和廠房,或是因為平地豎起的高樓阻擋視線而影響遠借美景,等等。在國外,城市規劃總有風景園林師的有力參與。在國內的名城規劃與建設過程中,不僅不應使城市建築有礙既有園林景觀的完美,還應花更大的氣力來整修、建設風景園林。我們應當從名城文化和人類生態的高度來重新認識風景園林在名城建設中的突出地位,讓園林建設與名城建設同步發展。
2名城的園林建設應當突出地方特色。我國幅員廣闊,各地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風景資源和文物古跡等各有差異,曆史上就形成了各地不同的園林藝術風格。然而,目前因襲古典“名園”,參照某地模式,全國照搬,千篇一律。光“大觀園”就有幾處。花木景觀也貧乏單調,如目前全國選月季為市花的已有二三十個城市,選茶花、梅花者亦為數不少。我國有豐富的花木種類,號稱“世界園林之母”,難道非局限於這少數名花不可?法國著名植物學家韋多博士在參觀了我國的部分城市後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城市行道樹為什麼從南到北多選用懸鈴木呢?這值得我們深思。
造園作為一種藝術創作,“貴在有我”,理應源自生活、源於自然。生活和自然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師法造化”這句名言,搞園林創作的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在實際的造園活動中,是不是真正做到師法造化、師法自然了呢?在目前的園林建設中,盲目搬用,東施效顰,造成東西南北園林式樣千篇一律者,大有人在,這種來自既成園林造園活動,顛倒了藝術創作的源流關係。藝術貴在創新,忌諱重複別人的東西。名城的園林建設,理應突出地方特色。體現當地傳統建築風采,利用鄉土花木與氣象景觀,與當地人文景觀相結合,創造出具有濃鬱地方風格的優秀園林。揚州園林廣載瓊花,是因為瓊花與揚州的曆史緊密相關;揚州的街頭遍植柳樹,是因為柳樹與揚州清秀明麗的建築風格相協調。
3名城的風景園林應成為一個完整的係統。風景園林不隻是名城建設的點綴,它應當是一個完整的係統。國外早就提出要建立花園城市,不是在城市中建設花園,而是在花園中建設城市。在我國的大多數名城建設中,雖然一下子很難實現“花園城市”的理想,但名城的風景園林化應當比一般城市具有更高的要求。當務之急是要擴大風景園林綠地係統,我們不僅要重點建設一些風景園林,亦要重視廣場、街心花園、小遊園、工廠單位綠化,垂直綠化、屋頂花園等麵上園林化的建設,還應重視街道和道路等線上綠化建設,使“點、線、麵”相結合,形成一個有機的園林綠化網絡。同時,要使城區園林綠化與郊區綠化融為一體,使城市大自然化,以充分健全城市的生態功能,提高環境質量,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大力提倡植物造園。唯有植物,才是改善城市生態的理想材料。我曾經請一位剛遊完蘇州園林的澳大利亞普通遊客談談感受,他說蘇州園林比澳大利亞的精巧,但美中不足的是,蘇州園林中的植物和草坪比他們國家的少得多。我認為,如何把我國古典園林的精湛技藝和優秀的造園手法,同以植物為主要造園材料的生態造園巧妙地結合起來,使我國的園林事業來一次質的飛躍,正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1江蘇鹽城海塗風景旅遊資源調查與評價原載《江蘇農學院學報》1991年第12期。)
摘要江蘇省鹽城市標準海岸線長58203,海塗風景旅遊資源相當豐富。經實地勘察研究,鹽城海塗境內至少有5大景區19個景點可供近期發展旅遊之用,但其中僅有368%的景點資源得到部分開發本文在逐一評述這些海塗風景旅遊資源的基礎上,提出了開發利用設想。
關鍵詞沿海灘塗;風景旅遊;資源評價
一、引言
我國海岸的風景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在瀕臨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等四海、長達18000餘千米的海岸線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甚多,有些具有很高的文化和科學價值,發展旅遊事業的潛力很大。自古以來,雖然已有不少海岸風光伴隨著沿海城市和特區經濟的發展而得到開發利用,利用海岸的“陽光和海灘”等旅遊環境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然而,我國沿海尚有更豐富的風景旅遊資源遠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目前,江蘇、浙江、山東等沿海各省均在積極開發沿海灘塗資源,發展工農漁業,卻並沒有把風景旅遊資源的開發、特別是一些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的沿海城市(地區)的風景旅遊資源的開發提到應有的高度,這是缺乏戰略眼光的。
鹽城市位於蘇北中部沿海地區。標準海岸線長58203,沿海灘塗廣袤,自然風景資源比較豐富。若能合理地開發利用,發展海塗特色旅遊,不僅可以促進鹽城經濟的發展,也可有效地保護當地的自然生態。因此,理應作為海塗開發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然而,迄今未見有人對鹽城的海塗風景旅遊資源作係統的調查與評價。本文在多年實地勘查的基礎上,對這裏的風景旅遊資源作一評價,並提出初步開發設想,供有關部門參考。
二、現有風景名勝
鹽城是蘇北平原上的一座海濱城市,自西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置鹽城縣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曆史。現轄一市二區六縣。在這秀麗的平川上,點綴著眾多的名勝古跡。迄至1986年,鹽城市重要的風景名勝如。
由可知,鹽城市現有風景名勝26處,其中人文景觀有22處,約占85%,而自然景觀僅有4處,約占15%。在人文景觀中,又以宗教建築、革命文化遺址和建築物兩項所占比重較大。鹽城的這7個宗教建築,雖然在現有風景名勝中所占比例較大,但其對遊客的旅遊吸引功能並不會很大,因為在江蘇以及全國其他地方,類似的、更勝一籌的宗教建築比比皆是。抗戰期間,鹽城曾為新四軍重建軍部所在地,因此,鹽城的新四軍革命文化遺址及紀念性建築物則很有特色,具有很高的旅遊吸引力,是借以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發展旅遊事業的寶貴人文資源。
從鹽城市的風景名勝現狀來看,自然景觀比例極小,這與鹽城市具有較豐富的自然資源、特別是瀕臨黃海、具有廣闊的海塗資源很不相稱,現有風景名勝沒有反映、更沒有突出鹽城“近海”的自然地理優勢,這不能不說是一大缺憾。
三、海塗的風景旅遊資源
鹽城境內的灘塗開發曆史悠久。唐代的李堤,宋代的範公堤,清末民初的公司堤,20世紀40年代的宋公堤,都是曆史上拒海保田的人工海堤。建國初,興築的北起響水灌河口、南至東台新港閘、連綿361的擋潮海堤(又稱“當家堤”),為大麵積的灘塗開發發揮了巨大作用。堤內先後匡圍海灘220萬畝,堤外於20世紀50年代至今又匡圍了19個新墾區,匡圍麵積72萬畝。現今(迄至1987年)在新墾區海堤外還有灘塗535萬畝;其中潮上帶103萬畝,潮間帶242萬畝,東沙等沙洲190萬畝,每年仍以約5萬畝的速度向外淤長。
鹽城市現有風景名勝一覽
類別景點名稱年代地點備注Ⅰ自然景觀風景動物珍禽自然保護區
麋鹿自然保護區19831986射陽縣新洋
港大豐縣林場風景水鳳凰溫泉療養院
小海鄉溫泉1973東台縣台南鄉
大豐縣小海鄉Ⅱ人文景觀古文化遺跡鹽城北門漢代遺址
雲梯關遺址
陸秀夫讀書處漢代(1957年發現)
宋
明鹽城市北門
響水縣黃圩鄉
建湖縣建陽鎮宗教建築陸公祠
真武廟
海神廟
東海王墓
施氏宗祠
海春軒塔
朦朧塔1531
宋
1860
晉
明
唐貞觀年間
北宋(明重建)鹽城儒學街
阜寧縣阜城鎮
射陽縣大興鄉
建湖縣蔣營鄉
大豐縣白駒鎮
東台縣西溪
建湖縣辛莊鄉省級保護
施耐庵後裔將
施公故居改建
省級保護古代建築望湖台
通濟橋明
明(1919年重建)建湖縣建陽鎮
阜寧縣阜城鎮古樹名花便倉枯枝牡丹
古銀杏無
1368鹽城市郊便倉鎮
射陽縣特庸鄉革命文化遺
址與建築物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
抗日軍政大學五分校舊址
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塔
新四軍紀念館
新四軍鹽阜區抗日
陣亡將士紀念塔
獅子口橋與八路軍
新四軍會師紀念塔
三倉烈士陵園
華中魯迅藝術學院
殉難烈士紀念碑1941
1940
1984
1984
1984
1940
1945
(1982)
鹽城市區
鹽城中學
鹽城市中心
鹽城市建軍東路
阜寧縣蘆蒲鄉
大豐縣白駒鄉
東台縣三倉鎮
建湖縣慶豐鄉
省級保護
省級保護
廣闊的沿海灘塗,為鹽城市的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旅遊資源等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進行開發性建設和建立貿工農商品出口基地有著廣闊的前景。因此,曆代都重視開發利用海塗資源,但開發的範圍主要是農墾、鹽墾、林墾和漁業,而作為海塗資源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風景旅遊資源卻並沒有得到應有重視,海塗資源遠未得到充分利用。雖然鹽城市曾將建成“一個沿海療養旅遊基地”納入“七五灘塗計劃十大基地”指8萬畝對蝦養殖基地,10萬畝淡水魚養殖基地,3萬畝螃蟹養殖基地,50萬畝貝類護養基地,10萬畝畜牧基地,15萬畝林果基地,30萬畝蘆葦基地,20萬畝原鹽生產基地,10萬畝大米草基地和一個沿海療養旅遊基地。之一,但如今“七五”已過,“沿海療養旅遊基地”仍是一紙空文。這裏的陽光、沙灘、海水……,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風景旅遊資源迄今還是個“睡美人”,等待著人們去認識和開發。
為了便於人們認識和開發鹽城的海塗風景旅遊資源,我們從1987年起開始關注並實地踏勘了沿海灘塗。雖然鹽城自北至南有響水、濱海、射陽、大豐、東台五縣靠海,理應具有相似的海塗資源;但考慮到建立旅遊區時應有一個旅遊中心,而現正逐步得到開發的珍禽自然保護區核心區(位於射陽縣境內沿海,靠近大豐縣海岸北界),基本上具備成為旅遊中心的條件(下文詳述);同時,射陽和大豐兩縣位於海岸中部,占據較長的海岸線,離鹽城市區也較近。因此,調查範圍重點是珍禽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及其兩翼的毗鄰地區。
經我們調查,鹽城市的海塗風景旅遊資源相當豐富;為開發方便起見,我們將這些資源劃分為五大景區19個景點。
所列海塗風景旅遊資源就其利用現狀來說,僅珍禽自然保護區、麋鹿自然保護區和溫泉等3大景區的7個景點屬於新建的風景旅遊資源,正逐步開發利用,僅占海塗現有景點資源的368%;其餘的目前還隻是未開發的潛在風景資源。
四、海塗風景旅遊資源評價
鹽城境內的海岸,屬於泥沙質平原海岸,潮間帶比較寬闊[1]。這裏的風景旅遊資源,雖然目前就其總體上來說應屬於自然風景型,缺少人文曆史因素,但它不僅具有與山嶽景觀風格迥異的海岸風光。而且,由於鹽城具有特殊的自然條件及豐富的食物,成為我國珍貴水禽丹頂鶴的重要越冬地之一[1]。因此,鹽城的海塗風景是富有地方特色、具有很高吸引功能的重要旅遊資源。現逐一評價如下:
鹽城海塗現有風景旅遊資源一覽表
景區Ⅰ珍禽自然保護區
景點Ⅰ—1九皋鶴鳴
景點Ⅰ—2鶴亭觀鶴
景點Ⅰ—3秀鵑墓
景點Ⅰ—4海塗生物標本廳
景區Ⅱ森林公園
景點Ⅱ—1灰椋鳥越冬奇觀
景點Ⅱ—2樹木園
景點Ⅱ—3森林浴
景點Ⅱ—4千頃竹海
景點Ⅱ—5田園風光
景點Ⅱ—6沃野草原
景區Ⅲ海濱浴場
景點Ⅲ—1海濱浴場
景點Ⅲ—2海上日出
景點Ⅲ—3古堡聽濤
景點Ⅲ—4繁星墜海
景點Ⅲ—5海市蜃樓
景點Ⅲ—6魚蝦樂
景區Ⅳ麋鹿自然保護區
景區Ⅴ溫泉
景點Ⅴ—1鳳凰溫泉療養院
景點Ⅴ—2小海溫泉療養院
(一)珍禽自然保護區
鹽城珍禽自然保護區位於江蘇省沿海中部,由鹽城市沿海5縣(市)的灘塗沼澤所組成,總麵積為365萬畝。其中核心區北以新洋港出海河南岸、南以鬥龍港出海河北岸、西以海堤以東100處、東以海水負3為界,陸地麵積為146萬畝。鹽城自然保護區是丹頂鶴等珍禽棲息的主要場所,也是我國第一個海塗型自然保護區。這裏海塗生物種類繁多,尤以擁有各種鳥類而著稱。據初步調查,保護區內現有各種鳥類為19目54科263種。其中,有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珍禽丹頂鶴、白鶴、白頭鶴、白鸛、白肩雕、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鴇等9種;有國家列為二級保護珍禽天鵝、白琵鷺、小杓鷸等20多種;經濟鳥類有大雁、野鴨等。特別是世界稀有珍禽丹頂鶴,每年來此越冬的數量高達600多隻,是世界丹頂鶴最大越冬地,素有仙鶴“第二故鄉”之稱。除此,這裏還棲息著2000多頭國家二級保護珍獸河麂。許多中外專家來這裏考察後,都盛讚它是一塊天然寶地。具有極高的科學考察和風景旅遊價值。1987年建成業務樓。現有建築麵積47472。已有一定的科學考察和旅遊接待能力。除經常有國內大專院校、科研單位來這裏考察外,還同國際鶴類基金會、孟加拉野生動物管理局、西德鶴類研究所等外國學術團體進行了學術交流活動,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瑞典、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科威特等10多個國家的外賓及港澳同胞來這裏考察或旅遊。它的影響不僅在國內日益擴大,而且已經跨越國界飛走向世界。
(1)九皋鶴鳴每年10月上旬,丹頂鶴由北國紮龍等地飛來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離去,越冬期約5個月。遷來時多為3~10隻一群,而遷離時常常成批,或十幾隻,或幾十隻成群北返。邊飛邊叫,“鶴鳴九皋,聲聞於天”,故得此名。
(2)鶴亭觀鶴望鶴亭位於核心保護區珍禽馴養場內,是新建的古典式三層樓亭建築,為觀鶴的理想場所。常年馴養丹頂鶴、白枕鶴、灰鶴、蓑羽鶴、天鵝、鵜鶘、白琵鷺等珍禽;近旁的葦草叢中時有河麂出沒,極富天然野趣。經馴化的丹頂鶴,揮之振翅騰飛,引吭翱翔;喚之擇主附降,或悠然覓食,或唳鳴起舞;其聲沉渾悠長,姿態矯健秀逸,給人以“欲賞青鬆盤山崖,不及白鶴舞灘外”的美感。鶴懷三藝:鳴、舞、翔,無不令人賞心悅目,足以忘卻塵世之懷,激發遊人遐想詠歎。
(3)秀鵑墓為訓鶴姑娘徐秀鵑之墓,位於望鶴亭北麵不遠處的灘塗上。女青年徐秀鵑大學畢業後誌願來保護區工作,十分熱愛養鶴事業。一次為尋找一隻失蹤的大天鵝而不幸落水犧牲。其英雄事跡十分感人。可借以作為熱愛自然保護事業的生動教材。
(4)生物標本廳鹽城珍禽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的生物標本廳,陳列著在該區生存的鳥類標本150種300餘隻,獸類標本6種15隻,植物標本58種94株,貝類標本39種98隻。這些動植物標本為廣泛深入地開發科普宣傳和科研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材料。
(二)森林公園景區
射陽林場位於新洋港閘南北,以海堤為界,與丹頂鶴核心保護區毗鄰,麵積為26萬畝,林木蔥鬱,環境優美,享有江蘇海濱一顆綠色翡翠的美稱。這裏已有公路相通,近旁為市鎮,場部有辦公樓、招待所和食堂;目前已對現有林區進行了部分景觀規劃和美化工作,基礎較好。隻要稍加改造即可成為一個森林公園。現有的風景資源有:
(1)灰椋鳥越冬奇觀灰椋鳥為江蘇冬候鳥,每年11月南遷來此越冬,5月北返。射陽林場的刺槐林、竹林棲居灰椋鳥最多。竹林棲居的灰椋鳥數量波動於5萬~10萬隻之間。隆冬的清晨,晨曦初露,灰椋鳥便開始活動,初聞嘈雜聲,僅數分鍾後,灰椋鳥傾巢而出,一般在上空盤旋~2分鍾,即全部迅速向西南方向飛去,飛出約二三十千米後分散覓食。當夕陽西斜之際,大小不等的灰椋鳥群不約而同匆匆回歸,每群一般有200~500隻,最大群萬隻以上,鳥群飛過,喧囂噪耳,遮天蔽日,大有鳥雲壓境之勢,先停於河邊槐樹林中,然後逐批飛移竹林邊,最後進入竹林,隨之一片寂靜。其情其景,蔚為壯觀。
(2)樹木園緊挨場部,麵積為100餘畝,園內現按規則式成行栽植各種珍稀樹木百餘種,不僅適應海塗土壤環境,而且各具多種經濟和觀賞用途。這裏環境幽雅,季相分明,充滿自然界的生機和律動,是遊覽、科普、研究的好所在。
(3)森林浴長期居住在城市裏的遊客,特別向往大自然,當他們置身於新鮮的空氣、蒼翠的森林、幽靜的環境中時,就會感到是一種無比美好的享受。射陽林場有的是森林,可以有意識地開辟一處疏林,用原木搭些“自然”的房子,出租吊床、帳篷等設施,讓遊客享受“森林浴”的樂趣,以迎合人們這種喜愛大自然的天性。
(4)千頃竹海射陽林場現有竹林5000餘畝,小河從竹林中穿過,秀竹依水,綠波蕩漾,萬枝滴翠,景色清幽。若在林中築茅舍一二,林緣綴“熊貓”數隻,則可使質樸的風景更為生動,為植物勝景之一。
(5)田園風光射陽縣洋馬鄉東移藥材場臨近射陽林場,可納入森林公園景區。這裏是鹽城市醫藥公司的直屬生產單位,不僅馴養性格十分溫順可愛的梅花鹿,可供遊客觀賞,而且有藥草園2000多畝,培植萱草、白芍、白術、鳶尾、射幹、菊花、金銀花等幾十種藥用花卉,因此,這裏既是生產良藥的基地,更是一個五彩繽紛的百花園。
(6)沃野草原在射陽林場至套閘之間,是典型的海灘草原,長約103千米,麵積為542萬畝(中、高潮帶),一馬平川,茫茫無垠。因成土母質發育程度不同,地被物亦有差異。含鹽量較高的灘塗,晶瑩鹽斑處蔭以寥寥紫色鹽蒿,仿佛水晶盆內飾以紅色珊瑚;鹽分稍輕的海塗,獐毛草混以鹽蒿,綠茵中鑲嵌紫嫣,宛若巧奪天工的雲錦圖案。在遼闊的茅草、蘆葦灘上,牧放著成群牛羊鵝鴨,這裏雖在黃海之濱,卻呈現一派塞外風光,加上頭頂上的藍天白雲,極富詩情神韻。
(三)海濱浴場景區
(1)海濱浴場射陽縣套閘至雙洋閘灘地,潮灘距岸極近,堤坡以石駁岸,灘塗沙質細潔、平軟而寬廣,海浪小,溫度高,陽光充足,是建立海濱沙灘浴場的較為理想之地;惟水質不是很清,但可與上海金山衛(杭州灣)的海濱浴場一樣,增設清水衝淋間、更衣室、太陽傘等服務性設施,即能成為理想的天然海濱浴場。
(2)海上日出海濱浴場之晨,一片靜謐,遙望東瀛,水天一線,是觀日出的理想之地。日出時初為一紅線,漸漸擴張,忽紅、忽黃、忽赭,雜以青天斑斑,似藍似白,絢麗多彩,蕩漾如波;久之海麵上忽現弓形,須臾呈半圓形,其升極速,瞬間躍出海麵,光芒四射。為一極富天趣的旅遊項目。
(3)古堡聽濤在射陽河口向北的海堤上,原有軍事防禦掩體設施70餘處,現已交付海堤管理所代管,可辟為旅遊野營地。這些軍用地堡掩映在海堤的叢林中,每地堡約3~4室,近702,室內高敞,空氣流通,冬暖夏涼,在此投宿,可夜聽海濤,晨觀日出。每當萬籟俱寂、皓月當空之際,猛聽一聲鶴唳,真是動人心弦,大有超凡脫俗、仙居海濱之感。騷人墨客更是抒懷動情,詩緒聯篇。
(4)繁星墜海每年4—5月,鰻魚孵化之際,海濱浴場近旁的海灘上燈火點點,寬闊的海灘上,漁民們爭相捕捉鰻魚苗,那數不清的漁火,宛若九天星鬥,墜澆海灘,夜景十分迷人。
(5)海市蜃樓解放軍後勤部在海濱高炮打靶場開發魚蝦生產基地,辦公駐地樓廈連片。每當旭日東升之際,薄霧繚繞輕騰,隱現縹緲變幻之景,一展海市蜃樓之奇觀,遊人至此,仿佛置身蓬萊仙境,領略海濱之朦朧美。
(6)魚蝦樂鹽城境內水麵資源豐富,具有發展水產業的良好條件。特別是沿海灘塗上,魚池和對蝦池比比皆是,遠看波光粼粼,近觀魚蝦青波弄影,隻要在池岸略加小築,疏植桃柳,便可形成具有魚蝦之樂的海濱樂園:但見池外藍天白雲,柳浪聞鶯;池內魚遊枝頭,鳥棲池底。若是蕩漾輕舟,琴瑟悠悠,或撒耳觀魚,憑欄垂釣,則其樂無窮。於此提供炊具佐料,讓遊客篝火自炊,或代客烹調海鮮魚席,足令遊客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四)麋鹿自然保護區
該保護區係國務院批準,林業部與江蘇省聯合建立的重點自然保護區。位於大豐縣林場內,占地15000畝。這裏是麋鹿棲息繁衍的故土。
作為世界珍稀動物的麋鹿,是我國的特產動物,野生種已不可見。經八國聯軍掠奪運抵英國。1986年8月,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和英國倫敦動物園贈送39頭給麋鹿自然保護區,野生放養返還故籍大自然。現已適應故裏環境,到1989年,已生育繁衍17頭。
麋鹿自古即有神鹿之稱。因其角似鹿非鹿,頭似馬非馬,身似驢非驢,蹄似牛非牛,故又名“四不像”。它的性格溫順,體態矯健,以植物為食。在保護區內,可見到麋鹿或結伴踏青漫遊;或三五成群馳騁追逐,一決高低;或母舐鹿崽顯現安詳慈愛;進而奔馳,驟然佇望,時而俯臥草坪,養生憩息,悠然自得。這足以感染遊客,體味生活的美好。
(五)溫泉
鹽城境內地熱異常區比較多,地熱資源豐富,可用於療養、旅遊的溫泉比較多。目前已得到開發的溫泉就有以下兩處:
(1)鳳凰溫泉療養院位於東台縣台南鄉,1973年地質勘探鑽井時噴出溫泉,因地近漢代董永與七仙女神話中的鳳凰池,故名鳳凰池。井深2200米,水溫395℃,日噴水量140餘噸。經專家鑒定,泉水中含有氡、氟、碘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化學元素,可沐浴,可飲用。1985年,旅港愛國同胞沈炳麟先生讚助,在此建立療養院。近年又擴建礦泉水飲料廠。各地來此參觀、度假、治療者絡繹不絕,已成為東台旅遊點之一。
(2)小海溫泉在大豐縣小海鄉東南部小萬公路南側的溫泉村,發現於1961年春天,泉深1741,水溫50℃左右,日流量75噸。現已開辟為溫泉療養院,有男女大小浴池31個,男女患者池4個,可治療濕疹、神經性皮炎等多種疾病。
五、開發建議
由上可知,鹽城境內的海塗風景旅遊資源比較豐富,它們不僅富有濃鬱的地方特色,數量也相當可觀,且已有一個分布比較集中的區域,因此,我們認為,鹽城市將“沿海療養旅遊基地”作為“七五”規劃中建設的兩大基地之一,是具有科學依據和戰略眼光的明智之舉。但之所以至今未能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恐有其他影響因素。鹽城市有關部門當務之急是要狠下決心,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必要的財力、物力,在係統調查、統一規劃的基礎上,可動員社會各方麵的力量來發展沿海旅遊事業,以充分利用境內豐富的海塗資源。
在開發海塗風景旅遊資源時,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發展海塗風景旅遊事業,是一個跨學科、多門類、綜合性很強的係統工程,因此,從調查、規劃,到建設、管理,自始至終均應有多方麵的人員參加。建議可由當地決策部門牽頭,組織經濟學、旅遊學、風景園林學、海洋學、地質學、氣象學、建築學、療養學等多學科的有關專業技術人員以及文藝界人士協同工作,切忌哪個人說了算,要強調集體參與,以求更加科學合理,做到投資少,收效快而大。
鹽城市海塗旅遊業的開發,應全麵規劃,突出重點,逐步實施。就目前境況來看,可將丹頂鶴核心保護區及與其毗鄰的森林公園作為旅遊中心,因為這裏景點集中、知名度高、開發較早、基礎較好,且環境優美、位置居中;而麋鹿自然保護區和海濱浴場可作為兩個次中心。近期的旅遊功能以科學考察為主,逐步建設成一個具有科學考察、遊覽觀賞、娛樂消遣、度假療養、體育活動(水上運動)等多種旅遊功能的綜合性沿海旅遊基地。在規劃、建設過程中應自始至終注意突出地方特色,以求得對遊客的最大吸引力。
旅遊是一種耗費體力、需要時間的審美活動,這就需要旅遊地為遊客提供休息、食宿、交通等方便優質的服務,因此,在開發時應重視基礎設施建設,讓遊客來去方便、玩得開心、吃得舒服、睡得安穩,便可樂而忘返。
旅遊交通是旅遊區開發和興旺發達的必要條件[2]。上述鹽城海塗可開發的各個景區和景點,目前雖然已有公路和大路從縣城抵達,但路麵質量較差,多數是砂石路麵,少數地段還是泥路,有些景區尚無汽車道相通。因此,開發海塗風景旅遊資源,首先解決的問題是修通道路,讓汽車等交通車輛可以進入;待景區建成開放後,應從鹽城市或臨近景區的縣城增開旅遊班車,以構成發達的交通網絡,溝通風景區與客源市場,才有可能把潛在的旅遊資源變為現實的旅遊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