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曆史悠久的國家,在民間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其中,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織女》、《孟薑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等四大民間傳說。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牛郎織女的傳說始於《詩經·大東》:“跂彼織女”、“睆彼牽牛”的記載。《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已稱牛郎織女為夫妻。應劭《風俗通》逸文:“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注:橋)以渡織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並與七夕習俗相結合。孟薑女的傳說起源於《左傳》杞梁妻拒絕齊侯郊吊,遵守禮法的記載,後來加上《檀弓》的“齊莊公襲莒於奪(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雛型。漢·劉向《列女傳》(四)記:“齊杞梁殖戰死,其妻哭於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琱玉集》記“秦時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為妻,因良被築長城官吏所擊殺,仲姿哭長城下,城即崩倒。”可知這個傳說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傳說中已改名為孟薑女和範喜良。梁祝的故事最早見於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誌》,記載了梁、祝“二人嚐同學”、“同塚”的故事。晚唐·張讀的《宣寶誌》有較詳細的記載。到明代馮夢龍的《古今小說》,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帶,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節。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說源於唐傳奇《白蛇記》;一說源於《西湖三塔記》。到明代馮夢龍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牛郎織女盛夏的夜晚,仰望群星閃爍的夜空,人們能看到銀河兩岸有著兩顆遙遙相對的亮星。著名的“0”等亮星是織女星,它旁邊的四顆小星組成像是一隻織布的梭子形;對麵的一等亮星是牛郎星,它同前後兩顆小星組成宛如一個人挑著一副擔子在趕路的一字形。傳說《牛郎織女》講的就是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相傳織女是王母的女兒(或天帝的女兒,或孫女)。她心靈手巧,善織,能用一雙靈巧的手織出五彩繽紛的雲朵。人間有個孤兒叫牛郎,他雖然勤勞,但一直過著貧苦的生活。後來,牛郎在老牛的指點下,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織女的衣裳,織女也喜愛牛郎,兩人就結成了夫妻。從此,男耕女織,生下一兒一女,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誰知織女下凡在人間成親的事讓王母知道了,她大發雷霆,派天兵將織女捉回天宮。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籮筐裝著兒女,挑著追到天上。王母見牛郎追來,就用頭上的金釵在織女和牛郎之間劃出一道大河,這就是銀河。滔滔的銀河水無情地把牛郎和織女隔在兩岸,他們隻得隔河痛哭相望。後來王母見他們哭得傷心,動了惻隱之心,命喜鵲傳話讓他們每隔七日相見一次。誰知喜鵲傳錯了話,說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見一次。於是王母就罰喜鵲給他們搭橋。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織女就在喜鵲搭成的橋上相會,傾訴衷腸。傳說這天晚上,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在葡萄架下能聽到牛郎和織女的竊竊細語,天上要是落下雨點,那就是他倆傷心的眼淚。孟薑女相傳有一家姓孟的人家種了一棵南瓜,在隔壁薑姓人家的房頂上開花結果。收獲時,南瓜中生出一個白胖美麗的小姑娘,因為這個瓜是孟、薑兩家的,所以取名孟薑女。孟薑女長大了,當時秦始皇築長城到處抓民夫,一個叫範喜良的小夥子為躲避差役,進了孟家的花園,正好撞見孟薑女在湖邊撈扇子。當時,有一種習俗,一個女子潔白的皮膚如果被某位男人看見,就必須從他為夫;而且,孟薑女也喜歡這個小夥子,於是兩人就成了親。哪知成婚才三天,範喜良就被抓走了。孟薑女思念丈夫,天天以淚洗麵。隨後便不顧路途艱險,曆盡千辛萬苦,不遠萬裏尋夫送寒衣。當她尋到長城腳下,得知丈夫已經死了,屍體被砌進城底。這時,她悲痛欲絕,拗哭得天昏地暗,竟使長城倒塌八百多裏。孟薑女滴血認骨,終於找到丈夫的屍骨。她決心背回家鄉安葬。再說昏君秦始皇聽說孟薑女哭倒了長城,便下令抓來問罪,但看到孟薑女長得美貌非凡,就硬逼她和自己成親。孟薑女機智地提出三個條件:一,為範喜良造墳隆重安葬;二,秦始皇得如孝子一般披麻戴孝,在靈前跪哭;三,陪孟薑女遊海三日。秦始皇一心想得到美女,便答應—一照辦。孟薑女在完成祭奠自己的丈夫的心願之後,趁遊海之機,投入大海以身殉情。有的說孟薑女後來變成了銀魚(麵條魚);也有的說她變成了一種像蚊子似的飛蟲,螫死了秦始皇梁山伯與祝英台傳說祝員外的女兒祝英台生得聰明伶俐,愛好詩文。在封建社會,女子是不得出門求學的,祝英台隻得女扮男裝,外出求學。路上,她認識了同去求學的梁山伯,兩人結拜為兄弟。以後,兩人以兄弟相稱,同窗讀書,同床而息。三年中,梁山伯處處保護、關心著“賢弟”祝英台,始終不知英台是個女子。三年後,英台回家,山伯相送。一路上,聰明的英台用巧喻暗示山伯,兩人可結百年之好,而忠實憨厚的山伯一直未能解悟她的真意。英台隻得托詞說願為山伯作媒,將家中同胞妹妹許嫁山伯,讓山伯早日來祝家提親。後來,山伯到祝家拜訪“賢弟”,方知英台是位女子,當初由英台作媒許配的胞妹原來就是英台自己。但因山伯來遲,誤了約期,英台已由父親作主,被迫許給了馬家。山伯得知實情,悔恨交加,回家後一病不起,不久就離開了人世。這邊祝英台被逼無奈隻得嫁給馬家,成親那日,她要求在花轎經過山伯墓時,讓她掃祭一番。當她全身素裝來到山伯墓前時,隨著“梁兄——”一聲揪心撕肝的悲號,頓時天昏地暗,風雨大作,電閃雷鳴之中,隻見山伯墳墓崩裂,英台縱身投入墓穴。眾人搶攔不及,隻扯到一片碎裙。瞬間,山伯墓合攏如舊。這時,雨後的晴空掛著美麗的彩虹,墓地上兩隻碩大的彩蝶,上下飛舞,形影相隨。傳說,這就是生不能共枕,死也要同葬的篤情男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精魂。白蛇傳相傳,有一條在西湖裏修煉了五百年的白蛇,因為搶吃了許仙口中吐出來的、仙人呂洞賓賣的小湯團,又增加了五百年的仙力。得仙的白蛇十分羨慕塵世生活,就變成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子來到人間,取名叫白娘子。跟隨她的女婢叫小青,是一條青蛇變的。白娘子愛慕許仙,就利用西湖遊春之日,呼風喚雨,找到與許仙共舟而行的機會。交談之間,許仙也愛上了美麗、多情而又善良的白娘子,於是兩人成了親。婚後,許仙和白娘子在鎮江開了一爿藥店。由於白娘子醫術高明,又熱心幫助窮人,藥店名聲大振,生意越來越興隆。夫妻倆相親相愛,日子過得十分美滿。再說,當年沒有搶到那顆湯團的癲蛤膜與白蛇結了仇,它變成了一個和尚,取名叫法海,來到人間處處與白娘子作對。他為拆散白娘子的美滿家庭,唆使許仙讓白娘子在端午那日飲雄黃酒。白娘子為表達自己對丈夫的真摯愛情,仗著自己有千年仙力,飲了雄黃酒,但還是顯露了原形,把許仙嚇得昏死過去。為救丈夫,白娘子不顧懷有身孕,飛往昆侖山,經過奮力爭鬥,盜來仙草,救活了許仙。以後,許仙去金山寺還願,法海又強將許仙軟禁起來,逼他削發出家。白娘子為維護自己的愛情,和小青一起上金山寺,水漫金山,與法海進行了一場惡戰。白娘子因有孕在身,沒能取勝,隻得與小青一起回到西湖,準備繼續修煉,等待時機再與法海交戰。許仙被關在寺內,死活不肯出家,找個機會逃了出來。回家不見妻子和小青,又怕和尚再來尋事,也就回到杭州。在西湖斷橋處遇見了即將分娩的妻子和小青,便一起寄住到許仙姐姐的家中。不久,白娘子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正在大家高興地準備慶賀之時,法海和尚闖了進來,用金缽收走了白娘子,並將她壓在雷峰塔下。小青為救出白娘子,再度進山修煉,幾年後趕回杭州,尋法海和尚報仇。他們交戰三天三夜,小青毀掉雷峰塔,救出白娘子,又和白娘子一起將法海和尚打下西湖。法海無處躲藏,鑽進了螃蟹的肚臍,小青念咒語將它定在裏麵,使它永遠不能出來。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曆史悠久的國家,在民間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其中,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織女》、《孟薑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等四大民間傳說。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牛郎織女的傳說始於《詩經·大東》:“跂彼織女”、“睆彼牽牛”的記載。《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已稱牛郎織女為夫妻。應劭《風俗通》逸文:“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注:橋)以渡織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並與七夕習俗相結合。孟薑女的傳說起源於《左傳》杞梁妻拒絕齊侯郊吊,遵守禮法的記載,後來加上《檀弓》的“齊莊公襲莒於奪(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雛型。漢·劉向《列女傳》(四)記:“齊杞梁殖戰死,其妻哭於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琱玉集》記“秦時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為妻,因良被築長城官吏所擊殺,仲姿哭長城下,城即崩倒。”可知這個傳說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傳說中已改名為孟薑女和範喜良。梁祝的故事最早見於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誌》,記載了梁、祝“二人嚐同學”、“同塚”的故事。晚唐·張讀的《宣寶誌》有較詳細的記載。到明代馮夢龍的《古今小說》,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帶,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節。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說源於唐傳奇《白蛇記》;一說源於《西湖三塔記》。到明代馮夢龍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牛郎織女盛夏的夜晚,仰望群星閃爍的夜空,人們能看到銀河兩岸有著兩顆遙遙相對的亮星。著名的“0”等亮星是織女星,它旁邊的四顆小星組成像是一隻織布的梭子形;對麵的一等亮星是牛郎星,它同前後兩顆小星組成宛如一個人挑著一副擔子在趕路的一字形。傳說《牛郎織女》講的就是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相傳織女是王母的女兒(或天帝的女兒,或孫女)。她心靈手巧,善織,能用一雙靈巧的手織出五彩繽紛的雲朵。人間有個孤兒叫牛郎,他雖然勤勞,但一直過著貧苦的生活。後來,牛郎在老牛的指點下,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織女的衣裳,織女也喜愛牛郎,兩人就結成了夫妻。從此,男耕女織,生下一兒一女,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誰知織女下凡在人間成親的事讓王母知道了,她大發雷霆,派天兵將織女捉回天宮。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籮筐裝著兒女,挑著追到天上。王母見牛郎追來,就用頭上的金釵在織女和牛郎之間劃出一道大河,這就是銀河。滔滔的銀河水無情地把牛郎和織女隔在兩岸,他們隻得隔河痛哭相望。後來王母見他們哭得傷心,動了惻隱之心,命喜鵲傳話讓他們每隔七日相見一次。誰知喜鵲傳錯了話,說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見一次。於是王母就罰喜鵲給他們搭橋。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織女就在喜鵲搭成的橋上相會,傾訴衷腸。傳說這天晚上,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在葡萄架下能聽到牛郎和織女的竊竊細語,天上要是落下雨點,那就是他倆傷心的眼淚。孟薑女相傳有一家姓孟的人家種了一棵南瓜,在隔壁薑姓人家的房頂上開花結果。收獲時,南瓜中生出一個白胖美麗的小姑娘,因為這個瓜是孟、薑兩家的,所以取名孟薑女。孟薑女長大了,當時秦始皇築長城到處抓民夫,一個叫範喜良的小夥子為躲避差役,進了孟家的花園,正好撞見孟薑女在湖邊撈扇子。當時,有一種習俗,一個女子潔白的皮膚如果被某位男人看見,就必須從他為夫;而且,孟薑女也喜歡這個小夥子,於是兩人就成了親。哪知成婚才三天,範喜良就被抓走了。孟薑女思念丈夫,天天以淚洗麵。隨後便不顧路途艱險,曆盡千辛萬苦,不遠萬裏尋夫送寒衣。當她尋到長城腳下,得知丈夫已經死了,屍體被砌進城底。這時,她悲痛欲絕,拗哭得天昏地暗,竟使長城倒塌八百多裏。孟薑女滴血認骨,終於找到丈夫的屍骨。她決心背回家鄉安葬。再說昏君秦始皇聽說孟薑女哭倒了長城,便下令抓來問罪,但看到孟薑女長得美貌非凡,就硬逼她和自己成親。孟薑女機智地提出三個條件:一,為範喜良造墳隆重安葬;二,秦始皇得如孝子一般披麻戴孝,在靈前跪哭;三,陪孟薑女遊海三日。秦始皇一心想得到美女,便答應—一照辦。孟薑女在完成祭奠自己的丈夫的心願之後,趁遊海之機,投入大海以身殉情。有的說孟薑女後來變成了銀魚(麵條魚);也有的說她變成了一種像蚊子似的飛蟲,螫死了秦始皇梁山伯與祝英台傳說祝員外的女兒祝英台生得聰明伶俐,愛好詩文。在封建社會,女子是不得出門求學的,祝英台隻得女扮男裝,外出求學。路上,她認識了同去求學的梁山伯,兩人結拜為兄弟。以後,兩人以兄弟相稱,同窗讀書,同床而息。三年中,梁山伯處處保護、關心著“賢弟”祝英台,始終不知英台是個女子。三年後,英台回家,山伯相送。一路上,聰明的英台用巧喻暗示山伯,兩人可結百年之好,而忠實憨厚的山伯一直未能解悟她的真意。英台隻得托詞說願為山伯作媒,將家中同胞妹妹許嫁山伯,讓山伯早日來祝家提親。後來,山伯到祝家拜訪“賢弟”,方知英台是位女子,當初由英台作媒許配的胞妹原來就是英台自己。但因山伯來遲,誤了約期,英台已由父親作主,被迫許給了馬家。山伯得知實情,悔恨交加,回家後一病不起,不久就離開了人世。這邊祝英台被逼無奈隻得嫁給馬家,成親那日,她要求在花轎經過山伯墓時,讓她掃祭一番。當她全身素裝來到山伯墓前時,隨著“梁兄——”一聲揪心撕肝的悲號,頓時天昏地暗,風雨大作,電閃雷鳴之中,隻見山伯墳墓崩裂,英台縱身投入墓穴。眾人搶攔不及,隻扯到一片碎裙。瞬間,山伯墓合攏如舊。這時,雨後的晴空掛著美麗的彩虹,墓地上兩隻碩大的彩蝶,上下飛舞,形影相隨。傳說,這就是生不能共枕,死也要同葬的篤情男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精魂。白蛇傳相傳,有一條在西湖裏修煉了五百年的白蛇,因為搶吃了許仙口中吐出來的、仙人呂洞賓賣的小湯團,又增加了五百年的仙力。得仙的白蛇十分羨慕塵世生活,就變成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子來到人間,取名叫白娘子。跟隨她的女婢叫小青,是一條青蛇變的。白娘子愛慕許仙,就利用西湖遊春之日,呼風喚雨,找到與許仙共舟而行的機會。交談之間,許仙也愛上了美麗、多情而又善良的白娘子,於是兩人成了親。婚後,許仙和白娘子在鎮江開了一爿藥店。由於白娘子醫術高明,又熱心幫助窮人,藥店名聲大振,生意越來越興隆。夫妻倆相親相愛,日子過得十分美滿。再說,當年沒有搶到那顆湯團的癲蛤膜與白蛇結了仇,它變成了一個和尚,取名叫法海,來到人間處處與白娘子作對。他為拆散白娘子的美滿家庭,唆使許仙讓白娘子在端午那日飲雄黃酒。白娘子為表達自己對丈夫的真摯愛情,仗著自己有千年仙力,飲了雄黃酒,但還是顯露了原形,把許仙嚇得昏死過去。為救丈夫,白娘子不顧懷有身孕,飛往昆侖山,經過奮力爭鬥,盜來仙草,救活了許仙。以後,許仙去金山寺還願,法海又強將許仙軟禁起來,逼他削發出家。白娘子為維護自己的愛情,和小青一起上金山寺,水漫金山,與法海進行了一場惡戰。白娘子因有孕在身,沒能取勝,隻得與小青一起回到西湖,準備繼續修煉,等待時機再與法海交戰。許仙被關在寺內,死活不肯出家,找個機會逃了出來。回家不見妻子和小青,又怕和尚再來尋事,也就回到杭州。在西湖斷橋處遇見了即將分娩的妻子和小青,便一起寄住到許仙姐姐的家中。不久,白娘子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正在大家高興地準備慶賀之時,法海和尚闖了進來,用金缽收走了白娘子,並將她壓在雷峰塔下。小青為救出白娘子,再度進山修煉,幾年後趕回杭州,尋法海和尚報仇。他們交戰三天三夜,小青毀掉雷峰塔,救出白娘子,又和白娘子一起將法海和尚打下西湖。法海無處躲藏,鑽進了螃蟹的肚臍,小青念咒語將它定在裏麵,使它永遠不能出來。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曆史悠久的國家,在民間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其中,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織女》、《孟薑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等四大民間傳說。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牛郎織女的傳說始於《詩經·大東》:“跂彼織女”、“睆彼牽牛”的記載。《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已稱牛郎織女為夫妻。應劭《風俗通》逸文:“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注:橋)以渡織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並與七夕習俗相結合。孟薑女的傳說起源於《左傳》杞梁妻拒絕齊侯郊吊,遵守禮法的記載,後來加上《檀弓》的“齊莊公襲莒於奪(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雛型。漢·劉向《列女傳》(四)記:“齊杞梁殖戰死,其妻哭於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琱玉集》記“秦時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為妻,因良被築長城官吏所擊殺,仲姿哭長城下,城即崩倒。”可知這個傳說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傳說中已改名為孟薑女和範喜良。梁祝的故事最早見於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誌》,記載了梁、祝“二人嚐同學”、“同塚”的故事。晚唐·張讀的《宣寶誌》有較詳細的記載。到明代馮夢龍的《古今小說》,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帶,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節。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說源於唐傳奇《白蛇記》;一說源於《西湖三塔記》。到明代馮夢龍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牛郎織女盛夏的夜晚,仰望群星閃爍的夜空,人們能看到銀河兩岸有著兩顆遙遙相對的亮星。著名的“0”等亮星是織女星,它旁邊的四顆小星組成像是一隻織布的梭子形;對麵的一等亮星是牛郎星,它同前後兩顆小星組成宛如一個人挑著一副擔子在趕路的一字形。傳說《牛郎織女》講的就是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相傳織女是王母的女兒(或天帝的女兒,或孫女)。她心靈手巧,善織,能用一雙靈巧的手織出五彩繽紛的雲朵。人間有個孤兒叫牛郎,他雖然勤勞,但一直過著貧苦的生活。後來,牛郎在老牛的指點下,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織女的衣裳,織女也喜愛牛郎,兩人就結成了夫妻。從此,男耕女織,生下一兒一女,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誰知織女下凡在人間成親的事讓王母知道了,她大發雷霆,派天兵將織女捉回天宮。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籮筐裝著兒女,挑著追到天上。王母見牛郎追來,就用頭上的金釵在織女和牛郎之間劃出一道大河,這就是銀河。滔滔的銀河水無情地把牛郎和織女隔在兩岸,他們隻得隔河痛哭相望。後來王母見他們哭得傷心,動了惻隱之心,命喜鵲傳話讓他們每隔七日相見一次。誰知喜鵲傳錯了話,說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見一次。於是王母就罰喜鵲給他們搭橋。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織女就在喜鵲搭成的橋上相會,傾訴衷腸。傳說這天晚上,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在葡萄架下能聽到牛郎和織女的竊竊細語,天上要是落下雨點,那就是他倆傷心的眼淚。孟薑女相傳有一家姓孟的人家種了一棵南瓜,在隔壁薑姓人家的房頂上開花結果。收獲時,南瓜中生出一個白胖美麗的小姑娘,因為這個瓜是孟、薑兩家的,所以取名孟薑女。孟薑女長大了,當時秦始皇築長城到處抓民夫,一個叫範喜良的小夥子為躲避差役,進了孟家的花園,正好撞見孟薑女在湖邊撈扇子。當時,有一種習俗,一個女子潔白的皮膚如果被某位男人看見,就必須從他為夫;而且,孟薑女也喜歡這個小夥子,於是兩人就成了親。哪知成婚才三天,範喜良就被抓走了。孟薑女思念丈夫,天天以淚洗麵。隨後便不顧路途艱險,曆盡千辛萬苦,不遠萬裏尋夫送寒衣。當她尋到長城腳下,得知丈夫已經死了,屍體被砌進城底。這時,她悲痛欲絕,拗哭得天昏地暗,竟使長城倒塌八百多裏。孟薑女滴血認骨,終於找到丈夫的屍骨。她決心背回家鄉安葬。再說昏君秦始皇聽說孟薑女哭倒了長城,便下令抓來問罪,但看到孟薑女長得美貌非凡,就硬逼她和自己成親。孟薑女機智地提出三個條件:一,為範喜良造墳隆重安葬;二,秦始皇得如孝子一般披麻戴孝,在靈前跪哭;三,陪孟薑女遊海三日。秦始皇一心想得到美女,便答應—一照辦。孟薑女在完成祭奠自己的丈夫的心願之後,趁遊海之機,投入大海以身殉情。有的說孟薑女後來變成了銀魚(麵條魚);也有的說她變成了一種像蚊子似的飛蟲,螫死了秦始皇梁山伯與祝英台傳說祝員外的女兒祝英台生得聰明伶俐,愛好詩文。在封建社會,女子是不得出門求學的,祝英台隻得女扮男裝,外出求學。路上,她認識了同去求學的梁山伯,兩人結拜為兄弟。以後,兩人以兄弟相稱,同窗讀書,同床而息。三年中,梁山伯處處保護、關心著“賢弟”祝英台,始終不知英台是個女子。三年後,英台回家,山伯相送。一路上,聰明的英台用巧喻暗示山伯,兩人可結百年之好,而忠實憨厚的山伯一直未能解悟她的真意。英台隻得托詞說願為山伯作媒,將家中同胞妹妹許嫁山伯,讓山伯早日來祝家提親。後來,山伯到祝家拜訪“賢弟”,方知英台是位女子,當初由英台作媒許配的胞妹原來就是英台自己。但因山伯來遲,誤了約期,英台已由父親作主,被迫許給了馬家。山伯得知實情,悔恨交加,回家後一病不起,不久就離開了人世。這邊祝英台被逼無奈隻得嫁給馬家,成親那日,她要求在花轎經過山伯墓時,讓她掃祭一番。當她全身素裝來到山伯墓前時,隨著“梁兄——”一聲揪心撕肝的悲號,頓時天昏地暗,風雨大作,電閃雷鳴之中,隻見山伯墳墓崩裂,英台縱身投入墓穴。眾人搶攔不及,隻扯到一片碎裙。瞬間,山伯墓合攏如舊。這時,雨後的晴空掛著美麗的彩虹,墓地上兩隻碩大的彩蝶,上下飛舞,形影相隨。傳說,這就是生不能共枕,死也要同葬的篤情男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精魂。白蛇傳相傳,有一條在西湖裏修煉了五百年的白蛇,因為搶吃了許仙口中吐出來的、仙人呂洞賓賣的小湯團,又增加了五百年的仙力。得仙的白蛇十分羨慕塵世生活,就變成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子來到人間,取名叫白娘子。跟隨她的女婢叫小青,是一條青蛇變的。白娘子愛慕許仙,就利用西湖遊春之日,呼風喚雨,找到與許仙共舟而行的機會。交談之間,許仙也愛上了美麗、多情而又善良的白娘子,於是兩人成了親。婚後,許仙和白娘子在鎮江開了一爿藥店。由於白娘子醫術高明,又熱心幫助窮人,藥店名聲大振,生意越來越興隆。夫妻倆相親相愛,日子過得十分美滿。再說,當年沒有搶到那顆湯團的癲蛤膜與白蛇結了仇,它變成了一個和尚,取名叫法海,來到人間處處與白娘子作對。他為拆散白娘子的美滿家庭,唆使許仙讓白娘子在端午那日飲雄黃酒。白娘子為表達自己對丈夫的真摯愛情,仗著自己有千年仙力,飲了雄黃酒,但還是顯露了原形,把許仙嚇得昏死過去。為救丈夫,白娘子不顧懷有身孕,飛往昆侖山,經過奮力爭鬥,盜來仙草,救活了許仙。以後,許仙去金山寺還願,法海又強將許仙軟禁起來,逼他削發出家。白娘子為維護自己的愛情,和小青一起上金山寺,水漫金山,與法海進行了一場惡戰。白娘子因有孕在身,沒能取勝,隻得與小青一起回到西湖,準備繼續修煉,等待時機再與法海交戰。許仙被關在寺內,死活不肯出家,找個機會逃了出來。回家不見妻子和小青,又怕和尚再來尋事,也就回到杭州。在西湖斷橋處遇見了即將分娩的妻子和小青,便一起寄住到許仙姐姐的家中。不久,白娘子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正在大家高興地準備慶賀之時,法海和尚闖了進來,用金缽收走了白娘子,並將她壓在雷峰塔下。小青為救出白娘子,再度進山修煉,幾年後趕回杭州,尋法海和尚報仇。他們交戰三天三夜,小青毀掉雷峰塔,救出白娘子,又和白娘子一起將法海和尚打下西湖。法海無處躲藏,鑽進了螃蟹的肚臍,小青念咒語將它定在裏麵,使它永遠不能出來。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曆史悠久的國家,在民間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其中,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織女》、《孟薑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等四大民間傳說。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牛郎織女的傳說始於《詩經·大東》:“跂彼織女”、“睆彼牽牛”的記載。《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已稱牛郎織女為夫妻。應劭《風俗通》逸文:“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注:橋)以渡織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並與七夕習俗相結合。孟薑女的傳說起源於《左傳》杞梁妻拒絕齊侯郊吊,遵守禮法的記載,後來加上《檀弓》的“齊莊公襲莒於奪(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雛型。漢·劉向《列女傳》(四)記:“齊杞梁殖戰死,其妻哭於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琱玉集》記“秦時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為妻,因良被築長城官吏所擊殺,仲姿哭長城下,城即崩倒。”可知這個傳說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傳說中已改名為孟薑女和範喜良。梁祝的故事最早見於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誌》,記載了梁、祝“二人嚐同學”、“同塚”的故事。晚唐·張讀的《宣寶誌》有較詳細的記載。到明代馮夢龍的《古今小說》,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帶,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節。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說源於唐傳奇《白蛇記》;一說源於《西湖三塔記》。到明代馮夢龍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牛郎織女盛夏的夜晚,仰望群星閃爍的夜空,人們能看到銀河兩岸有著兩顆遙遙相對的亮星。著名的“0”等亮星是織女星,它旁邊的四顆小星組成像是一隻織布的梭子形;對麵的一等亮星是牛郎星,它同前後兩顆小星組成宛如一個人挑著一副擔子在趕路的一字形。傳說《牛郎織女》講的就是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相傳織女是王母的女兒(或天帝的女兒,或孫女)。她心靈手巧,善織,能用一雙靈巧的手織出五彩繽紛的雲朵。人間有個孤兒叫牛郎,他雖然勤勞,但一直過著貧苦的生活。後來,牛郎在老牛的指點下,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織女的衣裳,織女也喜愛牛郎,兩人就結成了夫妻。從此,男耕女織,生下一兒一女,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誰知織女下凡在人間成親的事讓王母知道了,她大發雷霆,派天兵將織女捉回天宮。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籮筐裝著兒女,挑著追到天上。王母見牛郎追來,就用頭上的金釵在織女和牛郎之間劃出一道大河,這就是銀河。滔滔的銀河水無情地把牛郎和織女隔在兩岸,他們隻得隔河痛哭相望。後來王母見他們哭得傷心,動了惻隱之心,命喜鵲傳話讓他們每隔七日相見一次。誰知喜鵲傳錯了話,說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見一次。於是王母就罰喜鵲給他們搭橋。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織女就在喜鵲搭成的橋上相會,傾訴衷腸。傳說這天晚上,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在葡萄架下能聽到牛郎和織女的竊竊細語,天上要是落下雨點,那就是他倆傷心的眼淚。孟薑女相傳有一家姓孟的人家種了一棵南瓜,在隔壁薑姓人家的房頂上開花結果。收獲時,南瓜中生出一個白胖美麗的小姑娘,因為這個瓜是孟、薑兩家的,所以取名孟薑女。孟薑女長大了,當時秦始皇築長城到處抓民夫,一個叫範喜良的小夥子為躲避差役,進了孟家的花園,正好撞見孟薑女在湖邊撈扇子。當時,有一種習俗,一個女子潔白的皮膚如果被某位男人看見,就必須從他為夫;而且,孟薑女也喜歡這個小夥子,於是兩人就成了親。哪知成婚才三天,範喜良就被抓走了。孟薑女思念丈夫,天天以淚洗麵。隨後便不顧路途艱險,曆盡千辛萬苦,不遠萬裏尋夫送寒衣。當她尋到長城腳下,得知丈夫已經死了,屍體被砌進城底。這時,她悲痛欲絕,拗哭得天昏地暗,竟使長城倒塌八百多裏。孟薑女滴血認骨,終於找到丈夫的屍骨。她決心背回家鄉安葬。再說昏君秦始皇聽說孟薑女哭倒了長城,便下令抓來問罪,但看到孟薑女長得美貌非凡,就硬逼她和自己成親。孟薑女機智地提出三個條件:一,為範喜良造墳隆重安葬;二,秦始皇得如孝子一般披麻戴孝,在靈前跪哭;三,陪孟薑女遊海三日。秦始皇一心想得到美女,便答應—一照辦。孟薑女在完成祭奠自己的丈夫的心願之後,趁遊海之機,投入大海以身殉情。有的說孟薑女後來變成了銀魚(麵條魚);也有的說她變成了一種像蚊子似的飛蟲,螫死了秦始皇梁山伯與祝英台傳說祝員外的女兒祝英台生得聰明伶俐,愛好詩文。在封建社會,女子是不得出門求學的,祝英台隻得女扮男裝,外出求學。路上,她認識了同去求學的梁山伯,兩人結拜為兄弟。以後,兩人以兄弟相稱,同窗讀書,同床而息。三年中,梁山伯處處保護、關心著“賢弟”祝英台,始終不知英台是個女子。三年後,英台回家,山伯相送。一路上,聰明的英台用巧喻暗示山伯,兩人可結百年之好,而忠實憨厚的山伯一直未能解悟她的真意。英台隻得托詞說願為山伯作媒,將家中同胞妹妹許嫁山伯,讓山伯早日來祝家提親。後來,山伯到祝家拜訪“賢弟”,方知英台是位女子,當初由英台作媒許配的胞妹原來就是英台自己。但因山伯來遲,誤了約期,英台已由父親作主,被迫許給了馬家。山伯得知實情,悔恨交加,回家後一病不起,不久就離開了人世。這邊祝英台被逼無奈隻得嫁給馬家,成親那日,她要求在花轎經過山伯墓時,讓她掃祭一番。當她全身素裝來到山伯墓前時,隨著“梁兄——”一聲揪心撕肝的悲號,頓時天昏地暗,風雨大作,電閃雷鳴之中,隻見山伯墳墓崩裂,英台縱身投入墓穴。眾人搶攔不及,隻扯到一片碎裙。瞬間,山伯墓合攏如舊。這時,雨後的晴空掛著美麗的彩虹,墓地上兩隻碩大的彩蝶,上下飛舞,形影相隨。傳說,這就是生不能共枕,死也要同葬的篤情男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精魂。白蛇傳相傳,有一條在西湖裏修煉了五百年的白蛇,因為搶吃了許仙口中吐出來的、仙人呂洞賓賣的小湯團,又增加了五百年的仙力。得仙的白蛇十分羨慕塵世生活,就變成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子來到人間,取名叫白娘子。跟隨她的女婢叫小青,是一條青蛇變的。白娘子愛慕許仙,就利用西湖遊春之日,呼風喚雨,找到與許仙共舟而行的機會。交談之間,許仙也愛上了美麗、多情而又善良的白娘子,於是兩人成了親。婚後,許仙和白娘子在鎮江開了一爿藥店。由於白娘子醫術高明,又熱心幫助窮人,藥店名聲大振,生意越來越興隆。夫妻倆相親相愛,日子過得十分美滿。再說,當年沒有搶到那顆湯團的癲蛤膜與白蛇結了仇,它變成了一個和尚,取名叫法海,來到人間處處與白娘子作對。他為拆散白娘子的美滿家庭,唆使許仙讓白娘子在端午那日飲雄黃酒。白娘子為表達自己對丈夫的真摯愛情,仗著自己有千年仙力,飲了雄黃酒,但還是顯露了原形,把許仙嚇得昏死過去。為救丈夫,白娘子不顧懷有身孕,飛往昆侖山,經過奮力爭鬥,盜來仙草,救活了許仙。以後,許仙去金山寺還願,法海又強將許仙軟禁起來,逼他削發出家。白娘子為維護自己的愛情,和小青一起上金山寺,水漫金山,與法海進行了一場惡戰。白娘子因有孕在身,沒能取勝,隻得與小青一起回到西湖,準備繼續修煉,等待時機再與法海交戰。許仙被關在寺內,死活不肯出家,找個機會逃了出來。回家不見妻子和小青,又怕和尚再來尋事,也就回到杭州。在西湖斷橋處遇見了即將分娩的妻子和小青,便一起寄住到許仙姐姐的家中。不久,白娘子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正在大家高興地準備慶賀之時,法海和尚闖了進來,用金缽收走了白娘子,並將她壓在雷峰塔下。小青為救出白娘子,再度進山修煉,幾年後趕回杭州,尋法海和尚報仇。他們交戰三天三夜,小青毀掉雷峰塔,救出白娘子,又和白娘子一起將法海和尚打下西湖。法海無處躲藏,鑽進了螃蟹的肚臍,小青念咒語將它定在裏麵,使它永遠不能出來。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曆史悠久的國家,在民間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其中,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織女》、《孟薑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等四大民間傳說。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牛郎織女的傳說始於《詩經·大東》:“跂彼織女”、“睆彼牽牛”的記載。《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已稱牛郎織女為夫妻。應劭《風俗通》逸文:“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注:橋)以渡織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並與七夕習俗相結合。孟薑女的傳說起源於《左傳》杞梁妻拒絕齊侯郊吊,遵守禮法的記載,後來加上《檀弓》的“齊莊公襲莒於奪(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雛型。漢·劉向《列女傳》(四)記:“齊杞梁殖戰死,其妻哭於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琱玉集》記“秦時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為妻,因良被築長城官吏所擊殺,仲姿哭長城下,城即崩倒。”可知這個傳說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傳說中已改名為孟薑女和範喜良。梁祝的故事最早見於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誌》,記載了梁、祝“二人嚐同學”、“同塚”的故事。晚唐·張讀的《宣寶誌》有較詳細的記載。到明代馮夢龍的《古今小說》,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帶,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節。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說源於唐傳奇《白蛇記》;一說源於《西湖三塔記》。到明代馮夢龍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牛郎織女盛夏的夜晚,仰望群星閃爍的夜空,人們能看到銀河兩岸有著兩顆遙遙相對的亮星。著名的“0”等亮星是織女星,它旁邊的四顆小星組成像是一隻織布的梭子形;對麵的一等亮星是牛郎星,它同前後兩顆小星組成宛如一個人挑著一副擔子在趕路的一字形。傳說《牛郎織女》講的就是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相傳織女是王母的女兒(或天帝的女兒,或孫女)。她心靈手巧,善織,能用一雙靈巧的手織出五彩繽紛的雲朵。人間有個孤兒叫牛郎,他雖然勤勞,但一直過著貧苦的生活。後來,牛郎在老牛的指點下,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織女的衣裳,織女也喜愛牛郎,兩人就結成了夫妻。從此,男耕女織,生下一兒一女,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誰知織女下凡在人間成親的事讓王母知道了,她大發雷霆,派天兵將織女捉回天宮。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籮筐裝著兒女,挑著追到天上。王母見牛郎追來,就用頭上的金釵在織女和牛郎之間劃出一道大河,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