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 山居生活(1 / 2)

柯寧是被此起彼伏的公雞打鳴聲吵醒的。

自從搬回祖宅住以後,她亂七八糟的生物鍾被敲打的井井有條。每天早上村裏的公雞瞅著太陽公公一出來就打鳴,於是賴床成為奢望——啊!這事兒也不能全賴人公雞。自從村支書專門找她談過“有關於晚上通宵用電的問題”後她就養成了天一見黑就洗洗睡覺的生活習慣,就算公雞都歇了,她到了這個時間也得自然醒。

裹著被子打開陽台門,一陣凜冽的山風灌進來,刮得她一陣哆嗦,然後就徹底清醒。

這裏是距離省會大約三個小時車程的一個小村子,叫坎子屯;村子四麵環山,一條小河縱穿而過。河的上遊是本省最大規模的水庫,也是省會附近為數不多能拿出手的旅遊景點之一,可惜從本村到水庫隻有一條超級難走的小山路,柯寧剛搬過來時興衝衝的拉著兩個弟弟走過一次,還沒到水庫就被弟弟們輪著背回來了。

柯寧曾試圖在穀歌地圖上查找此處而不果,她有些得意自己這也算是隱居山林了吧。

村裏不通公路,出村進村隻有一條土路,沿著土路翻過山就是最近的村子左家莊。雖然兩個村子之間不過幾十裏地,可左家莊剛好在國道旁邊,還是通往水庫的必經之路。拿坎子屯作為參照物的話,左家莊絕對當得起“繁華”二字。於是,村裏人每每提起“左家莊”,都是用牙縫呲出來那三個字。柯寧想想左家莊半夜也亮著的霓虹燈和自己不過熬夜上個網就要被村支書批評“浪費本村電力資源”,不由得也對左家莊呲起了牙。

太陽漂亮得像個發育優良的鹹蛋黃,一點一點向上蹦達,接著天就大亮了。

柯寧從院子裏的井裏打了一桶水,有水珠濺到身上,涼得紮人;提到廚房開上水,她回了院子伸胳膊伸腿舒展身體。

前院大約有二百多平米,院子左邊有一口井然後就是晾衣架和一輛自行車;右邊有一顆上了年頭的大槐樹,花已經落盡了,濃綠的葉子沿著枝椏鬱鬱蔥蔥的漫了大半個院子,下麵是一個狗窩,裏麵住著一隻德國牧羊犬。

柯寧原先在樹蔭下麵放著桌椅,想著平時可以坐坐。可德牧一來,就大喇喇的拖著它的狗窩把那塊風水寶地占領了,柯寧隻好忍著滿腹心酸在後院搭了個葡萄架,把桌椅搬到下麵。

德牧是她大哥擔心柯寧一個女孩子住在這裏不安全,走關係給她弄來的退役軍犬,據說是為了保護戰士被打子彈打壞了腿。柯寧偷偷的觀察過,德牧在跑的時候才能細看出來左後腿有點點跛,而且也不是很明顯——部隊要求真是嚴格啊。

柯寧和德牧處得不算好……或許說很不好才更為貼切一些。德牧毫不掩飾自己看不上柯寧,都沒正眼看過她;柯寧不想和一隻狗較真,可被一隻狗鄙視的感覺真是一言難盡。於是兩隻各據一邊,相處一年了也還算是相安無事。

回了廚房舀了熱水洗漱,接著給自己和德牧做了飯。

柯寧總想著,自己能和德牧一起過這麼久沒打起來,原因除了德牧不愛搭理她於是她也自尊自愛的不搭理德牧外,兩隻還有個巨大的共同點——都是甜食控。柯寧做了一鍋放了好幾大勺糖的西紅柿炒蛋蓋飯自己盛了一點,然後把剩下的飯拌勻,倒進德牧的飯盆裏。

村裏人早都忙碌起來,正是收獲的季節,人們談論著彼此的收成,相伴往耕地走;外麵一群孩子打鬧著去左家莊的小學上課,偶爾一個孩子大嚷一聲,然後就是許多孩子的笑聲;村中央的擴音喇叭裏早已開始播放中央廣播電台的早間新聞。

柯寧捧著碗,如同之前過去的每個清晨。時間的河流在經過柯寧身邊時陰險的稍無聲息,還無恥的留下了痕跡,以至於她隻有在翻日曆的時候才驚覺又是半個月過去了。

一年前,柯寧的爺爺去世時,把祖產都留給了柯寧。柯寧上麵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下麵還有兩個弟弟,繼承祖產這種大業本來是怎麼都輪不到她頭上的,可是在伯父伯母叔叔嬸嬸們搬出“哥哥姐姐們都有穩定且收入不菲的工作”、“弟弟們又在上學”、“祖產一時也不能沒人照料”三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後,無正當職業每天宅在家裏打算靠吃銀行利息當米蟲的柯寧在老爸老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心疼又責備的眼神中從爺爺手裏接過了田契、房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