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定王聽父皇似有誇讚太子的意思,急忙順著接口說:“秉父皇,這全憑太子運籌帷幄,事前提醒兒臣早做安排所致,並非兒臣之功。”
劉啟見了開心地說:“太子能得定王相助,朕對將來大漢天下放心得很呢!好啦,你們都講講怎麼救出楚王來吧!”
劉啟為了能替太子劉榮減輕來自定王的壓力,特意說出太子得定王相輔,將來大漢天下必然無憂的話來。
定王劉發聞言,朝劉啟拱手一揖,說:“父皇,兒臣每每感動於太子的坦蕩心胸,深覺這正是兒臣要向太子學習的之處。”
劉啟見定王能正視自己的短處,欣慰地說:“定王自謙了。”
話說到這份上了,劉發覺得再行謙讓,反而會讓太子生出疏遠之感,便笑著說:“父皇,兒臣覺得,此時的匈奴人,必然認定朝廷正全長安城搜查楚王的下落,因此必定不敢讓楚王離開長安城。”
劉啟也不再虛言,認真地望著劉榮問:“太子以為,楚王必定就在隆源皮貨棧中?”
劉榮還未回答,周軼不解地問:“什麼隆源皮貨棧呀?”
太子劉榮一愣,這才想起還沒將匈奴人就潛伏在城北角的隆源皮貨棧一事告訴決曹周軼大人,便笑著說了一遍。
決曹周軼聽了,恍然大悟地“哦”了一聲,點了點頭。
太子劉榮認真地說:“是的,父皇。兒臣認為楚王肯定就在隆源皮貨棧中!可問題的關鍵是,我們要如何安全地救出楚王呢?”
劉啟插話說:“在救楚王的行動中,應該考慮到匈奴國經過老上單於的苦心經營,到了現在軍臣單於手中,國力已然鼎盛,此時大漢的國力尚不足有完勝匈奴的把握,則和親相睦之策就應當兼顧到,不可讓匈奴國惱羞成怒,揮軍南下侵朕大漢。”
定王劉發望了太子劉榮一眼,說:“太子正是考慮到這個因素,才將俘獲的那兩個匈奴公主的師弟,主動還給她,並讓她帶著手下安全地離開皇宮的。”
劉啟欣賞地望著劉榮說:“太子處事,極有遠見大觀,朕甚心慰!”
太子劉榮拱手一揖,說:“謝父皇讚賞!兒臣覺得,從漢匈兩國實力現狀計,從兩國力量消長的長遠計,從楚王安全計,均不宜強攻隆源皮貨棧。能使出偷襲天牢劫走楚王的計策來,說明那匈奴公主是個十分聰慧果敢之人,其眼界定然頗高。既是如此,若我們輕侮了她的智慧,反而會令她鋌而走險,以楚王為要挾,生出逼迫大漢的事端來。”
定王劉發微微點著頭說:“是啊!父皇,太子所言極為在理呢!”
劉啟心中雖然裝著伐平匈奴的心思,卻能從眼下兩國實力長短的實際情況出發,將此心深藏不露。
聽了太子的話,劉啟望向劉榮,問:“太子想想,如何才能讓那匈奴公主,乖乖地放出楚王而不致大動幹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