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調動民意贏生機 下(2 / 2)

挺起心房,努力裝出一副無畏生死、正氣凜然的樣子來,劉榮目不斜視地穿過文臣武將中間的通道,目光淡然地直視著劉啟,既不激憤亦不見哀傷。

劉啟見劉榮被押回來了,勉強壓製著心中怒氣,故意用淡然的語氣問:“臨江王拆廟宇,既非朕之旨意,何以誣朕為首罪?既非眾王公大臣之唆使,何以誣他們為從罪?”

劉榮成功地將劉啟*向解釋之中來相問,立即從容地說:“父皇容稟!拆廟宇絕屬實情,兒臣不敢有半點虛瞞。

但兒臣絕不認為是罪,倒認為屬功。

臣拆廟宇,實為奉父皇體民恤民養民教民之訓導倡言,為教習百姓家童認字辯理,讓他們自幼明禮知法守禮循法,而讓他們為爭做大漢可用之材而讀書。

父皇,兒臣這般心思,罪與功?”

“拆廟宇便是罪!縱然你巧言以辦民學為借口,也無法掩飾你侵廟之罪!”劉啟心中著實為難,若直接回答有罪,也把自己體民恤民養民教民的話語給抹殺掉了,更讓滿堂文武得出舉民學以提升百姓素質有罪的結論;若說無罪,心中自有不甘。

見劉啟避開評說舉民學的功過,獨對拆廟宇來論說,劉榮心知劉啟已然無法強定自己死罪了。

“父皇,若舉民學以提升百姓認知事理的能力有罪,兒臣願罪;

若舉民學為大漢江山社稷培養可用之才有罪,兒臣願罪;

若舉民學為大漢繁榮昌盛添磚加瓦有罪,兒臣願罪。

父皇,兒臣以為祖上的榮光,聖人的教誨,大漢的律法,絕不能隻寫在帛上,貼在牆上,刻在石上。

若眾百姓目不識丁,何以看懂帛上、牆上、石板上的大漢律法呢?

若讀不懂自然無法領會,便無法讓眾百姓自覺遵守大漢律法!

是故,兒臣才借用廟宇之料材,就地倡辦建起民學之宮。

兒臣擬用‘效聖宮’來給民學命名,敬請父皇明察!”

劉啟原以為,自己“拆廟宇便是罪”這話一出口,懦弱怕事的劉榮定然嚇得跪地求饒。

他根本沒想到從不敢ding撞自己的長子劉榮,竟然當堂說出這洋洋灑灑一大通令人無法駁斥的道理來。

心思不由為之一窒,劉啟瞪大眼珠直勾勾地望定劉榮,不敢相信這就是被自己以懦弱無為,膽小怕事為由廢掉太子之位的長子劉榮!

張口結舌地愣愣望著劉榮,劉啟和滿殿文武大臣被劉榮的從容淡定,機智善辯,據理力爭的作派震懾到了。

除了劉榮本身,有誰知道盤踞在劉榮軀體裏的卻是作為曆史學博士和特種兵的慕容澈靈魂呢?

驚愕愣怔當場的劉啟,心中暗自轉思:“這廢太子劉榮去了江陵才一年多,怎麼就變得這般辯鋒機敏,清朗俊拔,正氣凜然,卑亢有度了呢?當初若是這樣,怎麼會被廢去太子之位!”

見滿堂錯愕之色,劉榮心裏暗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