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家健
劉衍教授幾十年駸駸於文學之途,舌耕之餘,筆耕不輟,成果頗豐。據我所知,他早年在語言學方麵做過較紮實的鑽研,也寫過一些文章,但從上個世紀70年代就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上了。尤其對唐宋文學用功最多,成就顯著。最近,他從撰著和主編的十幾部著作中精選出百餘萬字,擬出版一套四卷本選集,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這對劉衍先生來說,不隻是一個總結性的過程,而且是一項嘉惠後學的工程。因為劉先生取得的成果中,有些至今仍處於學術前沿,具有相當高的學術價值;有些成果相信會流傳久遠。
劉衍先生的代表性成果,首先是關於李賀的研究。從1982年《文學遺產》第3期發表《關於李賀的家世——讀杜甫“公安送李晉肅”》起,兩年後,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李賀詩傳》。這本專著用文學性語言闡析李賀的生平、創作,很受讀者喜愛。該書出版不久,就有一位讀者以《別致的學術專著》為題在《新書報》上發表評論。《人民日報》在1985年5月2日的“新書架”作了介紹,稱其“是一本較有創見的專著”。此後,劉衍先生又於1990年出版《李賀詩校箋證異》。這部著作在學術界的影響,從幾個方麵可以得到印證:一是學界泰鬥錢鍾書先生破例題寫了書名;二是著名教授馬積高先生作序;三是《文學遺產》發表了長篇評論;四是海內外學者和一些專著對其論點多有引用或評價。例如,有讀者稱:“劉衍先生的《李賀年譜新箋》(在《李賀詩校箋證異》中),應該說,體現了20世紀50年代大陸李賀研究的水平。”(見《李賀歌詩論考》)有的著述稱:《李賀詩校箋證異》,“其中時有新見,可見作者用力之勤。”(《中國新時期唐詩研究述評》)
我注意到,這套選集中所選的《姚合傳》和《姚合詩集校考》,也是一項重要成果。姚合是中晚唐之交一位享有盛名的詩人,但傳世的詩集中,偽詩、集外詩,與王建、馬戴、許渾、薛能、羅隱等詩人的重出、互見詩就有近五十首,占詩集百分之九的比例。這給教學增加了麻煩,給研治、校讎也帶來了不小困難。據我所知,這是他承擔的國家古籍整理項目。此項研究,既借鑒了學界研究成果,參閱了同仁記載的數百張“普查”卡片,也經過自己反複查證、考釋,斷斷續續達三年多才告完工。這部書篇幅不大,校勘文字十分簡潔,即使考證偽詩之所以“偽”,也不多費筆墨。在一般人看來,也許“不起眼”,但以少總多,披沙揀金,難能可貴,其學術價值是不容忽視的。據說,這幾年就有些唐宋文學方向的博士生以書信向劉先生求購此書。2000年北師大有位博士生曾告訴劉先生,為找到此書,他跑遍了北京的書市,最後才在海澱區一個地下大書市買到。我想,這種精煉簡要的獨家著述,隨著時間推移,還會越來越受學術界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