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自1984年9月成立以來,一年一度的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是省內民法學人的思想盛宴,也是省內民法理論界、實務界重要的學術交流與研究的平台。2013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如期在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召開。本次研討會圍繞民事法律適用問題、網絡環境下的民法問題、社團法人的法律地位等問題展開研討。本書乃本次會議的優秀論文彙編而成,論文既有民法理論問題的研討,也有熱點實務問題的關注,故取名《民事法律的理論與實踐》。
隨著《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陸續頒布,我國民事法律體係已日趨完善,如何在司法實踐中正確有效地運用現行法律,成為學界近期關注的熱點。本書中關於《物權法》的適用問題主要集中在集體土地征收補償、企業間留置權的擴大適用、公共物品供給視角下國家所有權的限製等方麵。其中最令人關注的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問題,實踐中往往存在著土地承包經營權價值的虛化、安置補助費的社會保障功能虛無和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款的歸屬困境等一係列難題,這些也是導致土地征收補償成為我國現階段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之一的原因。論文中關於《合同法》的適用問題研究,主要包括《合同法》第224條、第107條、第111條等具體條文的適用,以及所有權保留、合意製度和承攬性服務合同中“滿意條款”的法律適用等。本書中關於《侵權責任法》的適用問題主要集中在免責事由、群體組織名譽侵權以及機會喪失的侵權損害賠償規則等方麵。針對實踐中廣泛存在的醫療侵權糾紛案件,本書也收錄了會議上關於醫師責任與醫療機構責任的優秀論文,以供借鑒和研討。《審判實務中侵權若幹問題研究》一文是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對全省各級人民法院侵權案件審理情況的調研報告,作為全省司法審判的最高機關,這份報告對司法實踐的指導意義是毋庸置疑的,同時也為理論研究提供了現實問題。
網絡環境下的民法問題研究是這次學術研討會的熱點。據統計,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5.91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4.64億。由此引發的網絡環境下侵犯知識產權、消費者合法權益、財產權以及人格權等法律問題逐漸增多,手機微信、微博等新型網絡傳播方式也引發了新的法律問題。本書中多篇論文涉及網絡名譽侵權和個人信息保護。關於網絡名譽侵權,集中探討了網絡名譽侵權的責任認定、民事救濟以及網絡名譽權與網絡言論自由之間的衝突協調等問題。關於個人信息保護問題,“網絡環境中個人信息的民法保護”一文以“死亡博客案”為典型案例,探討了在網絡環境下對個人信息進行合理收集利用並發揮巨大價值的同時,如何保證個人信息不被濫用的難題。
目前,中國社會變遷加劇,社會矛盾頻發,滲透於社會各個層麵的民法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實務中都處於急速的調整階段,並麵臨著諸多的問題,但這同時也是一個“大道於無形,涅盤以再生”的時代。《民事法律的理論與實踐》致力於提供這樣一個討論的平台。籍此期望廣大的專家、學者、法官、律師以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能夠積極關注民事理論與實踐研究,為中國法治體係的進步和完善增磚加瓦,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民事法律的理論與實踐》編委會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