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糠是大米加工中的重要副產品,含有豐富的油脂,是近代開發出來的一種油料。利用米糠提取油脂,在世界上僅有一百多年的曆史,這和玉米油的開發相似。1883年英國人斯密遜首先從米糠中提取出油脂,並發表了有關米糠油的研究資料。1905年意大利開始製取米糠油,並用來製肥皂。1936年以後日本大量提取米糠油。此後,朝鮮、越南等以稻米為主食的國家都開始提取米糠油。用米糠取油,在我國有七十多年的曆史,1937年首先在台灣出現,並在全島推廣。1940年在天津建設了米糠榨油廠,1953年後,上海、武漢、廣州和天津等大城市先後開始大批生產。1956年後,全國各中、小城市也開始利用米糠來取油。米糠是糙米碾成白米時的副產品,我國盛產稻米,米糠資源非常豐富,米糠取油大有作為。1953—1957年,全國糧食部門生產的米糠達746萬t以上,1978年以後,全國的米糠油產量增加很快,綜合利用逐漸展開,增值加工技術不斷進步和成熟。2013年,我國稻穀產量為2億多噸,約占世界稻穀產量的1/3,占我國糧食產量的2/5。我國約有8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每年因直接食用稻米及其製品而耗用稻米約1.4億t。稻穀加工的出糠率為6%~8%,平均為7%左右。米糠中不僅含有豐富的脂肪,而且富含多種營養成分,是優質的油料資源。一般來說米糠的含油率為18%~20%。根據2億多噸的稻穀產量,按95%用於加工稻米,約產米糠1330萬t。
米糠是稻穀脫殼後依附在糙米上的表麵層,由外果皮、中果皮、交聯層、種皮及糊粉蓋板層組成。其重量約占稻穀粒重量的5.0%~5.5%。如果將混在其中的稻米胚包括進去,其重量則占稻穀粒重量的7.5%~8.0%。稻穀中的稻殼占16%~20%,糙米約占80%。糙米中的精白米占72%,稻米胚占2.5%。稻穀經礱穀脫稻殼後的糙米,再經脫米糠碾製成精米,米糠和稻米胚就成為生產米糠油的原料。米糠加工實際上是米糠和稻米胚的加工。米糠和稻米胚的化學成分:以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為主,還含有維生素B1和灰分(常以植酸鹽的形式存在)。這些化學成分因稻穀的品種和產地不同而異。
一、粗脂肪
米糠粗脂肪中含有中性油脂88%~92%(其中遊離脂肪酸5%~15%),65%~70%可以製成精煉食用米糠油。在中性油脂中,結合脂質占2%~3%(其中磷脂為0.5%,糠脂0.1%~0.2%,糖脂0.1%以下,脂肪酸甾醇酯0.1%~0.3%,脂蛋白0.1%以下),非甘油酯不皂化物3%~4%(其中蠟1.5%~2%,穀維素2%~3%),不皂化物3%~5%(其中烴0.3%~0.5%,脂肪醇0.5%~1.0%,甾醇1.8%~3.5%,維生素E0.1%~0.15%);此外還含有胡蘿卜素和類胡蘿卜素200~300mg/kg,葉綠素10~110mg/kg。米糠中含有約30%的稻米胚。稻米胚的中性脂質組成與米糠基本相似,但含量要高於純米糠。稻米胚油中的天然維生素E含量較米糠油高一倍,約為0.17%~0.25%。
二、粗蛋白質和維生素
米糠蛋白質主要有四種:清蛋白、球蛋白、穀蛋白和醇溶蛋白。米糠、稻米胚所含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其中主要為穀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賴氨酸和絲氨酸等。米糠蛋白和一般的穀類及油籽(如棉籽、紅花籽、葵花籽)相同,但其營養的化學評分比油籽類蛋白高。
三、礦物質元素
米糠中的礦物質以磷居多,其次為鉀、鎂、鈣、矽等。米糠中的磷主要存在於植酸鹽(菲丁)中,植酸鹽中的磷約占米糠中磷總量的89%,而米糠中植酸鹽的含量為9.5%~14%。每100g米糠中含鉀1680mg、鎂1075mg、鈣64.2mg、錳20mg、鋅6.5mg、鐵8.7mg、銅2.7mg、磷2200mg、矽16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