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磨硬泡不招人煩的技巧
求人辦事時,我們懷著滿腔熱情希望能夠得到對方的幫助,可是對方卻無動於衷,即使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他們也習慣於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和理由搪塞、推托或者拒絕,搞得我們無能為力,無可奈何,無計可施。有些人在這種情況下隻好打退堂鼓,撤回來了事。但也有一部分人性格頑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們采用軟磨硬泡的方法纏著對方,不把事情辦成絕不回頭,搞得對方急不得惱不得,最後不得不答應他們的要求。
毋庸置疑,軟磨硬泡的方法確實在一定的情況下能起到督促對方辦事的作用,但是如果運用不好,也會起到相反的效果。為了有效地使用這一策略,我們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小竅門。
(1)辦事時學會控製情緒。
求人辦事,有時候需要軟磨硬泡,軟磨硬泡可以,但一定要學會控製情緒。軟磨硬泡,就是在說話方麵“軟磨”,而在時間方麵“硬泡”。隻有平心靜氣,和顏悅色才能“磨”下去,如果不注意控製情緒,衝著對方大叫大嚷地話,事情肯定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美國一位老推銷員來到某個地區,進入了一家小商店來推銷他的小收銀機,當老板得知他是推銷員時,突然大叫:“我們對收銀機沒興趣!”那位老推銷員就靠在櫃台上,咯咯地笑了起來,仿佛他剛聽到世界上最好笑的故事一樣。
店老板瞪著他,感覺到有些莫明其妙。
老推銷員直起身子,微笑著道歉說:“我忍不住要笑,你令我想起另一家商店的老板,他也說沒興趣,後來他卻成了我們最好的主顧之一。”
隨後這位熟練的推銷員繼續一本正經地展示他所推銷的產品,每一次店老板都表示沒興趣,推銷員平心靜氣地望著他,又會咯咯地笑起來,然後推銷員會抬起頭來,又說一個故事,同樣是說某人在表示不感興趣之後,買了一台新的收銀機。
推銷員依然認真介紹產品,店老板依然拒絕,推銷員依然報以微笑,並把店老板的每一聲拒絕都轉變為他幽默的回響。
很奇怪的是,不一會兒,老板居然答應要買了!然後,推銷員以行家的口吻,向那位固執的老板說明用法——他竟然賣出了一台新的收銀機。
這就是充滿韌性的厚臉皮所取得的成功。在整個過程中,無論店老板是如何地暴跳如雷,那位推銷員始終以笑臉相迎,而沒有一絲一毫的慍怒之色。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臉人”,對付軟磨硬泡中的尷尬和拒絕,微笑和幽默也許是最好的對策。
但是想要控製好自己的情緒,始終擁有一張燦爛的笑臉,也不是說到就能做到的,這需要不斷加強訓練和提高自身修養。
一位政黨的領袖,正在指導一位準備參加議員競選的候選人,教他如何去獲得多數人的選票。兩個人約定:如果候選人違反了所教的規則,將被罰十塊錢。
“行,沒問題,什麼時候開始?”候選人信心十足。
“就現在,馬上開始。”
“好,我教你的第一條規則是:無論人家怎麼損你、罵你、指責你、批評你,你都不許發怒,無論人家說你什麼壞話,你都得忍受。”
“這個容易,人家批評我,說我壞話,正好給我敲個警鍾,我不會記在心中。”
“好的。我希望你能記住這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不過,像你這種呆頭呆腦的人,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記住。”那位領袖似乎不相信候選人所說的話。
“什麼!你居然說我……”候選人氣急敗壞地說道。
“拿來,十塊錢!”
“哎呀,我怎麼忘了剛才的戒條?”
“說你笨頭笨腦,你還不相信,被我說中了吧。”
“你這個騙——”
“對不起,又是十塊錢。”領袖攤開雙手說道。
“這二十塊錢來得也太容易了。”
“就是啊,你趕快拿出來吧,咱們說好的,你如果反悔,我就讓你臭名遠揚。”
“你這隻狡猾的老狐狸!”候選人簡直怒不可遏。
“快拿來吧,又是十塊錢。”
“呀,又是一次,好了,我以後再不發脾氣了!”
“算了吧,我並不是真要你的錢,你出身貧寒,你父親的聲譽也壞透了!”
“你這個討厭的惡棍。”
“看到了吧,又是十塊錢,這回你可不能再抵賴了。”
這一次,那位候選人算是心服口服了。那位領袖鄭重地對他說:“現在你總該明白了吧,克製自己的情緒並不容易,你要隨時留心,時時在意。十塊錢倒是小事,要是你每發一次脾氣就丟掉一張選票的話,那損失可就大了。”
通過以上這個例子,很明顯地可以看出,一個人要想控製自己的情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是在求人辦事遭到拒絕的情況下,保持穩定平和的情緒就更難了。
(2) 耐心與對方周旋。
求人辦事,難免會受到拒絕。可是有些人臉皮太薄,自尊心太強,經不住人家的一次拒絕打擊。隻要略一受阻,他們就會臉紅,感到羞辱、氣惱,要麼與人爭吵鬧翻,要麼拂袖而去,再不回頭。這看起來像是有“萬事不求人”的骨氣,但是事情總還是要辦的,不辦就等於蒙受損失。隻顧眼前的這種麵子,終究於事無補。
當然,求人辦事也不是為了達到目的,連一點自尊、一點臉麵都不要。隻是要求我們保持冷靜的頭腦,保持足夠的耐性,盡量地把事情辦成。有時候,臉皮不妨厚一點,碰個小釘子,臉不紅心不跳,不氣不惱,照樣微笑與人周旋,隻要還有一絲希望就要全力爭取,不達目的絕不罷休。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軟磨硬泡的辦事方法。
軟磨硬泡消耗的主要是時間,俗話說,“隻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隻要你能耗得起時間,耐心與對方周旋,最後一定會讓對方改變主意。
有一位保險業務員到一家餐廳去推銷保險,店老板一看他是來推銷保險的,臉上的笑容馬上就收了起來:“保險這玩意兒,根本沒用。我每年都平平安安,從沒出過什麼事,買保險,有必要嗎?我正忙著呢,你還是先到別處去吧!”
“我不會浪費您太多的時間,隻要擠出幾分鍾就可以了!”
“我沒時間,如果你的時間太多,何不幫我洗洗碗盤呢?”
店主本想以開玩笑的口吻戲謔他,沒想到這位年輕的保險業務員真的脫下了西裝外套,卷起袖子開始洗起碗來,老板娘嚇了一跳,大喊:“你用不著來這一套,我們實在不需要買保險!所以,不管你怎麼說,怎麼做,我們絕不會投保的,我看你還是別浪費時間和精力了!”
保險業務員刷完碗就走了,也沒說什麼。老板和老板娘終於鬆了一口氣。
沒想到,第二天那位業務員又來洗碗盤,店主依舊是鐵石心腸地告訴他:“你再來幾次也沒用,我們根本就不需要保險,如果你願意洗碗那就洗吧,不過沒有薪水!”
這位保險業務員還真是有耐心,他依然天天來洗碗,10天、20天、30天過去了。到了第40天,這個討厭保險的店老板,終於被眼前這位執著的青年感動了,最後他投了高額保險。不僅如此,他還替這位年輕保險員介紹了另外幾位保戶。
(3)堅持到底,積極跟蹤。
求人辦事,有時候並不是一點希望都沒有,隻不過是希望比較渺茫而已。在這種情況下,是否應該放棄呢?如果你仍然想把事情辦成,就不要放棄,放棄了永遠都不可能再有機會。這種情況下,你應當抓住那僅有的一點希望,軟磨硬泡,乘勝追擊,隻要你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證明你的誠意,對方就會明白你的苦心,而勝利也一定會屬於你。
小張和女朋友小王恩愛有加,但小王的母親認為小張性情木訥,不同意。小張雖然不善言辭,但很有心計,人也特別勤快。他心裏明白小王是很愛自己的,隻不過是她的母親一時半會兒不能接受他罷了。他不想因為這點挫折而失去小王,於是他經常到小王家幫助幹活,老人給白眼他也不在乎,給冷板凳他也不計較。見她家煤球用完了就主動去拉,沒水了馬上去挑,有次下雨見到屋內漏水,他立即冒雨上房堵漏。有一次小王的母親得了急性病,來不及叫車,他背上小王的母親就往醫院跑,直把老人感動得掉淚,說:“小張真是個好孩子啊,我同意了。”
小張的行動終於打動了小王的母親,小張在得知小王的母親不同意他與小王的事之後,並沒有灰心喪氣,而是隔三差五地到小王家幫忙,這使得原有的一線希望慢慢變大。在小張軟磨硬泡及其強大的感情攻勢下,小王的母親最終同意了他們兩個人的事。
(4)尋求對方的理解。
人心都是肉長的。求人辦事,軟磨硬泡,也需要得到別人的理解。如果隻是為了單純地軟磨硬泡,在那兒坐著耗時間,死纏著不放,那麼最後也是不會“泡”出什麼結果的,而且那樣做容易招致別人的厭煩,最終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糕。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你將事情的原委、難處,合情合理、委婉動聽地訴說給對方。尤其是要講究聲情並茂,甚至還可以聲淚俱下。總之,你要以打動對方為目的,積極調動一切因素,爭取對方的理解和同情。
20世紀80年代初,著名的引灤入津工程開始破土動工。在工程進行中,炸藥突然不夠用了,開山挖土離不開炸藥,如果炸藥供不上,工程就會麵臨停工、延誤工期的困境。負責工程的領導們心急如焚,決定派王連長到東北某化工廠求援。
王連長與司機小李晝夜兼程,驅車千餘裏趕到化工廠供銷科,可得到的答複隻有一句話:眼下沒貨!他馬上又去找廠長,廠長忙,沒時間聽他多解釋。他跟進跟出,有機會就講幾句;他軟磨硬泡,廠長不為所動,硬邦邦地對他說:“眼下沒貨,我也沒辦法,你還是到別處去看看吧。”
王連長並不死心,繼續思考對策。廠長為他倒了一杯茶水,遞到他麵前,他喝了一口茶,看到這水又找到了新話題:“這水甜啊!天津人可是苦啊,他們喝的都是從海河槽裏、各窪澱中集來的苦水,不用放茶就是黃的。”廠長聽他這麼一說,也沒有吱聲,隻是下意識地看了一下手表。
王連長一眼瞥見廠長戴的是天津產的手表,他接著說:“您戴的也是天津表?聽說現在全國每十塊手表中就有一塊是天津產的,每四個人裏就有一個人用的是天津產的堿,您是辦企業的行家,最懂得水與工業的關係,天津是一座工業城市,最需要用水:造一輛自行車要用一噸水,造一噸純堿要用160噸水,造一噸紙要用200噸水……天津是一座工業城市,嚴重缺水,引灤入津才能解燃眉之急啊!沒有炸藥,工程就得延期……”
他說得很動情,也很在理。廠長理解了他的急切心情,於是同他聊了起來,問:“你是天津人?”
“不,我是河南人,也許工程完工了,我也喝不上那灤河水!”廠長被他這種無私的胸懷徹底打動了,他抓起電話下達命令:“全廠加班三天!”三天後,王連長拉著一車炸藥勝利返程了。
在這個例子中,王連長遇到的情況是客觀的,因為廠裏確實沒有炸藥,廠長也無能為力。這種情況下,無論是誰都會麵臨同樣的結果。即使麵對這樣的結果,王連長也沒有灰心喪氣。他以天津人民的利益為重,向廠長說明了他們麵臨的實際情況,以無私的胸懷爭取了廠長的理解,最後順利得到了炸藥。
(5)不厭其煩,反複申請。
求人辦事時,在遇到拒絕的情況下,你也可以不厭其煩地反複申請。有時候對方拒絕是因為他沒有了解到其中的緣由,沒有真正領會你的意思。如果你反複申請、反複渲染、反複強調,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即使是麵對頑固的對手,他也會慎重考慮。當然,你所求助的事情必須合情合理,有理有據。否則,那就成了一種無理取鬧,如果是那樣的話,即使你厚著臉皮軟磨硬泡、死纏爛打,也無濟於事。
趙普是宋朝時期的著名宰相,他曾經輔佐過太祖、太宗兩朝皇帝。
趙普是個性格堅韌的人,在輔佐朝政時他自己認定的事情,就是與皇帝意見相悖,也敢於反複地堅持。
有一次,趙普向太祖舉薦一位忠誠的官吏,太祖沒有答應。趙普沒有灰心,第二天上朝又向太祖提出這件事情,請太祖裁定,太祖還是沒有答應。
趙普仍然不死心,第三天又提了出來。
連續三天接連三次反複地提,連他的同僚們也都非常吃驚,趙普為什麼這樣厚臉皮。太祖感覺在滿朝文武麵前丟了麵子,他這次是真的動了氣,將奏折當場撕碎,扔在了地上。
趙普默默無言地將那些撕碎的紙片一一撿起,回家後再仔細粘好。第四天上朝,他話也不說,將粘好的奏折舉過頭頂,立在太祖麵前不動。
太祖為其所感動,長歎一聲,隻好準奏。
同樣的內容,兩次、三次不斷地反複向對方說明,從而達到說服的效果也是求人辦事的一種有效方法。運用這種說服法,必須要有一定的韌性,對一度的失敗,絕不灰心,絕不氣餒,一定要用自己的執著去打動對方。當然,運用此法也要把握一定的分寸,超過了限度,傷害了對方的感情,反而會適得其反。
在上麵的例子中,趙普知道他所舉薦的官員是一位忠臣,一定會對朝廷有所貢獻,隻不過太祖沒有對此事上心罷了。另外,他自己也是太祖信得過的一名忠臣,他三番五次地舉薦的行為是為了報效朝廷,太祖應該明白這個道理。衡量這些綜合的因素,趙普的行為並不為過,所以等到趙普第四次把奏折遞到太祖麵前時,太祖並沒有再次拒絕,而這些正是趙普預料之中的。
(6)變相“要挾”對方。
求人辦事,遭到拒絕,你也可以變相地“要挾”對方。當然這種要挾不是強製性地脅迫對方,而是從理論上為對方做出一種情理之中的假設,通過這種假設產生的後果讓對方從心理上改變原來的想法,從而達到辦事的目的。
一位幼兒園的老師是個非常熱心的教育家。有一天,她到附近的圖書館去,想給孩子們借一些有關幼兒教育方麵的書籍。
她詢問圖書管理員:“一次能否借20冊書?因為幼兒園有許多孩子。”
圖書館的管理員告訴她:“一個人一次隻能借走3冊,這是圖書館的規定。”
幼兒園老師並不甘心:“可是那些孩子都需要書,總不能隻讓其中的三個孩子看吧,您能不能通融一下?”
“這是沒法通融的,因為借書的並不是隻有你一個人。”圖書管理員似乎無動於衷。
幼兒園老師聽了這些話後,很激動地說:“我知道,那麼,以後我每周都帶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讓他們每人都借一本。”
“嗯……這樣吧,看在孩子們的麵上,我就特許您這一次。”
原來很頑固的圖書館管理員,居然改變了態度,答應這位老師一次可以借20本書。
在這個例子中,幼兒園的老師運用的就是變相“要挾”的策略。當她提出一次要借20本圖書時,馬上就遭到了拒絕。這位老師說明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們時,圖書管理員似乎也不領情。
按常理來講,針對這種特殊情況,圖書管理員是可以通融一下的,不過,她似乎並不通情達理。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園老師隻好在不違犯規定的前提下,通過加大借書的次數和人數來增加圖書管理員的工作量,從而使其在這種“要挾”下屈服。果然,圖書管理員在權衡“遵守規則”和“瑣碎繁雜的工作”兩種選擇的利弊後,答應了幼兒園老師的要求。
循序漸進巧辦事
我們都知道拔苗助長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都要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辦事,必將會受到懲罰。事實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好比建造一座大樓,即使你采用最先進的技術,調集全國所有的工程人員,也不可能在一天之內全部完工。這不僅僅是因為人的辦事能力問題,更重要的在於事情的發展受製於客觀規律。求人辦事也是一樣的道理,你不可能要求別人一下子就能幫你完成所有的事情,你必須遵循一定的辦事規律。
雖然有些事情在客觀上並不需要太多的時間,但是你既然是求別人辦事,就必須給他們一個心理上的適應期,如果你催促得太急反而容易遭到拒絕。
弗利特曼和弗利哲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社會心理係的兩位教授,他們兩人曾對學校附近一位家庭主婦巴特太太做了個有趣的實驗。他們打了個電話給她:“這兒是加州消費者聯誼會,為具體了解消費者的實際消費情況,我們想向您請教幾個關於家庭用品的問題。”
“那好吧,請問吧!”這位家庭主婦竟然很痛快地答應了他們的調查。
於是,他們提出了一兩個諸如“請問您平常使用哪一種肥皂?”“您認為什麼牌子的電飯煲最省電?”等一些簡單的問題。當然,這個電話,不僅僅隻是打給了巴特太太,他們還打給了社區裏的其他人。過了幾天,他們又打電話了:“對不起,又打擾您了,我們是加州消費者聯誼會的,上次給您打過電話。現在,為了擴大調查,這兩天將有五六位調查員到您府上當麵請教,希望您多多支持這件事。”
這實在是件不好辦的事兒,但他們竟然同意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是因為有了第一個電話鋪路,他們在第二次電話中的要求才沒有被拒絕。相反地,對於那些沒有打過第一個電話的家庭,當他們直接提出第二個電話的要求時,卻遭到了拒絕。他們最後以百分比作為結論,前一種答應他們的占58.2%,後一種隻有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