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劫 第一章:青城四代首席弟子】(1 / 2)

北國南境邊界有一名山——星月山。聞名不在名,而在山中坐落有一盛名大派——青城劍派。百年前,開山祖師青成子在世年當。世人美譽其名曰劍宗大派。青城以劍鑄身,以心修身。是以世間正道大派排位第三,以劍法卓著超群在世間身正。門人弟子過萬,驚豔卓越之才無數,門風屬乃正首第一,受黎民百姓愛戴與崇敬。

青城開山六十六年,祖師爺青成子仙逝,享年三百一十五年。那時的青城是世人眼中的高峰,凡夫俗子心中的聖地,有掙其正道之首的強勢與聲譽。

青城開山一百七十年詢,此時的青城在世人眼中已千瘡百痔,門中弟子代代落魄。門中弟子內鬥激烈,五指非一心,派中功法已不在純修劍意。雜學其技,包羅萬象。在外人眼裏,也許他們依舊是正義之師,俠道之心,但隻有青城內門中的弟子們彼此知道,這一個大家庭已四分五裂。

作為第三代掌門。張一風,整日不務派政,不教其正,在青城劍派中,這個掌門的威望遠沒有其他同代師弟妹妹們五人高,何談什麼威嚴可在。

派中別院六個分舵。分別是天劍峰、地劍堂、玄劍山、玄虛院、鳳舞院、氣虛峰。由掌門掌管其青城主山脈天劍峰為六個分舵地靈之最。其五分舵環繞坐落於天劍峰山腳下。天劍峰山頂常年白雪濃雲霧繞,少有弟子住在峰上,雖是靈氣風水之最,但掌門張一風在派中名望不得誌,除了隔月半日偶爾前來負責清掃的外門弟子,一般情況下,居住在天劍峰的人隻有兩個——張一風自己和唯一的徒弟言荀。

張一風隻收有一名弟子這是青城劍派裏所有弟子們都知道的事,也不算秘密。隻是所有人深思不解的是,言荀這個第四代首席大師兄人言天資平平,悟性愚鈍,根本不及其他院的普通稍佳的弟子,如是,既彰顯不出首席弟子的實力,更配不上這稱呼。饒是如此,可掌門為何不在收其他弟子而一味的親力親為的教導這個往日裏少有露麵卻又不得眾心的徒弟。其他五個分舵院內門弟子收有上千人,外門弟子更是不少。也因此這樣,天劍峰常年無人居住而寂冷凋謝。

各院天資悟性極高的弟子不少,有的甚至接收各院師傅自己的衣缽,地位顯赫。難免心高氣傲,時常挑釁掌門首席弟子言荀之事屢見不鮮。但門中弟子至少有八成之上是沒見過言荀的,也就隻有那些佼佼者上門討教,和言荀有幾次見個麵,後來都因言荀忍住了性子拒絕切磋閉門不見才告一段落。

言荀五歲時入青城,跟隨了張一風。在天劍峰一呆就是十八年,少有外出踏足。但青城山脈他並不比其他人陌生。甚至山脈偏遠一帶他偶爾會去打探,往日閑暇無事時還會摸索勾勒整個青城山脈圖,自娛自樂。

要說在青城劍派他陌生的還屬於派中的萬人弟子,平日無往來,攀談深交的幾乎沒有幾個。也如此,在青城派中他這個首席弟子師兄和掌門張一風一樣僻冷神秘。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言荀之所以無顏和大家相處,是因為自尊心上有自知之明,自覺有辱身份而自卑吧。

少有人是這麼想,可也有部分人是相對反而論:廢物也和咱們擺架子,瞧不起咱們?這一部分人便是高傲頂天的各院部的佼佼者們。

外麵的言論對於言荀來說不重要,在拜張一風門下時,幾年來他早已麻木與習慣。他們所說的也非造謠,言荀的確是資質平平,也確實悟性平庸不算高。可張一風為何如此看重栽培他?因為隻有在這樣的境地裏,言荀才會比別人懂得笨鳥先飛,勤勞補拙的道理。先天固然重要,可後天的努力才是必不可缺少的。先天資質愚鈍不算悲哀的事,後天活在謊言自欺欺人的夭折人才才算悲哀。這是張一風曾要言荀銘記的道理,因為張一風自己曾經就是那資質平庸被人遺忘人中的一員。

外麵的人不知道,言荀往日裏刻苦修劍的那種自我摧殘的意境。

十八年來,別人用半個月打基礎克製劍法力道,而言荀則得用上一個季節隨風化了也不知疲憊。別人用半年的時間修成劍意第一重,他則得每日鑽研修習刻苦如是用上一年半載才入其劍道,但他沒有負擔,沒有懊惱,更沒有沮喪為之。記得在後山石壁上曾刻有這麼一句話令言荀心境從此有所改變。

隨心而發,隨意而成。

張一風曾告訴他,這一句名忠是祖師爺青成子劍道大成之日在後山刻上去的。至於祖師爺的用意,就連第三代弟子張一風等人也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