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1 / 3)

何建明

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總如一團燃燒的火焰。一團燃燒的火焰總能把人的靈魂與肉體一起化為灰燼,而留下的便是思想和精神的價值。文學便是如此。

李玉嬌有個美麗的名字,她的文學作品與她的名字一樣充滿著美麗的誘惑。這回她把厚厚的長篇小說《臥底》寄給我,囑我作序。這應該說是一種學習和進一步理解她的文學作品的機會。

玉嬌給我的印象是沉穩幹練、談吐優雅。玉嬌是一位詩人,她的靈魂裏一直跳動著詩的旋律,她的每一個眼神和肢體動作中則總是閃耀著抑製不住的靈動的情感。其詩集《海之夢》《海之聲》《海之魂》《倘海》等作品中,能體會到她的這種永不停歇的對美的追求與個性化。

近些年,玉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小說創作上而且成為一位多產作家。《大男人小丈夫》《生態場》和其姊妹篇《男人之約》是寫官場的,《是禍躲不過》《特殊任務》《蘋果》是寫公檢法題材的,《迷失的季節》《別針》《愛情纜車》則是寫社會題材的。無論哪一類小說,都體現了她對現實的理解和對理想的追求。

與玉嬌的作品交談,是一種可以獲得滿足和享受的體味。不知不覺中,窗欞上跳動的晨曦,在我的眼前描繪出一幅模糊的圖畫,我才感有一絲疲倦。這種思想和意識上的交流與溝通,使她又給了我更多的對她的本人和其作品的認識。

改革開放,是中國社會發展變化最為顯著的時期。這種變化涉及經濟、文化、道德、法律等各個層麵。無疑,玉嬌是睿智和具有深刻思考的。她在《臥底》中,以獨特的視角,透過左雲飛和程思偉、程惠良兩個黑社會團夥從形成到最終滅亡的描述,把這種變化反映得淋漓盡致。

中國的優秀傳統小說,講究故事,而故事並不是越複雜就越好,恰恰相反,並不複雜的故事達到好看的效果,這就是文學的基本標準和目的。《臥底》正是這種故事並不複雜又比較好看的作品。作品中的主人公左雲飛是一名下鄉知青,程思偉是一名公司職工,犯罪後成了獄友。雖然性格不同,但共同的野心使他們成為朋友。出獄後,他們利用我國社會轉型時期法律不健全的階段,打砸、敲詐、壟斷,完成了原始積累。之後,內部的利益鬥爭使他們分化成兩個黑社會團夥,更加瘋狂和貪婪、血腥和殘暴,製造了一樁樁觸目驚心的慘案。

在公安局局長蘆家林主持下,副局長邵雲航、刑警大隊長穀賀組成了專案組,利用杜再軍的特殊身份,打入內部,搜集兩個黑社會團夥的犯罪證據。最後,公檢法密切配合,將兩個黑社會團夥一網打盡。

這個並不複雜的故事,卻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左雲飛和程思偉兩個黑社會團夥為什麼能橫行十幾年?一些受害人為什麼不敢指控他們的罪行?對於這兩個黑社會團夥,為什麼上麵有人通風,下麵有人送信兒?為什麼左雲飛能成為著名企業家,程思偉能成為人大代表?一些刑滿釋放人員到社會上之後為什麼更加猖狂?

在小說中,我們不難看出,玉嬌把自己的精神世界與藝術創作融為一體,並經曆了幾多精神交鋒、情感掙紮甚或無數次痛苦的磨煉,使蘊藏在她自身的理性思考得以熊熊燃燒。固有的憂患意識、對公檢法體係的思索、對現實中道德的追問,以巨大的張力從個體生命迅速擴張到整體的民族精神,並以一個普通幹警的責任感、使命感,在寂寞、枯燥甚至痛苦的煎熬中筆耕不輟,並不斷變化和超越自身已有的風格和追求,使作品在強烈的視覺衝擊下,表達了其真誠心靈的原創情感,體現了自身個性張揚的創作心境。這種觸及靈魂深處的藝術,展現的是人性美好和對生活的無限憧憬,彰顯了一個工作在司法戰線的作家對藝術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內涵。並以此為自己所鍾情的事業喝彩、為捍衛國徽的尊嚴奉獻!這也許是對《臥底》形成原因的極好解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