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劍池風雲(1 / 3)

東都督府的旱情愈演愈烈,東都督府大都督秦朗不得不將旱情上報龍京朝廷,而在龍京,朝廷的日子也好過不到哪裏去。即位三年的皇帝李恪宏不聞政事,將軍政大權全部交予他最信任的表哥任淩雲。自己則完全沉迷於酒色,他在皇城內修建了儲秀宮,搜羅一大批絕色美女置於其中,此外,還在全國各地設置上萬名麗探,負責搜羅各地所有被稱讚為漂亮的女人,無論是否成年、已婚,全部都被送進儲秀宮,以致天下夫婦生女皆溺死。他還特別喜歡喝酒,日日飲,夜夜飲,以致禦酒坊所釀之酒難以為繼,皇帝還自我解嘲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沒酒喝涼水”,並將禦酒坊所釀玉露漿改名為今朝醉,世人因此也以能喝到今朝醉為豪。東府大旱,而李恪宏此時正迷戀於安可嫻、安可人兩姐妹,諸事不聞亦不問。

統掌大權的禦相任淩雲在勸說皇帝拆除儲秀宮、廢除麗探製、籠絡人心之後,開始著手剪滅對自己掌權影響最大的對手——皇帝之弟廣王李基,廣國位於神州東南,在南都督府與東都督府之間。廣國占據廣水穀地,廣水河從穀地中間穿過,穀地呈東南—西北走向,穀地兩頭尖中間大,形似梭子,地形封閉,廣水穀地四周均為大山,僅穀地末端即西北端有一隘口,隘口名廣口,是進入廣國的必經之處。廣國全國僅有四城,以穀地中部的廣陵城為都,穀地頂端廣水河源處有廣安城,廣陵城與廣口城之間有廣嵌城。

李恪宏即位三年來,任淩雲一直想殺掉李基,不僅因為李基處處使絆子妨礙他掌權,更是因為李基娶了他心愛的女人——舒媛。

龍京下轄京兆與京畿兩府,李恪宏之父宣武皇帝李策在位時,曾任命李基、任淩雲分別為京兆府與京畿府的府尹。龍京的中央禁軍名為京軍,每三年由京兆府尹與京畿府尹分別從本府中選拔五千名驍勇善戰之士進入京軍,而京軍領軍將軍也必由京兆府尹與京畿府尹中的一人擔當。宣武皇帝因為考慮到李基統率京軍可能對太子李恪宏的地位產生影響,便命侄兒任淩雲為京軍領軍將軍,為了彌補李基,宣武皇帝便下詔將舉世稱讚的才女——尚書令舒奉之女舒媛下嫁給兒子李基,並封李基為廣王,命他永世不得回朝做官。

然而,宣武皇帝不知的是,舒奉和任淩雲之父任恒是世交,任淩雲和舒媛的婚事是兩家從小就定下的,二人從小就青梅竹馬,舒媛喜歡任淩雲,任淩雲也喜歡舒媛,任淩雲曾經牽著舒媛的手在月下發誓:此生唯舒媛不娶。

李基所中意之人亦並非舒媛,而是任淩雲的妹妹任婉兒,然而任婉兒不久之後卻成為了皇後。不能娶到心愛的人已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事,就連以後回到故地見一麵都毫無可能,這就是皇子的可悲命運,要麼被永久的驅逐,此生還要和兄弟鬥智鬥勇,要麼自飲毒酒或刎頸向天。

李恪宏剛即位之時,任淩雲便以皇帝之命頒布詔令,以在廣口設置監國府,方便對廣國的監督管理之名,要求廣王李基讓出廣口城。廣口是廣國的命脈,一旦廣口不在手中,廣國如甕中之鱉,任淩雲取李基易如反掌。對此苛刻的要求,李基自是不答應。任淩雲三年內十三次發詔,李基十三次不服詔。於是公開違抗朝廷指令,不服皇命便成為任淩雲討伐廣國的借口。

擒拿李基,必須進攻廣國,進入廣國,必須經由廣口,這兩麵為山中間缺口的關隘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進入廣口,談何容易。

任淩雲調動大軍進攻廣國之時,正是東都督府爆發旱災之時,為鞏固統治且以防後院起火,任淩雲便停罷了以全國兵力進攻廣國的計劃,僅命南都督府派軍進攻,以抽出兵力救災防亂。

不久,朝廷下詔任命南都督府大都督王賁為南府行轅總管,並派出樞密院樞密使林仁清為副總管。由南府行轅全權負責對廣國的戰事。

在對付東都督府旱災方麵,任淩雲立即命政事堂濟民司撥八百萬擔糧食到東都督府。並要求東都督府大都督秦朗馬上設置安民廳,負責對難民的救濟工作。

再說這劍池湖,隨著幹旱時間不斷增加,原本的湖底爛泥早已幹硬如石,裂成一塊一塊。盡管劍池派掌門陳武要求眾弟子對劍池湖幹涸一事嚴格保密,可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杳無音信對這偌大的江湖來說絕無可能。不久,武林高手崆峒派楊流風便來到天嶢山,準備趁夜溜進劍池湖,卻不知劍池派三弟楚愷與四弟崔紹良在護劍閣守夜。

崔紹良眼尖,見一身影閃入廊柱後,怒吼道:“來者何人,報上名來,擅闖劍池者死”。說罷抽出刑邪刀,向廊柱後劈去,一刀劈空,轉過身來,一劍已刺入身中。

楊流風迅速將誅仙劍插入劍鞘,攀柱登上護劍閣頂。隨後趕來的楚愷看到四弟倒入血泊中,知道來者絕非平庸之輩。便握緊手中的剡铩戟貼牆而行。一陣靜默後,突聞瓦動。剡铩戟如流星般垂直向房頂刺去,一刺不得,楊流風沿瓦疾行,連刺緊隨其後。而後是落地一響,楚愷趕到時已不見人影。楚愷返身三步並兩步去看四弟,崔紹良身體早已冰涼。楚愷憤怒的以拳砸地,並伸二指對天發誓道:“四弟,請放心,三哥一定血宰了此人,拿他的人頭祭你”。

隨後拿起剡铩戟向劍池湖走去。月光照耀下,劍池湖中銀光閃閃,千把劍自汙泥中露出。走著走著,前方出現一個黑影,似在翻攪湖泥,楚愷脫口而出:“此賊,今夜便是你的死期”。言罷,挺戟而出。黑影迅速左閃,戟左刺,楊流風以誅仙劍橫向一擋,然後後退一步,挺劍前刺,楚愷側身避劍,以戟搠黑影。戟長,刺中楊流風左肩。戟續刺,楊流風斜身邁步向前,左手握戟身,右手以劍刺愷,穿身而過,楚愷倒地而亡。

天亮陳武趕到,看到二徒慘死,血脈膨脹,懊悔不已。又見劍池湖底淤泥被翻攪,知道尋覓龍血劍已是迫在眉睫之事。當下命人草草掩埋了二徒,然後立即命大徒弟韓昭率大隊人馬鎮守護劍閣,並在沿途十裏設卡置哨,將進入劍池湖之路徹底封堵。又命二徒弟曾川、七徒弟陳元率一隊人駐守大坦丘,以觀察劍池湖內動靜。又讓六徒弟樂敬、八徒弟柳形道把守天嶢山門。分配完畢,陳武親率五徒弟楊崇海等一幹弟子進入劍池湖,尋覓龍血劍。

進入湖內,見所藏之劍或立、或臥、或斜、或沒。萬劍之中覓龍血,誠非易事。陳武暗想:“若將此湖湖泥全部翻攪,一把劍一把劍的尋找必定耗時耗力,還不一定能找到。須想的什麼法子。龍血劍劍身血紅,顏色鮮豔,陽光之下必定顯眼。且此劍置於湖中上千年,必在深厚汙泥之中,出泥之劍定非龍血,淺泥之劍亦無可能。但如何才能迅速覓得此劍呢?”。

楊崇海見師傅正在沉思,便建言道:“徒兒以為,偌大劍湖,黃帝擲龍血必定乘船,以劍鎮湖,必在湖心。龍血劍必在湖心之數十丈汙泥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