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花錢買“家”之風當刹(3)(1 / 3)

經過兩個月的集訓,我們這些新兵將正式成為人民解放軍中的一員了。那天,天上飄著雪花,全部新兵整齊地排列在操場上,當我們戴上領章、帽徽時,一個個的都更加神氣。在臨時搭建的主席台上,前來看望新戰士的師政委,以風趣的語言,給我們講了一個至今難忘的“楊忠葆獨闖寡婦寨”被穆桂英降服的故事,教育我們要守紀律,聽招呼。在部隊這個大熔爐裏,我開始懂得了“我是一塊磚,任由黨來搬”的道理……

我們的連隊歸鐵道兵第十師四十九團三營管轄,團部設在剛察縣,那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縣境南部青海省鳥島自然保護區就坐落在這裏。距離國內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隻有十來分鍾的路程。剛察野生動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分布廣闊。有白唇鹿、馬鹿、棕熊、雪豹、黃羊、玉帶海雕。鳥類每年開春之際從遙遠的南國競翔飛來,在鳥島上營巢產卵,孵化育幼,深秋之際又成群結隊地飛返南方,有斑頭雁、黑頂鶴、棕頭鷗、大天鵝等163種。青海湖盛產裸鯉,俗稱湟魚,漁業資源豐富。每年夏季青海湖水位上漲時,那些湟魚便結群朝各河道湧來,我們每個連隊經常在這個季節組織人去抓魚,讓戰士們嚐嚐鮮。

我們的連長、指導員在調查後得知,我平時喜歡看書和舞文弄墨,便有意地把我分到了連隊的巡道班,這在我們這個鐵道兵施工連隊當中,算是一個很好的工作了。我每天的任務就是背著衝鋒槍,拿著扳子、鉗子等工具,沿著一條已初步建好的二十多公裏鐵路段上巡邏,發現螺絲鬆了緊一緊,遇到破壞分子就鳴槍示警,因為當時人們的頭腦中還殘留著“階級鬥爭”那根弦,並始終繃得很緊。

說起我們的連隊,那是由一排排的帳篷和黃土圍起的營房,各連隊分散在青海的茫茫草原上。當時,為解決連隊照明、看電影等用電需要,一個連配備了一台柴油發電機。天一擦黑,發電機轟隆隆的機器聲便開始響起,仿佛在那空曠、寂靜的草原上吟唱著一首鐵路建設者的讚歌。九點鍾一過,就停止了發電。我們在熄燈後便悄無聲息地鑽進被窩。那時,我們每個連隊全部采用煤粉打成的煤坯取暖,一個班一個大爐子,雖然原始但很實用,可它有一點不足,一旦通風不好,容易造成一氧化碳煤煙中毒。我們連隊的事務長曾因中毒而留下頭痛的後遺症。

當年修建那段青藏鐵路,基本是采用人海加簡單機械戰術,全憑手工操作,哪有現在這種成型大機械的建設速度。據當時美國之音電台報道,在中國的青海有兩支機械化部隊正在修建那條高原鐵路。那時,鐵道兵施工連隊的主要任務,每天用大小鐵錘砸道碴。先用大錘把大石頭改成小塊,再把小塊改成可鋪軌的小道碴。為保證施工進度,在1979年完成試運行,我們早出晚歸,在那條被廣大藏胞稱為“天路”的鐵道線上,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在哈爾蓋通往格爾木的這條路段當中,還有幾處很長的隧道。當時,由於沒有現代化的挖掘設備,全部采用打眼放炮的傳統工藝。在修建隧道的過程中,經常發生塌方等事故,多次出現鐵道兵因公犧牲的事件。我非常清楚地記得,在我們連與兄弟連管轄路段的交接處,設有一座烈士陵園,那裏埋著許多烈士的遺體。我在巡道過程中,常常去那裏進行憑吊,因為那裏有我的前輩,有我未曾見過麵的老戰友。

不久,中越自衛反擊戰爆發。我們團原地待命,任務是一旦戰爭擴大到內陸,要重點保護周邊幾條鐵路大橋的暢通。當時我們一個個都剃了光頭,晚上睡覺都不準脫衣服,準備好了十多天的幹糧,並寫好遺書,已做好為國捐軀的準備。

第二年老兵轉業,我幸運地被調到連部做文化教員,與老連長同寢一室,平時還兼做連長的勤務兵。那時候,從雲南、山西、甘肅等省農村來的戰士中,有許多是文盲,有的新兵從來沒見過火車、汽車。從家裏帶來的許多布鞋,如同古代人穿的那種前頭方方正正的樣式。於是,團隊決定在各連隊設立專職文化教員,負責掃盲、教歌、出板報和管理連隊圖書室的工作。應當講,這項工作還很適合我,幹得非常舒心,曾多次受到連幹部和戰士們的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