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是民間杜撰。也有人說:這是內部流傳。還有人說:這是曆史真實。而這一切的一切隻因他不想在曆史上留下痕跡。記得那是一個迷亂的年代,百姓衣不蔽體,將士馬革裹屍。宋太祖的元嘉之治,卻隻贏得倉皇北顧。拓跋燾的和柔政策,卻隻是為他人做嫁衣。同時這也是一個感性的年代,有戰神美譽的蘭陵王,縱然英年早逝,仍充斥寫神秘色彩。女宰相陸貞的傳奇可否有人在意?一縷芳魂遲遲不散,是在等他嗎?北魏與南朝分庭抗禮,柔然、契丹、烏孫的虎視眈眈,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戰爭頻發的年代。無論迷亂、感性。這一切都抵不多對權力的欲望,對領土的追逐,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注定充斥著殺戮。420年,劉裕廢晉恭帝司馬德文,自立為帝,國號大宋,都為健康。故事邊緣於此。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是曆史上有名的大將,也是與劉裕同生共死的兄弟。這是曆史考證。其實不然,他們之間還有一人,名姓已不可考。雖剛及弱冠,但卻是奇才。隻可惜,劉裕剛登基為帝,他已決然歸隱。令人驚訝的是劉裕竟恩準了。檀道濟與他私交甚深,便在臨走前一晚,與他踐別。那日月色如水,月亮出奇的圓,他至今猶記得。隻不想那卻是最後一麵,若那時便知,隻怕,至死也要讓他與自己歸隱。可是誰又能料到世事的無常。那日,他們坐在後院內細酌,相比較那名男子,檀道濟倒有些沉不住氣,“落兄弟,你怎可棄官歸隱?”姓落的那名男子看了檀道濟一眼,語氣頗淡的說:“檀兄,人各有命。我素來不喜為官,也不喜官場黑暗。”檀道濟一把熊掌落下,說:“落兄弟,我就直說了吧!你現在走,真是不仗義,現在正是你我大展拳腳之際,你怎可撂挑子不幹。”姓落的那名男子知道檀道濟向來直言快語,也不介意。隻是對他意味深長的說:“檀兄,官場不比戰場,在戰場上我們可以明刀明槍的與敵人幹,可是在官場上,有人笑裏藏刀,有人口腹蜜劍。此時,若歸隱,或許是最好的選擇。”檀道濟擺擺手說:“怕啥,當今皇帝可是咱兄弟。”那名男子隻是搖頭,目光悠遠綿長,說:“他是我們的兄弟,但他也是當今皇帝。”檀道濟一愣,說:“難道他就不顧忌以往的情分了?”男子苦澀一笑,說:“小心、便是。”檀道濟陷入沉思,稍後便已岔開話題:“落兄弟,看來我怎麼勸你,你都決意歸隱。”男子淡笑不語。檀道濟知道自己再說什麼也是徒然,便豪情萬千的說:“那今晚,就不醉不歸。”那名男子好笑的點點頭,說:“好。”
天色未明,他已經離去,孑然一身,無牽無掛。卻未留意身後,檀道濟那隱蔽的身影。或許早已知曉,隻是不想徒增離愁。
豪華的北苑,劉裕身旁的人問:“皇上,你真打算讓落溫歸隱,不怕他投靠北魏。”劉裕笑著說:“害怕,我就不會走了。再說他向來重承諾,更何況他掌握著國家命脈。否則,他又有何資格與朕談條件。”小太監頭微低接著說:“那他和皇上談的是什麼條件?”劉裕眼角微寒,站起來身來說:“你似乎管得太多了。”說完便轉身離去,隨後便從苑內傳來一陣淒厲的慘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