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徐渭(1 / 2)

揚州自古就是煙柳繁華之地,大明的揚州更是富甲天下,名人雅仕、商賈名流、三教九流皆會於此。隔江南望,即已與南宋臨安府不遠,是以彙聚宋明兩代**。

這一日天清氣爽,在遊人如織的瘦西湖邊,茶館酒肆沿江而立,昇旗飄揚。一個身穿素葛長衫的青年正緩步閑遊於熱鬧的街市上。忽聽得旁邊閑人說道:

“聽說來園正在舉行詩會,好多名士都去捧場,張翰林也去了。”

“張翰林前年告病回家,來揚州也不足為奇。但今日留園如此熱鬧,恐怕還是衝著柳依依去的。”另一人仿似深明其中三味,淡淡說道。

那青年一愣,心中暗想:這柳依依大名倒是如雷貫耳,哄傳江南,聽說是揚州第一才女,隻是緣鏗一麵。倒是張太嶽,竟也來了揚州,理應拜訪一二。

張居正字太嶽,江陵人,世宗朝二甲進士,欽點翰林。前年告病歸家。幼時便有神童之譽,江陵一帶盛傳其跡。

來園乃揚州名士顧惜朝居第,其內園林當屬一絕,在揚州頗具盛名。那青年略一思忖,轉身向來園信步而去。

因為來園今日賓朋滿座,下人小廝們忙的腿腳不停,那青年趁著門房疏忽的空檔,溜了進去。進門便是一座假山,周遭遍植芭蕉。他繞著假山左側的回廊往裏走去,見假山後花團錦簇,再往後便是一寢池塘,水下紅鯉隱約可見,水麵上一對鴛鴦正相伴嬉戲。他再往裏走,便聽到遠處傳來依稀的談笑聲。此青年循聲而去,見一群儒生席地而坐,正高談闊論。周圍零散著三三兩兩的人各自交談。青年尋了處不起眼的角落坐下。隻見眾人中間空著方圓兩丈之地,坐著四人。左首是一位老者,須白麵淨,當是來園主人顧惜朝,旁邊一人麵色白皙頗具正氣,眼目如星,正是此青年欲拜訪的張太嶽。再旁邊一人衣衫微亂,透著一股瀟灑落拓之氣,卻是不識。坐在最右首的是一妙齡女子,自然便是柳依依了。青年並不著急見張居正,於是饒有興趣的打量起了那個女子。突然旁邊一人說道:

“兄台高姓?”

此青年朝那人抱拳答道:“敝人袁清和,楚地江陵府人。”

那人朗聲笑道:“原來是張翰林的同鄉,失敬失敬。在下紹興府山陰人徐文長。”不待袁清和說話,徐文長接著問道:“兄台以為柳依依如何?”他先前已注意到袁清和在打量那女子,故有此問。

袁清和微微一笑,也不尷尬,說道:“久聞柳依依大名,詩琴乃揚州二絕。今日雖隻見其人,亦可知盛名不假。”

徐文長深以為然,心中詩意泛起,隨口吟道:“年減橋數之零,種出章台之秀。冰肌玉骨,露冷風清。似笑我,來園偶見驚天鴻;卻不知,一片冰心在揚州。”數句吟罷,苦澀的長歎一聲。

袁清和一愣,知道徐文長原來暗慕柳依依已久。但瞧這情形,應該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徐文長猶自沉浸其中,袁清和就沒有再說話。

場中突然響起一片歡呼聲,袁徐二人收起思緒,靜望場中。隻見柳依依起身向眾人欠身道了聲萬福,已有小丫頭抱來一扇琵琶。眾儒生們頓時鴉雀無聲,翹首以盼,此地霎時安靜下來。柳依依玉指按弦,口中唱到:

曉陰重,霜調岸草,霧隱城堞。南陌脂車待發,東門帳飲乍闋。正拂麵垂楊堪攬結。掩紅淚、玉手親折。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情切。望中地遠天闊。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別。翠樽未竭,憑斷雲、留取西樓殘月。羅帶光銷紋衾疊,連環解,舊香頓歇。怨歌永、瓊壺敲盡缺。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