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1 / 3)

這樣重要的大會讓誰去參加呢?要是在往常,當然大家都會爭先恐後希望去出席的。可是,現在是工廠權力分配的關鍵時刻:準備在近期正式成立廠革命委員會,造反派的骨幹們都想在革命委員會中得到一個重要位置,扮演一個重要角色。如果在這個時候離開工廠,那些重要位置可就沒有你的份兒了。再者,很多造反派雖然掌權,但要麼不是黨員,要麼不是煉鋼工人,不符合上麵的條件。因此,討論了很久,這個代表名額總是落實不下來。眼看開會的日期臨近了,上邊催得很緊,要求盡快上報。怎麼辦呢?經過核心組多次反複商討,最後決定選派一個綽號為“王八蛋”的造反派出席大會。

當然,“王八蛋”並不是此人的真實姓名。他本名叫王白旦,是20世紀60年代從關內調到關外的普通工人。開始時,他在煉鋼爐前搬運材料,幹的純粹是力氣活。後來,他跟煉鋼工們混熟了,人們覺得他幹活肯賣力氣,在家裏還讀過兩年書,就給他“升格”當了“爐前工”。不過,這個人的性格有點“二愣子”,名字王白旦又和“王八蛋”諧音,所以人們便以此稱呼他,時間久了,他自己也習慣了,別人這樣叫他,他也就順口應承,原來的名字反倒沒有人叫了。

“文革”開始時,他已經成為正式工人,不知從哪裏獲得的靈感,竟然是首先跟著一些人起來造廠領導反的先知先覺者,算得上響當當的造反派了。但是他不是核心組成員,不掌握實權,以後也沒有多大的競爭力。

然而,選派“九大”代表,他卻成為“最合適”的人選。當時強調“工人階級領導一切”,毛澤東還說過“工業以鋼為綱”,王白旦既是煉鋼工人、黨員,又是造反派,完全合乎上邊要求。陰差陽錯,王白旦就這樣成了“九大”代表。

由於當年“九大”是秘密召開的,因此,送代表進京也沒有多大動靜,人們都不知道。

過了不久,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突然廣播了黨的“九大”勝利閉幕的新聞公報,人們才知道不久前在北京召開了這樣隆重的具有曆史意義的大會。公報除了宣布毛主席仍是黨的主席、林彪是毛主席的當然接班人之外,還宣布了新一屆黨中央委員的名單。令某鋼廠職工大吃一驚的是:中央委員名單中居然有王白旦的大名。一開始,人們還不大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為聽岔了名字——憑他這塊料,怎麼會攀上那樣神聖的職位?可是連續聽了幾遍之後,便確信無疑了。於是,有好事者便奔走相告:聽見廣播沒有?“王八蛋”一步登天,被選為中央委員了!

不幾天,新任中央委員衣錦榮歸。整個鋼廠和工廠所在的小城,傾城出動,歡迎王白旦的回廠。人們現在當然對他刮目相看了,核心組的人都有些後悔了:當初怎麼這樣缺乏遠見,竟然把這樣的好機會放掉!

有些與王白旦平日比較接近的人不由得好奇地問他:這樣天大的好事怎麼會輪到你老兄的頭上?

王白旦做了這樣的解釋:在大會醞釀中央委員候選人時,傳達了這樣一條最高指示:這次中央委員中應該有來自基層的產業工人參加。一經摸底,王白旦正合這個條件:本人身在鋼廠,又是爐前工,特別是最早起來造反的,足見政治覺悟是很高的。因此,立即被大會有關部門挑選上了,經過“無記名”投票,以“全票”當選。

被選舉為中央委員,其身價自然陡然高漲起來。於是,省、市的革命委員會都掛上了銜;鋼廠更不用說,也應該有其獨特的重要位置。這種平步青雲的幸遇,令多少和他一起造反的人羨慕得嘴裏流哈喇子;核心組成員們吃的後悔藥就更不用說了。

但是,群眾卻不管這一套:仍然稱他為“王八蛋”,實在有些不恭了。

特別是,這個消息也傳到了北京,飛進了中央常委陳伯達的耳朵裏。陳伯達覺得這個綽號實在是不雅,有損中央委員的崇高威望。憑著他天才的腦瓜,想出了一個高明的主意。就在召開某次中央全會時,他對王白旦說:白旦同誌,你這個名字的發音容易引起不大好聽的諧音,影響中央和你的聲譽,我想替你的名字改一個字,把旦字下麵加上一豎變成“早”字,合起來叫王白早,你看好不好?

王白旦一聽,頓然喜出望外,連聲說:好,好,太好了!我完全同意。

王白旦變成王白早,於是,“王八蛋”中央委員,就此成為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