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泌尿係感染的治療(一)(1 / 1)

第一節 腎盂腎炎

一、急性腎盂腎炎

急性腎盂腎炎為常見疾病,60%~80%的病例由大腸杆菌引起。常發病突然,全身症狀明顯,確診後,一般應采取如下治療措施。

(1)作出診斷之後,立即給予抗生素治療。一般首先選用氨苄西林、妥欣、奈特、治菌必妥、頭孢呋辛等抗生素1~2種,二線藥則選用青黴素、紅黴素、正太尿炎清等。也有人采用甲硝唑、替硝唑等治療。抗生素合用療效較好,待體溫下降、全身症狀消失後仍需繼續維持治療7~10天。近年來,傾向於延長抗生素的應用,但同時應注意抗生素的不良反應和毒性作用。

(2)病情嚴重者選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其具有抗炎、抗過敏、抗水腫,調整機體內環境的作用,但必須及時配合抗生素的使用。常用的藥物為氟美鬆、氫化可的鬆,使用劑量和時間視病情而定,全身症狀基本消失可逐漸停藥。

(3)治療時應有整體觀念,注意全身情況,保證休息,維持體液平衡,保持一定尿量。還應注意肺部變化,及時預防呼吸道感染。保持腸道通暢,便秘時服用緩瀉劑。

(4)在治療的同時注意觀察體內有無感染病灶和泌尿係統有無梗阻。急性期一般不適於作泌尿係統特殊檢查,在感染被控製或消退後可進行。如同時患有扁桃體炎、齒齦炎、癤腫等可在治療的同時一並處理。

(5)中醫中藥治療急性腎盂腎炎獨樹一幟。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以複方珍珠草湯治療腎盂腎炎30例,痊愈和好轉者26例。方劑:珍珠草60g,白花蛇舌草60g,金錢草30g,每日1劑,10~15日為1個療程。

(6)急性腎盂腎炎急性期“治愈”後,腎內病變仍持續數周之久,短期複發頻率較高,治療有必要延續下去。尿細菌培養計數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尤其重要,是後續治療的重要參考依據。

二、慢性腎盂腎炎

慢性腎盂腎炎治療應包括全身支持療法、鏟除病灶和應用抗生素。幾種抗生素輪流應用有一定療效。有條件者,可根據藥敏試驗應用抗生素。如影響治療效果則可能與腎實質纖維化影響血供,使抗生素作用於感染部位達不到有效濃度。少數單側慢性腎盂腎炎可采用單純腎切除治療,切腎後血壓有望恢複正常。

第二節 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是臨床常見疾病,起病急驟,尿頻、尿痛較重,常伴有血尿,但多無發熱。此病多見於女性,多數是由大腸杆菌感染引起,其次是葡萄球菌,確定診斷後,可以采取以下治療措施。

(1)患者應臥床休息,多進水分,多吃富有營養的食物,同時要避免刺激性飲食,如香料、辛辣食物和煙酒等。通過休息和充分的水分補充可增加排尿量,有利於細菌的排出。

(2)直腸或陰道熱水注洗或熱水坐浴,每日2~3次,持續7~10天,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有利於白細胞殺滅細菌,提高局部的抗炎能力,從而解除炎症,緩解尿頻、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

(3)堿化尿液,對於緩解膀胱痙攣,有較好的作用。常用藥物有碳酸氫鈉,每次2g,每日3次;泌尿靈,每次100~200mg,每日3次;還可應用枸櫞酸鉀。另外,顛茄酊或莨菪堿合劑對於解除膀胱痙攣,緩解膀胱刺激症狀效果顯著,必要時應用鎮靜劑和止痛藥,也有一定的效果。

(4)治療急性膀胱炎,抗菌藥物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確定致病菌,選用合適的抗菌藥物。化學性藥物可用複方新諾明、吡呱酸和呋喃啶等;抗生素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四環素、氨基三醇磷黴素、強力黴素、培氟沙星、治菌必妥等藥物。抗菌盡量采用短程療法,避免不必要的長期服藥,以免產生耐藥性和增加不良反應;同時,為了減少耐藥性的產生,可聯合應用2~3種藥物。一般經藥物治療後,尿中膿細胞消失,細菌培養轉陰後,需再鞏固治療幾日。藥物治療周期一般為7~14天。

(5)中醫中藥對於治療急性膀胱炎確有獨到的效果,常用藥物有三金片等。臨床上對此病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更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