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方老丞相以實際行動好生表示了一番自己的忠君之心、愛朝堂如家之高尚品德。以年邁之軀,日日穩立朝堂之上,且日日擔君之憂、有本啟奏。大有“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慨然節氣。
太傅對此,表示很憂慮。
方小侍郎對此,表示很可疑。
少帝對此,表示很淡定。
朝臣對此,表示近日朝堂很有朝氣,老丞相雖老卻言辭犀利,少帝雖少卻有禮有節,百年難得盛況,可喜可賀。
朝堂之上盛況,及至口耳相傳的傳至朝堂之下芸芸眾生耳裏,再傳來傳去,最後便是傳成了頗得老百姓青睞的說書版。
說書版是這般說的:“那天下第一人的寧王是英年早逝了,不過,逝去的,隻是尊肉體,寧王的靈魂非但沒有滅,且還魂了。還魂的軀體,巧了,正是那朝堂上懦弱的少帝。不信?這可容不得爾等不信。寧王去時,這少帝恰是神奇病倒、昏昏沉睡之時,待得少帝醒來,咦,什麼毛病都沒有,人好得很,且,朝堂上,也不是個什麼主意都沒有的擺設了。那老丞相為兒子要兵權,為女兒求皇後之位,哼,門兒都沒有。人家少帝,自有主張,南疆兵馬大權,盡握手心。後位,更是早早為那寧王尚未及笄的唯一妹子留著。……”如此,雲雲。
帝王能得寧王魂魄,強勢果斷,於聖朝,於百姓,皆非壞事。
眾百姓,皆表示說書版很可信,眾生表示寧王借少帝還魂,很好很好。
這一日的朝堂,方老丞相再次聊表了一番“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真情真意,末了,情真意切的表示,要為聖上千秋帝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作為一朝丞相,理應為聖朝擇取人才、多多選拔出如太傅一般的傑出英才盡責盡力。
太傅當即謙遜拱手,表示:“老丞相美譽,下臣甚是惶恐。”頓了頓,正要就聖朝“尊老愛幼”美德發揚一番,然後,表示表示,老丞相年已體邁,為聖朝科舉選拔效力之事當有吾等青壯年奔波出力方可。
但是,近來,聖上總是喜歡搶太傅的風頭。
聖上寬大龍袍袖子一揮,於那高座上笑意殷切道:“丞相所言甚是,太傅不必過謙。如太傅、方侍郎等能力卓越、為人剛正之才,於朝堂,自是多多益善。”言罷,道,“傳朕口諭,此屆文武科舉,實乃聖朝盛舉,特命丞相方秦、太傅顧衡修、禮部侍郎方正為主考官。凡有英才,須參由三位卿家意見,方得定論。朕相信,三位卿家聯袂攜手,可為聖朝選舉諸多品端學萃新人。”
百官聞言,皆山呼:“萬歲聖明!”
聖上笑了笑,又道:“丞相德高望重,朝堂諸事,多有仰仗丞相之處,萬望丞相保重身體才是。方侍郎,你既為丞相內侄,又為此屆文武科舉主考官,朕命你,左右隨侍丞相,隨時聽候丞相差遣,切不可勞累了丞相。否則,唯卿家是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