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1 / 2)

章第中沒有想到,能跟溫捷雅坐一間教室考試。

老班開學之初的話一點不假,期中考試後沒多少日子,會考便接踵而至了,盡管高一年級隻有地理一個科目。會考是省級考試,由縣教育局統一部署,在八所高中統一安排考場,統一調配監考老師。

章第中的考場被安排在二中,相距一中不上兩公裏,他帶齊證件文具等必需品早早步行出發了。二中多年前申報“省示範”的時候,政府傾全力投了資,校舍建築卓爾不群,正門氣宇軒昂,四四方方的朱紅色大理石門柱上,懸掛著讓一中既耿耿於懷又羨慕不已的銅質招牌——省級示範性高級中學。但二中別於一中的,更在於其深厚的人文積澱,正門兩邊各掛有一副巨型紅底金字牌匾:

百年老校,百載育人,桃李百年爭爛漫;

數代園丁,數載氣象,精英數代唱輝煌。

距正門百多米的側門,是清光緒三十一年沉木高等小學堂的牌坊式建築,高等小學堂由沉木書院更名而來,而牌坊式門亭據說仿造了明萬曆六年創建的沉木書院的正門,雕梁畫棟,古色古香,屬於省級重點保護文物。礎石上“光緒三十一年”等字樣依稀可辨,門兩邊的黑底金字對聯,為著名的民族英雄湖廣總督林則徐先生於道光二十年八月被充軍發配新疆路過沉木的時候“夜宿書院”留下的墨寶:

師道立則善人多

教化行而風俗美

應該說,這個門亭,見證了沉木教育的興衰更替,風雨曆程。章家的列祖列宗當年很有幾人肯定曾不止一次出入於門亭之下。如此一想,章第中不由得肅然起敬了。從側門而入,左右各聳立小榭一座,分別護佑著順治六年沉木書院的“上諭碑”(相當於學生守則)和光緒三十一年的“新修沉木高等小學堂碑記”。過小榭,一道“學府遺墨”拱門,給人無限遐想,可惜章第中沒時間入內觀覽。繞小門,假山、雕塑、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和公寓樓,布局合理,呼應有致,處處都可以遇到碑記文物或名家題匾,不由人不像草聖王羲之昔年漫步蘭亭那般遊目騁懷,感慨係之。

校園裏考生挨挨擠擠數以千計,用“洋洋筆陣”形容毫不為過。不久喇叭裏播出了輕柔的音樂,音樂歇止,甜甜的女聲通知“考生開始進入考場”。章第中進入考場後才發現了溫捷雅,就在他左邊隔一座的位置;溫捷雅同時也發現了他,吃驚不小,馬上朦朦然低垂眼簾落了座。章第中心血來潮,不假思索撕張紙條,伏在桌上寫道:“同時交卷出考場好嗎?”飛快地扔給溫捷雅。

左右好幾雙眼睛注視著他的舉動。

溫捷雅趕緊將紙條收了,也不急於閱讀內容,隻飛快地瞟章第中一眼——截止目前,她肯定還不知道,章第中為她去街巷設伏花公子的驚險一幕呢。

不久,監考老師進了教室,一男一女,女的長發披肩,頗有氣質,雙手插褲兜看著考生,要求把證件放到桌子左上角,男的五短身材,邋裏邋遢,熟練地開啟試卷密封袋,嘩啦啦分發了試卷和答題卡,叮嚀先認真填塗好姓名、會考證號等。隨後女監考銷聲匿跡不知去向,男監考則任勞任怨地搬了條凳子,坐在門口麵朝樓道嗶嗶剝剝嗑起了麻子。

沉木的黃土地出產的大麻子,遠銷周圍很多地方。

考場沉靜了五六分鍾,有人開始偷偷從桌箱裏抽出資料嚐試抄襲。男監考見怪不怪視若無睹,於是考生書本紛紛上了桌麵。後來個別人覺得翻資料找答案過於麻煩,得寸進尺互遞紙條或口傳結果,立即遭到男監考的喝止。男監考站在講台上,嘴角掛一串麻子皮,目光灼灼地聲明說:“必須自己想辦法做題,否則答案雷同,不僅考場試卷會全部作廢,我們監考也要受牽連挨批評呢!”

聽師兄們介紹,高中三年的會考純粹是一種過場,是無數考試中最閑適抒情和隨意的。試題確實都不太難,章第中幾分鍾就完成了第一卷,回頭觀察溫捷雅,看她一邊急急翻著課本,一邊在食指上靈巧地旋轉著鋼筆。大約第二卷快做完的時候,女監考突然跑來,說省市巡視官員駕到了,命令考生立即將所有資料收入桌箱。教室裏稀裏嘩啦一陣忙亂,男監考搬凳子坐到後麵去了,女監考以模特兒般優美的姿態站在講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