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剖學知識
(一)解剖學姿勢(標準姿勢)人體直立,兩眼平視前方,兩上肢下垂置於軀幹兩側,掌心向前,兩下肢並攏,足尖向前。在X線攝影和影像診斷時,都是以此標準姿勢作為定位依據的。
(二)解剖學的基準線、麵以解剖學姿勢為準,可將人體假設為三個典型的互相垂直的軸。
1.垂直軸與水平線垂直的自頭頂至足部的連線稱為垂直軸,亦稱為人體長軸。
2.矢狀麵、矢狀軸沿前後方向將人體縱斷為左右兩部分的斷麵,稱為矢狀麵。使人體左右兩部分相等,居正中線上的矢狀麵為正中矢狀麵。前後方向的水平線,稱為矢狀軸。
3.冠狀麵、冠狀軸沿左右方向將人體縱斷為前後兩部分的斷麵,稱為冠狀麵,也稱為額狀麵。左右方向的水平線,稱為冠狀軸。
4.水平麵將人體橫斷為上下兩部分的斷麵,稱為水平麵,也稱為橫斷麵。
5.頭顱水平麵指兩眼眶下緣及兩外耳孔連線所構成的平麵。
(三)解剖學的方位
1.一般的方向和位置
(1)上和下 近頭部者為上,近足部者為下。
(2)前和後 近身體腹麵者為前(或腹側),近身體背麵者為後(或背側)。
(3)近和遠 靠近心髒者為近端,遠離心髒者為遠端。
(4)深和淺 距體表近者為淺,距體表遠者為深。
(5)內側和外側 靠近正中矢狀麵者為內側,遠離正中矢狀麵者為外側。
2.四肢的方向和位置
(1)近端和遠端 靠近心髒者為近端,遠離心髒者為遠端。
(2)橈側和尺側 上肢靠近橈骨者為橈側,靠近尺骨者為尺側。
(3)脛側和腓側 下肢靠近脛骨者為脛側,靠近腓骨者為腓側。
(4)掌側和背側 手心側為掌側,手背側為(手)背側。
(5)足底側和足背側 靠近蹠骨上部為足背側,靠近蹠骨下部為足底側。
3.關節運動
(1)屈伸運動 關節沿腹背軸運動,使組成關節的兩骨骼間的夾角變小的運動為屈;使組成關節的兩骨骼間的夾角變大的運動為伸。
(2)內收和外展運動 關節沿冠狀麵運動,骨骼靠近正中矢狀麵的移動稱為內收;使骨骼遠離正中矢狀麵的移動稱為外展。
(3)旋轉運動 骨骼環繞矢狀麵進行的轉動稱為旋轉運動。使骨的前麵轉向內側稱為內旋或旋內;使骨的前麵轉向外側稱為外旋或旋外。
二、X線攝影基本知識
(一)X線與膠片應用術語
1.X線照射方向我們把X線中心線與地麵水平麵垂直的照射稱為垂直照射,中心線與地麵水平麵水平的照射稱為水平照射。中心線向頭側傾斜稱為向上傾斜,中心線向足側傾斜稱為向下傾斜。
2.攝影距離
(1)焦—片距 X線管焦點到膠片間的距離。
(2)焦—物距 X線管焦點到被檢物體中心所在平麵間的距離。
(3)焦—台距 X線管焦點到攝影床麵間的距離。
(4)物—片距 被檢物體中心所在平麵到膠片間的距離。
3.膠片放置與膠片長邊平行的軸線稱為膠片長軸,與膠片短邊平行的軸線稱為膠片短軸。膠片長軸與肢體長軸相平行的擺放稱為膠片豎放,膠片短軸與肢體長軸相平行的擺放稱為膠片橫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