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尹欣欣
“中國武警忠誠衛士”,山東省“見義勇為先進分子”,“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先後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這一連串的令人羨慕的榮譽卻屬於一位入伍不足五年的士官。他,就是一名有誌青年;他,就是一位忠誠衛士;他,就是武裝上海總隊第九支隊特勤中隊班長——尹欣欣。
青春在平凡中閃光
2007年5月,在“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中,一張年輕的麵孔尤其引人注目,他就是得票最高、年齡最小的武警上海總隊九支隊特勤中隊班長尹欣欣。
高尚的品質,在其身上升華
“我將來還有機會,可班長明年就超齡了,對他而言,這是其最後的一次機會。”
2003年8月5日,黃浦江塘灣段曾發生一起油輪相撞事故。在頃刻之間,90多噸有害重油流滿江麵,上海人民的母親河——黃浦江由此深受汙染,上海人民的飲水問題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嚴重威脅。重油對身體的嚴重侵害使被高價雇傭的民工望而卻步,清理油汙的重任責無旁貸地落至武警官兵的肩上。在清汙現場,以尹欣欣為首的偵察班戰士首當其衝。他既是一名戰鬥員,又是一名指揮員,在齊腰深的油汙中不斷割水草、裝泥袋、搞搬運等。一不小心,他便一頭跌倒至油汙中,等他再次爬起來的時候,全身上下隻能看得見兩隻眨動的眼睛,其餘一片烏黑。由於人員較少、工作任務重、氣溫較高、體力消耗大,尹欣欣先後摔倒兩次,每次蘇醒後,均是稍作休息,絲毫不顧領導勸阻,再次投至新一輪的戰鬥。由於長時間的工作,他的皮膚不幸感染,大範圍的灼傷引發其紅腫,手上、腳上均長滿膿包,然而,他卻不顧身體的疲勞與傷病,次日,他的身影再次出現在清理油汙的現場。
有人曾經這樣說道:“在公益事業中,有錢的捐資叫慈善,沒錢的捐款叫愛心。”然而,在尹欣欣的身體中,卻始終跳動著一顆友愛之心。由於浦東輔讀學校與特勤中隊毗鄰,尹欣欣先後與五名智障學生結成對子,不僅時常自費幫他們購買一些智力玩具與學習用品,還利用一切業餘時間到學校與其一起做軍事遊戲、表演武術動作,一招一式地教他們擒敵術,引導他們戰勝困難等。與此同時,尹欣欣時常所說的一句話是:“你行的!”這句話語在無形中使智障兒童的臉上一次次地泛起燦爛的笑容。
由於家境貧寒的緣故,幼小時期的尹欣欣便在無形中養成省吃儉用的好習慣。他是一個在三伏盛夏季節都舍不得買一支冰棍的人,然而,當其得知上海市奉賢區五四中學的學生劉靜尉由於家庭拮據而麵臨輟學的情況後,剛剛轉入士官不久的他便立即產生是否能為這個貧困家庭提供幫助的念頭。於是,在一個不經意間的星期天,他特意來到上海愛心援助辦公室,以了解劉靜尉的具體家庭狀況。得知劉靜尉的父親常年癱瘓在床,母親大病初愈,家裏每月的收入不足800元的時候,尹欣欣下意識地將手伸進裝著當月610元工資的口袋,本想幫助這個可憐的孩子,但轉念又想到千裏之外的老家,他的家位於山東青州農村,家裏的生活主要依靠父親拉板車而維持,為了照顧在縣城學習的妹妹,母親常年租住在縣城之外的窩棚裏,直至現在,由於蓋房子與供應妹妹上學,家裏還欠著兩萬多元的外債,平時連肉都舍不得吃,父母也需要此筆工資為其解壓……一邊是素不相識的孩子渴望求知的眼神,一邊是父母疲勞不堪的身影,尹欣欣的手將口袋裏的610元錢攥了又攥,最終還是將其捐至眼前的劉靜尉。從那以後,他又連續五個學期默默無聞地為其資助學費。當上海市愛心助學辦公室為部隊寄來捐贈證書與感謝信時,士兵們才得知他捐資助學的英雄事跡。
對待人民群眾,他滿腔熱情;對待戰友,他更能捧出一顆愛心。班裏的一名戰士周權患得了奇怪的皮膚病,隻要一吃辛辣食物,就會全身奇癢;隻要在運動後一出汗,就會潰爛流膿,幾經治療均毫無療效,為此,小周深感痛苦,甚至曾產生過輕生的念頭。尹欣欣一邊耐心地開導小周,幫助其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一邊每天為小周塗藥擦身,四處托人求醫問藥,即使是在探親回家時,也從不忘記到處打聽,最終在鄰縣一位老中醫那裏尋得偏方。回到部隊後,他又每天親自為小周煎藥、端藥。經過尹欣欣三個月的精心照料,小周的“怪病”終於得以全部治愈。
2006年6月,上級為支隊分配了一名直接保送入學提幹的名額。在考核選拔的6名預選對象中,尹欣欣的各項成績均名列前茅,並由於見義勇為而擁有加分的優勢。然而,他卻主動向支隊黨委提出申請,將機會轉讓於兵齡比他長、綜合素質較為出色的士官班長劉春光。與此同時,並對支隊領導這樣說道:“我將來還有機會,可班長明年就超齡了,對他而言,這是其最後的一次機會。”
一位參與第十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評選的評委曾這樣對尹欣欣評價道:“他既是一位英雄,又是當代青年的楷模,更是平凡中透著理想、責任與追求的普通戰士。在他的身上,令自己看到了社會的未來與希望。”雖然尹欣欣僅是一個極其普通的戰士,但他卻創造著不平凡的業績。
理想編織青春風采
尹欣欣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孩子,是部隊這個大熔爐將其鑄造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從農民的兒子、普通士兵,成長為人民的忠誠衛士,尹欣欣的成長之路對當代青年有著一定的示範作用。
理想的火炬,始終在心中燃燒
“是親情給我鼓勵與力量,是新兵連的崔班長交給我拚搏的精神。”
“當兵是我最後的選擇,成為一名優秀士兵是我最終的追求。”
在15歲初中畢業的時候,尹欣欣順利考入一所中等職業學校。然而,由於家庭貧寒,也為了妹妹能夠繼續讀書,他毅然放棄了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為了幫助家中改變經濟狀況,小小年紀的他便開始蹬三輪車送貨掙錢,之後,又前往汽修廠學徒。曾在那時,部隊前到村中進行招兵,尹欣欣還不滿18歲,村裏的一位長輩關懷地告訴他:“欣欣,對農村孩子而言,這是最後的出路了!”
尋找出路,則是當年尹欣欣當兵的唯一理由。當時瘦小的他準備在部隊大幹一場,然而,初到新兵連時,他的體能等各項成績均是倒數,卻又冒出在軍營混兩年就罷的念頭。尹欣欣曾這樣說道:“是親情給我鼓勵與力量,是新兵連的崔班長交給我拚搏的精神。”他的爸爸與妹妹時常為他寫信,班長手把手地耐心教他,在三個月的新兵訓練中,尹欣欣以名列前茅的總成績而受到新兵大隊的嘉獎。
在剛剛入伍的時候,尹欣欣正趕上部隊開展新軍事變革教育活動。日益發展的軍事科技,迫切呼喚高素質的軍人。它在無形中使僅有初中文化的尹欣欣,深刻意識到自己在文化素質方麵的差距。在那段時間中,尹欣欣時常在想: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如果沒有文化,沒有過硬的素質,今後恐怕連吃飯也是一個問題。於是,他便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當兵是我最後的選擇,成為一名優秀士兵是我最終的追求。”
不久後,尹欣欣找到自己的指導員,並告訴他,曾在讀小學的時候,他一直沉迷於網絡,較為貪玩,耽誤了讀書求學的機會。此時此刻,他又深刻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請指導員為其提供一些學習求知的機會。幾天之後,他報名參加了中隊組織的網絡知識培訓,有些戰士一碰到電腦,就開始看電影、玩遊戲。然而,尹欣欣卻一門心思地鑽研各種軟件的使用,學習打字、演練繪圖等。在同齡的士兵中,他首批通過了全國辦公自動化等級考試。進入特勤中隊偵察班後,部隊為其裝備了一批貓眼軟管窺鏡、偵察攝像儀、微波偵察器材等高新設備,諸多裝備的說明書也全部是英文,擺在戰士們的麵前,宛如天書一般。為了使新裝備能夠盡快出些戰鬥力,尹欣欣還獨自購買了英漢詞典,多次前往駐地學校向老師請教。每天晚上,當其他戰士均回到宿舍倒頭就睡的時候,尹欣欣卻躲在被窩裏拿著手電筒對照著進行翻譯。
沒過多久,他就成為偵察班裏最早能夠使用所有先進器材的“小專家”。之後,尹欣欣又先後完成電視中專學習,得到法律專業證書。改轉士官後,他又報名參加士官大專學曆教育等。
理想,為尹欣欣編織著青春的風采;知識,為尹欣欣插著不斷騰飛的翅膀。他深深地懂得:隻有不斷努力,才能更好地回報於部隊。
奉獻展示軍人忠誠
在入伍以來,尹欣欣本著對黨與人民的無限忠誠與熱愛,舍生忘死。他曾赤手空拳地勇擒搶劫歹徒,不僅使其英雄壯舉在齊魯大地傳為神話,還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了忠誠衛士的神聖使命。
責任鑄忠誠
“救命啊!救命啊!”
2005年10月29日,魏芳剛剛從青州市河濱路的工商銀行取出1萬多元的人民幣,走出銀行沒有多遠,猛然間,從一旁竄出三名男子,一把搶過她那裝有現金的手提包,奪路而逃。在一陣驚慌失措中,魏芳一邊緊追,一邊大聲喊道:“搶劫了!搶劫了!”見此狀況,過往行人紛紛遠而避之,不敢上前製止,眼睜睜地望著歹徒即將消失在人群之中。
正在那時,當兵三年第一次返回青州老家探親、身著便服的尹欣欣聽到急促的呼救聲後,便不顧三七二十一地拔腿衝至三名剛剛搶劫得手的歹徒。看到有人對其追趕,三名歹徒被嚇得拚命直向前逃竄。100米、50米、20米……眼見尹欣欣就要追上自己,驚慌的歹徒急忙將搶來的手提包扔向他,趁著歹徒回頭扔包奔跑減速的那一瞬間,尹欣欣奮力撲至歹徒,以抱腿頂摔的漂亮動作將這名歹徒撂倒在地。其餘兩名歹徒見狀後,轉身撿起周圍的石頭、木棍等,一並朝其砸來。刹那間,猝不及防的尹欣欣遍體鱗傷,鮮血頓時從頭上身上流淌下來。
此時,已經追趕上來的魏女士望到正在與歹徒搏打的尹欣欣,一顆心均提到嗓子眼,心中不可避免地嘀咕道:一個身體如此瘦小的孩子,則能打得過三個人高馬大的歹徒呢?即使不要錢,也千萬不能出人命啊……在驚慌中束手無策的魏女士對著過往的行人大聲喊道:“救命啊!救命啊!”此時的尹欣欣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赤手空拳地與歹徒展開殊死的搏鬥。數回合後,歹徒見勢不妙、分頭竄逃。見到此種狀況,易欣欣強忍身體的劇痛,緊緊盯緊拿包的那位歹徒遲遲不放,在一個下坡的地方將其撲到,就地擒獲歹徒。
在最短的時間內,110民警便趕到現場。將搶包的那位歹徒交於警方。當民警得知是眼前的這位“小個子”抓住身高馬大的歹徒時,不由地對尹欣欣產生敬佩之意。
時代需要英雄,時代呼喚英雄。為了更好地保護百姓,尹欣欣不畏艱難、舍身忘死地隻身勇鬥歹徒。在生與死的抉擇麵前,他不愧於“忠誠衛士”這一光榮稱號。
刻苦練就高強本領
1米68的瘦小身材,一旦張口說話,不免帶著幾分靦腆,23歲的尹欣欣,使人難以將其與一名優秀的武警特戰隊員聯係在一起。然而,刻苦的品質卻鑄就了其高強的本領。
爬樓絕活,令外國將領為之一震
“30秒太長了,爬上這樣5層高的樓房,我們的戰士通常隻需7秒!”
“真正的軍人,值得內衛部隊驕傲的中國同行!”
2007年3月30日,應武裝部隊的熱烈邀請,俄羅斯內衛部隊幾位將領來到上海總隊九支隊特勤中隊進行參觀訪問。在攀登高樓之前,該部隊的副司令巴布金將一隻別致的俄式秒表贈送於支隊長陳偉國上校,並介紹其秒表計時範圍為30秒,尤為適合軍事考核。
陳偉國一邊指著攀登的高樓,一邊微笑地說道:“30秒太長了,爬上這樣5層高的樓房,我們的戰士通常隻需7秒!”聽到他的話語,隨行的外賓們不禁為之一震,巴布金少將更是驚詫地提出現場考核的要求。
作為班長,尹欣欣毫不推卻地第一個出場。當俄羅斯將軍摁下秒表的那一瞬間,隻見他奮起躍身,攀上下水管,“噌噌噌”地幾下就躥上樓頂。緊接著,一個漂亮的反身箭式下滑穩穩落地。這一整套動作完成之後,秒表僅僅落在6.3秒上。巴布金感到異常震驚,一時間,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停地望著秒表上顯示的數字。隨後,代表團的成員紛紛要求與其合影。巴布金少將十分激動,立刻拿出一枚代表俄羅斯內衛部隊對外軍最高敬意的榮譽勳章,親自掛在他的胸前,並連聲稱讚道:“真正的軍人,值得內衛部隊驕傲的中國同行!”
刻苦礪就非凡本領
“我之所以變化如此之快,關鍵就是‘吃苦’。每次訓練均比別人多吃一點苦,時間久了,就會有所成效。”
事實上,尹欣欣的“拿手絕活”遠遠不止攀登這一項,他不僅獲得浦東新區運動會男子800米長跑的冠軍,還是支隊400米障礙賽1分28秒記錄的保持者;不僅在6.3秒內便可攀至5層樓頂,還可在武裝越野中於17分20秒跑完5公裏的路程,95%以上的射擊項目均是10環……
而尹欣欣剛剛入伍的時候,個頭不足1.65米,體重僅有47公斤。在參加新兵的摸底測試中,8項科目僅有3項合格,與身懷絕技的他相比而言,簡直判若兩人。對此,他卻這樣說道:“我之所以變化如此之快,關鍵就是‘吃苦’。每次訓練均比別人多吃一點苦,時間久了,就會有所成效。”比如,在開始進行體能訓練的時候,他跑三圈就跑不動了,於是時常為自己加碼,後來,20多圈、30多圈也在無形中跑了下來。最終,他一口氣跑50圈也不在話下。
為了實現做一名合格軍人的理想,尹欣欣以“拚命三郎”的架勢刻苦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別人跑5公裏,他卻跑6公裏;別人一組做200個俯臥撐,他卻做250個俯臥撐;別人一組拉臂20個,他卻拉30個……為了練習攀登,在不足一年的時間內,他共磨破了50多幅手套,爬破了18雙鞋子,甚至在每次就寢前,100個俯臥撐,100個仰臥起坐,100個深蹲起立,100個跳繩等已成為他的“必修課”。
對於尹欣欣而言,雖然他僅有一副瘦小的外表,但其保家衛國的本領卻早已深藏心底。刻苦不僅煉就了其超強的體能,還賦予其非凡的軍事技藝。
2.陳大桂
陳大桂,男,出生於1982年11月,是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擂鼓鎮陳山村人。2001年3月,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05年6月畢業於二炮工程學院。5月12日發生汶川地震後,當時恰巧在家休假的陳大桂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11名被困群眾,而自己和妻子、父母卻不幸被滑塌的山體掩埋,壯烈犧牲,年僅26歲。陳大桂,這個名字將永遠在中國人心中永存。
舍己救人,感天動地
2008年5月12日14時18分,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也不能、更不應該忘記這個值得銘記的時刻:這一刻,山搖地動;這一刻,天崩地裂。四川汶川發生了裏氏8.0級的大地震,導致千萬人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庭。在這場災難中,中國的軍人表現出了令世界為之讚賞的凝聚力,他們奮勇地來到救災第一線,將人民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加重要,有些人甚至付出血的代價。陳大桂,便是其中的一個。
大喜時刻,災難卻降臨
2008年5月12日,陳大桂專門回到自己的家鄉四川省北川縣擂鼓鎮陳山村,請了人來裝修房屋,目的是為了按照當地的風俗補辦婚宴。對於平常人來說,婚宴或許是很平常的,可是陳大桂和楊歡卻盼了兩年多。
2007年3月,陳大桂向組織上請求的婚假終於批了下來,可是還沒來得及高興,他卻得知新兵專業理論集訓和實裝操作訓練開始了。這是一次鍛煉的好機會,陳大桂不想錯過,可是結婚的事情怎麼辦?他撥通了女朋友楊歡的電話,通情達理的楊歡鼓勵他:“沒關係,工作的事情要緊,結婚就往後再拖一拖吧,我不急。”
到了7月份,從事老師職業的楊歡放暑假,終於騰出了時間,可是陳大桂卻不得不去一家武器生產廠家執行裝備開箱檢查測試任務。8月份,陳大桂終於回到了部隊,在家裏苦苦等待的楊歡滿心歡喜地以為:這下終於可以正式結婚了。沒想到,等來的依然是失望,電話那頭的陳大桂說:“實在對不起……我還是不能回去。”樂觀的楊歡還是一笑了之,對他說:“沒事,把任務完成好再說。”
9月29號,楊歡高高興興地去了陳大桂所在的部隊,準備和他在十一完婚。可是當天晚上,陳大桂卻又接到了新的任務,讓他第二天一大早就要趕赴首都北京,楊歡隻好無奈地離開了。終於在2008年的1月份,楊歡不顧千裏冰雪的阻隔,輾轉來到部隊裏,參加了一場隆重盛大的集體婚禮。婚禮過後,他們商量著在5月15日在老家補辦酒席,沒想到在12日這一天,不幸卻降臨了。
英勇救人,壯烈犧牲
看著山崩地裂的慘狀,驚慌失措的村民們馬上大聲呼叫起來:地震了,快跑!在部隊裏受到過訓練的大桂臨危不亂,他迅速地環顧了一下四周,發現西南方向的山體沒有出現滑坡現象,便指揮大家:“快向那邊跑,那裏安全,快!”
大夥跑了10多米,卻被一條寬約1.2米、深約1.5米的水溝擋住了去路,在平時也許這條小河溝並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可是此時此刻,它卻似乎成了生命的兩個極端,成為村民們難以跨越的生死線。陳大桂站在水溝旁,先是抓住了離自己最近的村民桂正國,連推帶拽將他一把推到溝對麵。此時,他的家人還在人群的後麵。
陳大桂的妻子楊歡攙扶著年邁的奶奶,拉著另一位鄉親,艱難地向前跑著。大桂的母親哭喊著:“大桂,大桂!快,快!”可是,此時的陳大桂完全顧不上自己,時間就是生命,他一個接一個地將身邊的鄉親推到水溝的對麵,很多獲救的村民都喊道:“大桂,你也快逃!”就在這時,不幸的一幕發生了,巨大的泥石流湧了下來,陳大桂一家5口人和4位村民被埋在了下麵……
鄉親們看著眼前的一切,個個都悲痛不已,他們發瘋似地叫著他們的名字,用雙手去不斷地挖那些衝下來的泥石流,被救者、素不相識者,地方黨組織、部隊官兵,馬拉鬆式地跋涉在這片令人心碎的土地上。他們心裏想著:一定要找到他們,一定要找到救人英雄!40多歲的村民桂成邦,為了找到陳大桂導致指甲脫落。
可是,事實是如此殘酷,陳大桂一家5口徹底地犧牲了,他和美麗的妻子才剛剛結婚幾個月!一位充滿氣魄的英俊羌族軍官,一位能歌善舞的藏族美麗女孩,本來是一對甜蜜幸福的戀人。可是就在距離他們舉行結婚典禮還有四天的時候,一場大地震,擊碎了人間美夢。事故發生後,很多人都在詠歎,在思索:是什麼力量讓這對80後青年在天崩地裂的時候選擇舍己救人?是什麼信念,支撐著他們迸發出如此大的勇氣?答案是很清晰的:壯舉的背後,是是恒久的、聖潔的、堅定的人生追求。
當陳大桂和妻子楊歡遇難的消息傳到部隊時,全營的戰友們都不敢相信,這麼好的兩個人,怎麼說走就走了?那一夜,戰友們點起了512根蠟燭,圍成了一個心形圖案,為他們徹夜守靈。
汶川大地震過後,人們記住了堅強的北川中學,也記住了一位從北川中學走出的舍己救人英雄——陳大桂。他的事跡不僅讓北川師生深受感動,更讓億萬中國人民驕傲,英雄的精神已化為中國人苦難、迎接明天的力量。如今,地震災區的人們已經重新露出了笑臉,地震帶給他們的心理陰影正在慢慢減弱,而抗震英雄陳大桂和他的妻子兩個年輕的生命,想必也早已化作北川山巔上悠然的白雲。
2009年春節前夕,一位軍旅詞作家得知陳大桂夫婦的英雄事跡後,含淚寫下了一首《為你送行》,並迅速在軍營內外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