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學習沒有產生興趣,從中找不到快樂,學習時就很難“上道”,成績自然就不會好。其實所有青少年的內心都渴望成功,對自己的明天都抱有美好幻想,所以,我們要努力把自我強迫式的苦學,變成自覺愉快式的學習。這一點不僅對眼下的學業是必要的,同時對日後的生活、工作都有相當大的指導作用。
1.體驗成功的快樂
一個總是失敗的人是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的。既然總是不成功,也就再不去努力了,甚至會自暴自棄。所以,每次開始學習的時候,我們都可以先從簡單的入手。比如在做題的時候,不妨先繞過一些難題,而先做幾道容易的題目。如果一開始就被一道難題糾纏不清,就會讓自己失去鬥誌和興趣。你必須讓自己相信:學習就好比一次長跑,你必須先跑過100米,才可能接著跑200米、300米,其中都有一個由易而難、由少而多的過程。既然自己已經做到了跑過100米,那麼就有可能跑出更遠的距離。
讓自己體會一些成功的欣喜,這對提高你的學習興趣大有裨益。
2.自我激勵
如果你能夠經常自我激勵、自我鞭策,就有可能避免學習上的失敗。首先為自己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激勵自己努力去實現。其次要學會自我暗示,經常對自己說一句激勵的話,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要擺脫消極情緒,比如因為怕成績不好而產生恐懼,采取一些適當的行動來消除這種情緒。
3.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習必須要有正確的方法,比如不同學科有不同的學習方法,語文學習需要多讀多些,數學的學習需要勤做多練,如果把兩種方法換一個位置,那麼要想學習好幾乎是不可能的。再比如,各個科目之間的協調搭配,孰輕孰重,自己都應該有一個明確地了解。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必須自己提煉和歸納一些學習上的經驗教訓,並虛心向老師、其他同學請教學習的方法技巧。比如學會查工具書,學會自己去獲得想要的資料等等。隻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起來才不會那麼費時費力,學習變得輕巧了,自然就會有興趣。
4.每次學習時間不宜過長
不要淪為學習、學習、再學習的機器。如果隻是坐在書桌前,而不管效率如何,那麼學習時間再長也毫無意義。不要把學習和快樂對立起來,這樣會導致厭惡學習,對學習沒有興趣,還會養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壞習慣。
5.階段性總結
每隔一段時間總結學習上的經驗教訓,找出可取之處,保持下去,對遇到的阻力和困難,找出解決之道,使自己始終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自信的心理去投入學習之中。實踐證明,這一點對“保溫”學習熱情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6.別人的興趣從哪裏來
向成績好的同學請教,他們的學習興趣都是怎麼來的,吸收一切可以借鑒的方法。別人幫你解一道題,隻能解決一時的問題,而如果能幫你找到學習的興趣,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學習動機是學習的第一推動力,是我們不斷前進的保障。學習沒有動機,就好比一輛沒有能源供應的汽車,永遠也不可能走多遠。
為誰而學?
學習沒有興趣,問題其實主要出現在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上。簡單來說,就是沒有解決好為誰而學的問題。
如果把學習動機劃分一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高尚、長遠的學習動機;另一類是個人、現實的學習動機。這兩種動機都是促使我們努力學習的推動力。
首先,要想提起學習的勁頭,就要不斷地端正學習的動機,真正形成高尚、正確和長遠的學習動機。這種轉變和形成過程,就是一般指的立誌過程。
大家不妨去翻翻曆史和現實生活中,為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物傳記,將會從中受到很大的啟發。他們學習的勁頭,頑強奮鬥的精神,往往與中學時代立下的崇高誌向有關。
大家都知道,錢三強是中國的核物理學家,我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爆炸成功,與錢三強的貢獻是分不開的。他在上中學時,讀了孫中山著的《建國方略》之後,決定學習科學,為振興中華出力。他原來學的是法語,為了能上用英語講課的北大預科,僅用一個學期就攻下了英語關。1936年他以優異成績從清華大學畢業,考取了留法公費生,去法國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攻讀核物理學,在核裂變方麵有重大的發現。1948年錢三強回國時,他的老師小居裏夫婦(居裏夫人的女兒和女婿)在他的鑒定書上寫道:“我們可以毫不誇大地說,近10年來,在我們指導的這一代科學人員中,錢三強是最優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