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塊土地它聯係著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和密歇根湖,是三個胡泊航道的交點,而休倫湖和密歇根湖對於現在的中美戰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兩個點。
密歇根湖環湖地區都被陳漢占領了,對於美國人來說那是敵占區;而休倫湖是戰區,美國人的五艘戰船始終漂浮在這片水麵上。蘇聖瑪麗同時又是陳漢與英國人交流情報和貿易往來的必經通道,這就好比是原時空抗戰時期的大上海,雖然已經淪入敵手,可三教九流彙集,敵我諜戰不休,對英美兩國來說這也是一座意義重大無比的城市。
蘇聖瑪麗本來隻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城市,完全是因為戰爭,才讓它‘閃耀’在北美大陸。
在陳漢人力物力的投資下,占領初期蕭條冷靜南蘇聖瑪麗吹氣球樣兒迅速從變大。這裏沒有要塞式的防禦堡壘群,可這裏是中國與英屬加拿大貿易的中心。
皮貨、木材、糧食、布匹是中英貿易的重點,金屬、火藥和藥品之類的屬於禁運物品。
而且中英之間的貿易很少用金錢交易,多是以貨易貨。
英國人出口皮貨、木材和西洋參,從中國商人手中交易糧食、布匹和一些手工產品。前者的定價比之原來的市場價格有所降低,而後者的定價比之原來的市場價格卻大大的提高了一截。
因為前者是商業用品,而後者卻是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糧食。
陳漢在這裏的駐軍始終保持著一個整編營的標準,不管英國人怎麼在美洲攪合,這裏的軍隊始終就是這麼多。同時也沒有大張旗鼓的修建要塞和防禦工事,就連營地都是土木結構的。
作為一個因“進出口”貿易而陡然興旺起來的城市,蘇聖瑪麗城去內同樣沒有堅不可摧的鋼筋混凝土建築,房屋還都是西式的,這是原先的居民遺留下來的。而在戰火中化為廢墟的房屋和建築——比如那個教堂,則已經全部被清理幹淨。還能用的東西留著,不能用的東西徹底丟掉,戰爭留下的傷痕已經消褪的近乎看不見了。這個小城裏的居民現在攏共還不到千人,而且這當中不僅有華人,還有一些的白人、黑人以及混血人種,來源萬分複雜——各藩國的移民,印第安人、英國人,少量頂著英國人名頭的美國人和同樣是少量的黑人逃奴,至於混血兒來源更是複雜。有英印混血,有法印混血,有英黑混血,還有法黑混血和印黑混血。
攏共就隻有千人的城市,流動人口卻恨不得要比常住人口還要多。但再多,人口也超不過2000,一個整編營鎮壓蘇聖瑪麗,綽綽有餘。
就算英國人在北蘇聖瑪麗那兒整整布置下了一個團的正規軍,阿瑟·韋爾斯利幾乎把自己手頭還剩的正規龍蝦兵三分之一的數量布置在了北蘇聖瑪麗,南蘇聖瑪麗也表現的絲毫壓力也無。這也是一股有底氣的表現!事實上,南蘇聖瑪麗壓力最大的,也是最繁忙的根本不是駐軍,而是警局。
英國人再暗中支持老美、大板鴨和葡萄牙,倫敦也不可能同陳漢產生正麵衝突,公開插手戰爭。
商業的興旺讓南蘇聖瑪麗城的華人移民很快就開啟了一家家酒館、商店和旅社,這裏的人口比起當初鼎盛時的3000人已經少了很多,尤其是常住居民,可流動人口的消費能力卻比過去的居民要大了很多。但是這小千人的常駐居民裏至少有三分之二在全心全意的做著生意,戰爭的陰影並不能讓他們恐懼,相反很多人還認為這會讓他們的利益更大化。
南蘇聖瑪麗警局的人更堅定地認定,這城裏麵多出來的上千流動居民中,肯定有著不止少數的間諜。甚至可以說是有著大把大把的情報人員。
南蘇聖瑪麗是專門往英國人那邊去的的貿易點麼,多方便消息傳遞啊。警局每天都能敲定一批有間諜嫌疑的嫌疑人,隔三差五的更是能把人請進警局裏免費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