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做官貴在‘做’(2 / 3)

可是現在的蘇丹,他羅芳柏倒是正官了。但蘇丹港的重要性比之前的亞丁港差了老大一截,而且蘇丹港的級別隻是從六品,這正官當得有什麼滋味?

可要是升級為‘市’呢?那至少也是從四品,比國內的縣都要高。羅芳柏如今是從三品的官職,這從四品的大市長做起來才有點滋味麼。

蘇丹港沒花多少時間,就拿出了正式的升級計劃。

但什麼計劃在完成之前都是虛的,蘇丹港能不能如願升級為市,還要看蘇丹港的建設成績究竟如何。

做官貴在一個‘做’字!

隻不過,羅芳柏在真正的了解了蘇丹港的商業發展進度後,幾乎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蘇丹港最近收益報告真真是亮瞎了他那雙24k純鈦合金狗眼。

“一季征稅三千英鎊?沒搞錯吧?你該不會連朝廷的船也收稅了吧?”蘇丹港海關關長姓張。但張關長把海關記錄拿給羅芳柏看的時候,羅芳柏的眼睛都瞎了。

一個季度能有三千英鎊的關稅,那一年下來不要上一萬,甚至是一萬五千英鎊啊。

這可不是個小數字。蘇丹港的運轉所需,一年也用不了十萬華元【比兩千英鎊多點】。而亞丁港的關稅也才一年百十萬華元,才兩萬英鎊多點。

中國與奧斯曼的貿易往來雖然日漸繁多,可商船的目的地都是紅海盡頭的蘇伊士港,在羅芳柏的印象中,很少有在蘇丹港卸貨的商貿船啊。

要知道,現在南洋的很多港口一年的關稅用英鎊兌換都可能還沒有一萬英鎊呢。

“當然沒收朝廷運輸隊的稅。我可沒打算進牢房。”張關長翻了個白眼道。“蘇丹港的關稅更多是來自出口和當地的僑民。”

蘇丹可是一個極其落後的地方,這裏海岸線上的很多部落連食鹽都不會生產,食鹽很多都是從埃及轉運到蘇丹內陸的,遷到這裏的陳漢百姓最先瞅準的商機就是食鹽。至少三百萬人口的蘇丹,每年的食鹽需求絕對不是個小數字。

他們來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蘇丹港西徹開辟了上千畝的鹽田!

然後用雪白的食鹽換到了他們所需要的一切——玉米、小麥和大批的牲畜,乃至土地,還有棉花、花生、芝麻和阿拉伯膠。

而這些被他們換到的物質再被他們轉手賣給阿拉伯商人或者是華商,獲益甚是豐厚。

還有鐵器,刀劍、鐮刀、長矛、剪刀等等,都是蘇丹部族所需要的搶手貨。

“蘇丹港一鎮的關稅竟然有這麼高?”羅芳柏還是有點不大相信。要說這個數額是整個蘇丹港鎮的賦稅,羅芳柏這還有可能相信,但這隻是海關的關稅,這可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都護,蘇丹這裏生產阿拉伯膠和花生,對麵的農場從去年開始就常來購買花生,然後榨油送到運河工地去。本鎮百姓看到了也做起了這一行當,獲益頗豐。”

“而且蘇丹東北地區多有金礦,很多部落儲有金沙,這地方沒有貨幣,就算是奧斯曼的貨幣在這兒也隻能當做金子銀子用。與這些部落裏儲有金沙的土著交易,獲益極大。”

總之一句話,張關長就是要告訴羅芳柏,蘇丹港雖然沒有亞丁港那麼有名,但一季度三千英鎊的關稅也不是不可能的,而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