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李氏的海南糖業公司隻用了三年就統一了整個瓊州的榨糖業,把整個瓊州府都變成了自己的原料種植基地。也隻用了三年就賺回了本錢,還變更了名字,從公司變成了集團。其瓊州島內的糖類產值也達到了七十萬擔的地步。可以說在整個帝國糖產業中也站穩了自己的腳跟。
從汪輝祖時代開始,海南糖業曆經了柳德昭時代的‘黑暗’之後,開始大規模的向廣西、安南和南洋出擊,但老天爺雖然不黑暗了,別地兒的糖類企業也多完成了技術革新,海南糖業沒有了技術上的領先,擴張效果自然不能做到他們所期望的勢如破竹了。
到現在,五年時間過去了,海南糖業集團的總產值也才剛剛突破了百萬擔。不過這已經足夠讓海南糖業集團成為業內的一方巨頭了。
九州商會可不會管那麼多,他們要的隻是海南糖業集團蒸蒸日上。當年投進去的資金,現在光分紅就已經打了好幾個滾的撈回來了。
……
“小心,別壓壞了車子,多拉幾趟不費事!”今天下田多套了件厚袍的中年男子,在一大片甘蔗田前來回招呼著,生怕手下的農場工人一個貪心多搬了幾捆甘蔗,讓已經超載的馬車直接壓散了架。
“黎管事,今年的甘蔗品相甚好,至少能評入進甲級。”一個臉上印刻著縱橫交錯的深深溝壑的老農很自然的守在中年男子身邊,摸著花白的胡須,笑眯了眼。
這位可是農場的技術大拿,鎮上的農牧站開辦的學習班都請他去講課。雖然大字不識幾個,但種甘蔗是絕對的一把好手。
黎宣明別看是農場的一把手,但是在東家眼中,這老漢的份量比他黎宣明還高。
黎宣明這樣的人到處都是,老漢這樣的‘技術大拿’可不容易找。
摸著新鮮甘蔗的斷麵,鼻子尖似乎都能嗅到一種沁入心扉的甜膩,那指尖黏糊糊的感覺讓黎宣明臉上露出了笑容。這的確是能入甲級的上等貨。哪怕是甲下呢,價格也比乙上好處一截。
今年的甘蔗汁水十足,而且每畝產量達到了6000斤,而整個農場種的就是甘蔗,整整一千二百畝地全是甘蔗,這產量算是創造新高了。
黎宣明已經在心裏盤算著自己的收益了,他除了日常工資以外,還有著農場3%的幹股。
而農場的總投入是多少呢?他和老漢等員工的薪水,一千二百畝地的甘蔗總共才二十二個工人,種甘蔗並不難,砍的是收獲,隻是砍甘蔗來的都是短工。而就這也是甘蔗種植業最大的一塊成本支出呢。而除了這些,農場本身的這二十二人的工資開銷並不高,因為這二十二個人裏頭有十二個是奴工,如黎宣明這類自由人才有十個,每月的薪水支出也就在一千塊左右,一年下來的總支出——要加上中秋、年節的獎勵等等,也就才一萬五千塊。甘蔗地最大的開銷除了短工就是肥料了。
砍甘蔗很需要人工的,不算車馬費,隻是一畝地的甘蔗就需要五到六個人一天的工時,一千二百畝地就需要六七千個人的勞動日,換成月的話就是二百二三十人的月薪,這可不便宜啊。這些人都是高強度勞動,二百多人的月薪加上食宿和工具耗費,至少是兩萬。
如此再加上車馬費和每年的肥料用度,農場的運行成本是絕對要超過五萬五千塊的。而農場一年的收益呢?
一斤甘蔗的價格是多少呢?
丙級的甘蔗大概隻能有一成的出糖率,也就是一斤甘蔗出蔗糖一兩。而能列入甲級的甘蔗,出糖率可以比丙級高出一半,而且品質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