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陳皇帝出的難題(2 / 3)

中裏海被一個大型的氣旋型環流所控製。

南裏海的西北和東南部,各有一個氣旋型環流。因而,使裏海西部形成一支自北向南的沿岸流,平均流速為25~35厘米/秒,而東部則出現自南向北的沿岸流。平均流速約為10~15厘米/秒。

海流在與強風相合之處可以加速,海麵上往往是波濤洶湧。在阿普歇倫半島附近,風暴掀起的最大波浪高過9米。

如此的水文情況說簡單不簡單,說複雜也不複雜。

因為裏海的南岸有一部分被波斯王國所控製,陳漢如果要過兵去裏海的西海岸,除非大軍一路打到阿斯塔拉罕,否則就隻能用船隻運輸。

不過,俄國人早在六七十年前,彼得一世時期,就已經開始在裏海建立起了一支小型艦隊。

雖然這支艦隊從建立到如今,六七十年的時間中根本就沒有派上過用場,但好歹它也是一支專業的小艦隊不是?

後世的裏海艦隊打個‘暴蘭’都能成為記載軍史的‘輝煌成果’,實在是無所事事的太久了。

以至於這支艦隊在後世的中國,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這支俄羅斯的第五大艦隊——還被媒體說成是養在魚缸裏的艦隊。

現在這支艦隊的規模很小,連後世一百四十八艘大小軍艦的零頭都不到,總共才二十來艘小帆船,噸位最大的一艘戰船好像才是一艘都掛不上六級的風帆戰艦,噸位三百出頭的單桅縱帆軍艦。裝備有14門火炮,成員百十個。

而其他的軍艦噸位就更少了,就像一個個炮艇一樣,都能比肩我大清的外海戰船了。

少的四五門炮,多的小十門炮。

成員數量很少,戰船老舊,下水最晚的一艘船也過十個年頭了。

阿斯特拉罕造船廠的工匠們都被調走了很多,剩下的人手做一做漁船還行,想要製造軍艦,那是想都不要想。

但阿斯特拉罕的這支小艦隊對於國防軍的計劃還是有著很大的威脅。可要怎麼才能剪除這支小型軍艦呢?

陳鳴交代了任務下去,他就隻等候著結論好了。

上位者就是如此,做事兒不需要親力親為,否則社會上人的地位還分什麼上下尊卑呢?

當然了,陳鳴在提出了要求之時,他自己也確實想過解決辦法。可是恕他的腦容量有限,是真的是想不出來啊。

這差事就交給了參謀部了。

這事兒對於奧斯曼和國防軍來說都是一個難題,雖然這個時代裏海的東岸還沒有沙漠化、荒漠化,沿海的地方還到處是綠油油的草地。可是國防軍哪來的船啊?

日後要維持一支軍隊在裏海的西海岸長久的堅持下來,那也需要一支可以往來於兩岸的艦隊存在,這都從哪裏來啊?

陳鳴不去想,轉動腦筋的就隻能是參謀部了。

且不提受到這個任務後的參謀部有多麼頭疼,隻說陳鳴在送走了六個小弟之後,就驚奇的發現,自己這輩子的老爹陳惠的精神頭似乎一下子萎了下來。

這個老爹對自己的小兒子感情還真深。

陳鳴自個有些訕訕的摸了摸鼻子。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就進入了承天十六年的初冬。

謝日爾·阿利耶夫活動了一下自己的雙肩,冰冷的寒風正從他身上披著的破爛氈毯縫隙裏不斷地向裏鑽。阿利耶夫已經可以看到中國人那高大的城堡要塞了。阿利耶夫心中都很有些複雜的滋味——他們一度曾將自己的目標定到這兒,飲馬巴爾喀什湖。後來他們在中國人的進攻下節節敗退,但不少人還是存在著一個念頭——要想盡辦法的打回來。可現在他們總算是回來了,但卻是以俘虜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