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些年的摸索,陳漢的捕鯨業已經總結出了一整套的處理方法。
先是將這些鯨肉反複的洗淨放血,然後依照處理牛羊肉的方法,放入各種香料、調料煮熟,然後按照肉幹的方法做成鯨肉幹,這是最上檔次的處理辦法了。
這樣處理後的鯨肉,味道真的跟牲畜肉質很相似,完全可以封成小包小包的售賣,價格跟海魚幹差不多少。
而鯨肉更方便的一種處理手法就是用煙熏幹,或者說抹上一層重重的海鹽,掛起來風幹。
這種大塊的鯨肉保質期很長很長,都可以從海邊一直運到大西北的前線去。
說真的,捕鯨業不僅給中國帶來了大量的鯨油,數量更多出許多倍的鯨肉也為國人的體質發育帶來了不小的幫助。
再是農耕民族,吃肉對身子骨好的道理也是誰都知道的。
隻可惜,捕魚業這些年的發展雖然很快,但海魚海貨的價格依舊不便宜。沿海地帶還好,再遠一些的內陸,就是到了21世紀,海貨也依然是高檔貨,這個年頭想要海魚賤的的跟豆腐一樣,那不可能!
所以,鯨肉是絕對的好東西。
為了保障鯨肉的產量,保證各捕鯨公司不一味的追求利益,將鯨魚肉大批大批的舍棄,隻追求鯨油,在各捕鯨公司販賣鯨油的時候都要定下了一個對應量。
比如說你買了一噸鯨油,那麼你就必須要有至少五噸的鯨肉出售證明。
這等於是給各家捕鯨公司戴上了一個金箍咒。
也所以,中國絕大部分的鯨魚加工廠都建在了庫頁島為中心的冰州府境內。境內鯨魚資源豐富的冰州不僅資源豐富、區位優勢也非常突出,是天然的捕鯨後勤基地及加工中心,應該充分利用的起來啊。
這東西真的渾身上下都是寶。
就連歐洲人普遍跟著鯨肉一塊丟棄的鯨魚骨頭,那裏頭也能榨出油來。雖然這根本不能同鯨魚厚厚的脂肪層的含油量相比,可是但積攢下來也絕對不是小數了。何況榨取完鯨油的骨頭冷卻後搗成粉末做成鯨骨粉,那便是上好的磷肥。鯨骨在高溫蒸煮的過程中還會固定一部分氮,因此鯨魚的骨粉是一種非常優良的天然肥料,而且量相當大,大約能占到鯨魚體重的6-7%的樣子。
還有那鞣製完成的鯨皮,其厚度大約在兩三毫米左右,可以拿去做皮衣、鞋子乃至是內甲。鯨皮製作的雨衣不但輕薄,而且防水性能極佳,尤其是耐寒,在西伯利亞的冬季酷寒下也不會變形斷裂,是一種高品質的皮革。一條鯨魚的皮完全可以製作一兩千雙雨鞋,抹香鯨這種大家夥的皮甚至能做兩三千雙鞋也不成問題。
所以,東方的捕鯨船同行對於歐洲同行殺一頭鯨魚一般隻在海上割取掉鯨脂,再取下鯨腦,然後剩下的幾乎都遺棄在了海裏行為,眼紅不已。這可真是在紅果果的浪費。
鯨魚的肝和內髒都是很有價值的。鯨肝可以製成魚肝油,一些內髒也可以製魚肝油,這是中國千年前的藥典醫書中就明確記載的珍品。
鯨魚的內髒中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製成的魚肝油可以當做營養保健品甚至藥品來使用,給年幼需要補充這些維生素的小孩們服用,價值非常巨大。
這鯨魚真的渾身是寶啊!隻要能充分的利用起來,別想歐洲人那般揮霍無度,一頭鯨魚所能產生的效益就是過五十萬的。
四月份是北極圈都變得溫暖的季節,除非是必須的事情,不然,捕鯨船是不會在這個時候返回到庫頁島本土的。
對於國內大片大片即將收獲的麥田,這個溫暖的季節,也是捕鯨船們豐收的季節。
真正忙碌在大洋上而無有打的收益的是往來於北美和南明州的移民船。
承天十五年五月,遙遠的南洋對於西北和東北即將發生的戰爭更沒有半點的感觸。被命名為漢州的馬尼拉,今天暴雨如注。
一批運輸移民的船隻剛剛離港,目的地是南明州。隨船攜帶的還有大量的布匹、棉花、牲畜等。
時間是最好的‘良藥’,當初陳漢的移民船抵到南明州的時候,那除了人口外,裝載的可還有大量的農具、鐵具、皮具、機械設備、五金工具,乃至武器彈藥等工業製成品。
可是現在呢?
鐵具和一些器械,南明州已經能夠自我供給了。這裏缺的還是布匹、棉花、牲畜這些基本資料。
這就像當初的南洋、緬甸一樣,最早發現了紫檀、楠木、烏木之類的珍貴木材都要被運回本土處理,最多是轉了一圈後以高級家具、雕塑、工藝品、馬車車體等奢飾品的形式返銷了回來。等於是從這些地盤再度收割了大量的金錢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