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沒有整齊緩慢的列兵線,所有士兵全都分散拉開距離下的急速衝擊,以最快的速度衝到彼此的麵前,燧發槍的射擊作用被‘湮沒’在了最小化,刺刀戰變成了士兵跟士兵之間的主體。
事實證明,陳鳴的推測還是靠譜的。
西班牙人根本不敢讓士兵排出整列的方陣,兩顆重型火箭彈落進去,整個方陣都能報銷了。
而遠征軍這邊呢,那更是對火箭彈的厲害心知肚明,始終以散兵線為主。就連戰壕裏,都不敢讓士兵聚攏著待在一起。
同時間,兩軍的戰壕也越挖越深。陳漢方麵的戰壕深度已經普遍超過了兩米,分做兩層,中間有一個留出的台階,寬度隻有半米。
站在坑道底兒,可以把台階當做一個小平台,可以在上麵吃飯,保養槍支,整理刺刀;而到了作戰的時候,就可以站在平台上把上半身伸出戰壕,對外射擊了。
如果有火箭彈砸來,隻要反應的及時,人還可以滾到戰壕底部,至於能否保住性命,那就要看運氣了。
很多戰壕中都有遮掩部,用原木搭建,上麵加黃土,壓實後再鋪上原木,再蓋上黃土,一層一層的疊加起來,至少三層,看起來很結實。士兵平日裏可以在裏麵吃飯、休息和躲避風雨,並且對抗潮濕和蚊蟲,但當戰鬥打響的時候,它並不能為士兵的血肉之軀提供安全的庇護所。很難保證它就一定能在超重火箭彈的打擊下,固若金湯。倒是平常士兵很不喜歡待的防炮洞更為可靠一些。
戰壕不是公寓,向來簡陋,且供以居住的掩護部處於地下,潮濕蚊蟲不可避免!當然墨西哥北部地區處於熱帶沙漠氣候【沿海的聖迭戈是地中海氣候】,溫暖幹燥少雨,相比在上個位麵20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士兵呆的貓耳洞可好的太多了。
而且西班牙人的戰壕都是平行直線的,這些經驗欠缺的人可想不起z型戰壕。陳漢方麵的戰壕卻是‘z’字型的,各戰壕之間還都由交通壕連接。警戒哨、火力點也早被納入了戰壕體係。除主戰壕以外,就連交通壕也都演變成了Z字形結構,既可以減少對方炮火傷害,也可以集中更多火力打擊來犯敵軍。
整個防線都是有多條戰壕陣地,每個戰壕陣地由前方區域、戰鬥區域、後方區域,最最基礎的三層結構構成。戰壕內還配有各種生活設施,如宿舍、廁所、臨時醫院等。
比起在這方麵有著‘豐富’經驗的遠征軍來說,西班牙還是個剛剛學會走的嬰兒。
戰壕內的平常生活極為無聊,在保持士兵警惕性的同時,“如何打發時間”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當然,有緊張戰鬥的時候,士兵們根本無暇“無聊”,即使是在相對平穩的時期,小規模的襲擊也是家常便飯。而且,對方火力經常會對較為暴露之處進行轟擊。
特別是陳漢這一邊,別忘了他們還有熱氣球呢,那一雙‘眼睛’比西班牙人看的遠多了。
因此在戰壕生活中,盡管沒有什麼正式的作戰行動,士兵們也必須時刻提防死神的降臨。
再加之環境惡劣,屍體就算收容的再及時,鮮血也不可能完全清理掉,這吸引來了大量的蚊子蒼蠅,各種疾病流行而造成的非戰鬥減員是很普遍的。
陳漢方麵還好,他們對此早有準備,幹淨的飲用水和充足的飲食,絕對夠用的清潔用水,嚴格的廁所衛生規定,極大地減少了細菌在戰壕的滋生,這裏很少下雨麼,沒有積水也是一大原因。
可是陡然從‘排槍擊斃’躍進‘塹壕戰’的西班牙人卻很不適應這種生活,在飲食、飲水和廁所衛生方麵的準備都很不充分,讓不少西班牙士兵沒有死在槍彈和刺刀下,卻倒在了疾病的魔爪下。
而且遇到重大戰鬥任務的時候,也有些士兵因為連續數日的過度緊張而導致精神錯亂。
西班牙殖民軍的平均素質並就不高,火箭彈這種大殺器給人的精神壓力極大。
原時空位麵的一戰後,歐洲各國都有很多複原兵因戰爭而健康或精神出現問題,乃至崩潰的現象。現在也是一樣。而一旦戰場上出現大規模的行動,那麼,完全是“人間地獄”的一幕幕就也會隨之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