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一場倭亂在嚴重損害了朝鮮的利益的同時,也重重打擊了朝鮮國內的各個階層,人口減少的同時空餘的土地也大大的增加。
王室的權利受到了壓製,兩班貴族集體進入了恢複期。一定程度上反而鞏固了朝鮮的統治。
因為李氏朝鮮的根基是兩班貴族,當兩班貴族在地方上的實力和統禦力變得更加強大的時候,他們雖然發展出了旺盛的勢道政治,但是李氏王朝作為一個整體,它的存在也更見穩定了。
王權幾度被削弱的李氏朝鮮,並不是王室一家的王朝,而是權力屬於大家,屬於整個統治階級的。”後者是陳漢政治學院裏提出的一個新詞彙,很新穎,但也很好理解。
就好比與士大夫共天下的趙宋,國家的權利並不單單屬於趙氏皇帝,還屬於天下的士大夫和其在朝廷中央的代表。
而陳漢現在的做法就是把士大夫階層擴大為整個知識分子階層,可以做官的資本不再是單單的孔孟文章,而是整個文明的之事。未來的官員全部是‘讀書人’,‘讀書人’卻比原先的士林階級擴大了十倍、百倍,一定程度上,當陳漢的這一體係建立,陳漢的根腳會更加的穩固。
隻是現在這一體係還沒有健全。
上一時空,普魯士在拿破侖大軍的威脅下的時候。威廉三世讓威廉·馮·洪堡對普魯士的教育進行了改革,他重新改革了普魯士引以為傲的義務教育製度,讓所有階層的子女都有相同的機會接受教育;建立了柏林洪堡大學。此後,布累斯勞大學、波恩大學陸續建立。
腓特烈·威廉三世曾對從拿破侖占領下的哈勒大學逃出來的教授們講到:“這個國家必須用它精神上的力量來彌補它物質上的損失。正是因為貧窮,所以要辦教育。我還從未聽說過一個國家是因為辦教育而辦窮了的,辦亡國了的。教育不僅不會使國家貧窮,恰恰相反,教育是擺脫貧困的最好手段!”他甚至喊出了這樣的口號:“大學是科學工作者無所不包的廣闊天地,科學無禁區,科學無權威,科學自由!”
在那個時代,是教育改革為普魯士遲到的工業化飛速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科學技術人才基礎,成為普魯士重新崛起的動力。
而陳鳴現在正做著與腓特烈·威廉三世一樣的事情,隻是對比威廉三世讓自己的國家好變得更加強大的打算,陳鳴卻是想要自己建立的王朝更加穩固。
師範,教育,堅持不懈。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百年後,中國可能依舊達不到適齡兒童97.5%的入學率,但是上學、考大學必然會想21世紀的中國一樣,成為全社會各階層流動的重要通道。
毛奇說,普魯士的勝利早在小學教師的講台上就決定了。那麼陳鳴也希望,自己建立起的這個國度在小學教師的講台上就得到了鞏固。
朝鮮已經是陳鳴碗裏煮熟的鴨子,那他就要對朝鮮‘大開闊斧’的進行改革,讓朝鮮主動的‘傳統’全都拋到下水溝,讓朝鮮變得跟現在中國一樣一樣。
所以他要先搞一波輿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