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就現在的情況而言,佩裏埃還怎麼去搞大批的軍火支援邁索爾啊?
而英國人和荷蘭人的苦澀卻是同一件事。
沃特森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大傻逼。當初他放棄了中國人的善意而選擇了堅定的支持荷蘭,可現在倫敦傳來的意思是什麼?議會竟然有傾向將荷蘭人逼入到戰爭中去——不是站到大不列顛王國的一幫,而是站到倫敦的對立麵。沃特森都要想崩潰了。
“哦,我可憐的丈夫。”美豔的伯爵夫人的安慰也不能讓沃特森有半點的開懷。他現在已經能想到現在倫敦高層對於自己的嘲弄了。一切都可以公開的時候,他簡直會變成整個歐洲的笑談。
可這又怎麼能真正的怪他呢?
自從荷蘭人徹底放棄武力威脅之後,英荷之間已經持續了太長時間的同盟關係。大批的英國國債被荷蘭人攥在手中。他們兩邊簡直是天生一對!
——一個有錢,另一個有拳頭。
可是眼下的這一場戰爭,是北美真正的太重要了?還是有自己不夠資格的考慮?倫敦竟然想要把荷蘭逼到自己的對立麵。歐洲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千百個念頭在沃特森的腦子裏翻轉,他頭都要炸了。
勃朗特和羅伯特一樣是懵逼,彙聚到南京使館中的三個人對於這一事實膛目結舌的同時,同時大了腦袋。
一個問題擺在他們的麵前,如何將他們與中國的關係重新拉近?如何能夠自然的把倫敦的這一意思轉遞給中國?
總不能直截了當的告訴中國人,你們現在可以放心大膽的去進攻巴達維亞了……
倫敦態度的180°大轉變,實質上就是一個戰略的堅持。
北美戰爭已經打成了持久戰,法西的參戰並沒有迅速將戰爭的天平傾斜到大陸軍這裏,兩邊都已經看到了戰爭長久持續下去的可能。那麼,英國人和法西兩國就要為自己取得勝利而創造有利的條件了。
戰爭當中,在為達到某種目標而進行的一場戰爭當中,即使這個目標就是要占領某個具體的領地或陣位,直接進攻覬覦的這個地方,從軍事觀點來看,可能不一定就是得到它的最好方法。所以啊,軍事活動所指向的目標可能不一定就是交戰國政府希望達到的目的,特別是在一場堪稱全麵戰爭的戰爭中。
這是任何一個站在戰略高度看問題的人都能意識得到的事情。
於是,為了贏得最終目的而去進攻的這樣的目標就有了自己的名字——攻擊目標。
在對任何戰爭進行評論性研究時,首先必須向人講清楚每個交戰國覬覦的目標;然後,必須考慮所選擇的軍事攻擊目標,如果攻擊成功的話,是否最有可能達到交戰國政府的目的。
——就比如小鬼子臨近滅亡的時候所進行的豫湘桂戰役。那一戰是直接打在了中國身上,可那一戰的最終目的卻是打通南下的大陸交通線,企圖聯係被切斷海上交通的南洋日軍,以保護本土和東海海上交通安全。並且打掉可以對日本本土發動空襲的盟軍在中國的諸多空軍基地。
中國的豫湘桂那就是一個攻擊目標。
1778年之戰的主要參戰國,以大不列顛為一方和以控製著法國與西班牙兩個大王國的波旁王朝為另一方。英國現在在自己最強的海軍方麵都隱隱處在了劣勢,倫敦為什麼又要將荷蘭人逼上自己的對立麵呢?
那就是因為荷蘭人的軍事力量完全無足輕重。法西聯盟加上荷蘭人後也沒有顯著的增強。而通過迫使荷蘭參戰,英國卻可以得到一個有利的軍事條件——因為其對手的力量在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其對手方麵卻多出了好幾個戰略重地,荷蘭人的本土安危不需要過分的擔憂,但海外殖民地呢?那幾個重要的但防禦薄弱的軍事和商業陣地就對大不列顛王國的武裝部隊開放了。
一句話,英國人把荷蘭看成了肥羊,看成了自己的補償目標。
一旦荷蘭人參加戰爭,荷蘭在海外的諸多殖民地就會成為英國的艦隊的進攻目標,這不僅可以牽製調動法西的軍隊,這還可以讓英國哪怕真的丟失了北美大陸上那塊最有前途的殖民地,也能從荷蘭人身上得到足夠的補償。
以大不列顛王國的實力打敗法西聯盟很難,代價要很慘重,可是要打敗從海上馬車夫退化成大風車的荷蘭卻不困難。荷蘭人現在介入戰爭,那就為以後的英荷再次開戰提供了最好的理由。倫敦有絕對的把握將大風車摁倒地上摩擦、摩擦,那麼荷蘭人手中握著的大把英國國債就會無限的貶值中,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地位也會受到絕大的打擊。
英國不管最終是否在戰爭中失去北美十三州,倫敦都可以從荷蘭人身上撈回自己失去的一些!
沃特森他們三人中沒有一個擁有戰爭天分的人,他們看不透這一點,現在內心裏的苦澀感都要把整個人給湮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