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永珹心裏想的一戰不僅全殲複漢軍,還要殺了陳鳴,傅恒半點也不抱希望。天底下哪有那麼好的事情?看看大清與蒙古的幾次交鋒,葛爾丹跑了三回,羅卜藏丹津跑到準噶爾三十年,乾隆滅準噶爾時,羅卜藏丹津不想跑了,才算被抓住。複漢軍雖然是步兵,可也不是一匹馬都沒有的。
兩方多少萬人的大軍對壘之中,就算是一方主將兵敗,隻要身邊有忠心耿耿的衛士,想要趁亂逃走也是很容易。
而陳鳴帶著北上的隊伍攏共才三個有缺的步兵旅加一個騎兵團,不算後勤部隊的話,戰兵隻還不到兩萬人。而複漢軍幾十萬大軍,多是如眼前這兩萬人一樣的精銳。丟了兩萬人他們如何不能卷土重來?
這番對話沒有旁人知道。外人隻知道傅恒的地位不僅沒有隨著乾隆的死去而跌落,永珹現在還更加的依賴傅恒了。這也不太出乎外人的預料,畢竟孝賢純皇後沒有兒子留下來,而傅恒的文武才能且不去說,影響力也不去說,就單純的在‘忠誠’方麵,永珹作為乾隆定下的繼承人,還是眼下乾隆所存諸子中最年長的一個,他就最值得傅恒效忠。
現在滿清就處在一個風雨飄搖的時刻,站在懸崖邊上的滿清帝國,身後依舊是萬丈懸崖,為了不摔的粉身碎骨,他們內部保持統一和穩定就是最大的利益所持。永珹的地位還是很穩固的,隻是他沒有威嚴和威信,他說出的話,一些大臣未必會照著去做。
就像那舒赫德!
海蘭察率三千東北八旗馬兵連夜趕到通州,隊伍留在原地,本人被永珹快馬招入圓明園。
紫禁城,永珹在養心殿西暖閣見了風塵仆仆的海蘭察。
後者兩眼通紅,麵上一片哀容。乾隆是他的大貴人啊,從乾隆二十年征討準噶爾開始,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出身一般旗人家族的海蘭察走到了全天下武將最頂尖的那一撮人當中。蘇北大戰,海蘭察一敗塗地慘不忍睹,可乾隆依舊給他機會。雖然海蘭察也不負乾隆所望的掃蕩了朝鮮,重新升任正紅旗蒙古都統、建威將軍、領侍衛內大臣。可對於海蘭察來說,卻不會認為自己所得的榮貴是自己功勞所至,是自己應該得的。而是從骨子裏,從身心裏,對乾隆感激涕零!
一大早,軍機處在傅恒的帶領下,就全班遞牌子,永珹在養心殿西暖閣召見。特旨海蘭察隨班覲見。
海蘭察對永珹並不熟悉,他還在北京當‘小透明’的時候,永珹還沒有冒頭。等永珹冒頭了,海蘭察已經忙活著對朝鮮動手了,也沒機會與未來的儲君交往。可是今天見到永珹,說真的,海蘭察對之挺失望的。這永珹不像一個英主!
現在國家多難,人心渙散,正需要一個能用強力扭轉乾坤的帝王。可永珹呢?他的話語,他的行為,在海蘭察的眼中,那就是一個‘和和氣氣’到‘膽小甚微’的中庸守成之君。
兩刻鍾不到的覲見時間,永珹竟然多次在說話前或者後去看向傅恒,就像一個還沒有離開母親的小獸,他怎麼能帶領大清戰勝南方的強敵?而且讓海蘭察暗自憂心的是,新帝對於傅恒似乎太過新任了些。君‘弱’臣‘強’啊!
海蘭察倒是不會往謀朝篡位上想。滿清朝廷的態勢和其權力結構,決定了傅恒篡位是不可能的。但是這種信任卻足夠傅恒亂政了。從紫禁城裏出來的海蘭察,隻能在內心裏祈禱傅恒‘知分寸’了。
……
很快,複漢軍奪下了靜海,而舒赫德則揮兵進攻山東武定府。直隸總督英廉一萬多人也抵到了滄州。
靜海就在天津的邊上,在陳鳴上輩子時是天津市的市轄區,距天津市區八十裏,距北京二百五十裏。
原時空上,太平軍的北伐隊伍也曾攻下過靜海,前鋒還一度抵達到天津西的楊柳青!但最終還是功虧一簣!
很清楚的知道這段曆史陳鳴人在靜海的時候心理麵還升起過一股小感歎,隨後他就收到了滄州及武功受到清軍進攻的消息。清軍這也算玩了一把圍魏救趙!
複漢軍可以繼續攻打天津,可是後勤線被卡著的陳鳴,真的有力量攻下天津,與水師彙合嗎?
“報……”外麵響起了劉武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