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倒塌的帝國……(3 / 3)

“而砍一蕪湖知縣,隻是斬草,未能除根。這天下有止不完的貪汙腐敗,何以除此陋習?”

陳廣乾似乎真的氣的不可抑製了。說話中滿臉通紅,提及已經被砍了腦袋的蕪湖知縣和蕪湖治下的那幾名土豪劣紳的時候,咬牙切齒。

“蕪湖事發之後,本官多日難眠,輾轉反側,想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來。今日邀請各位同僚議一議,大家都提提看法。如果可行的話,本官就上書漢王!”最後兩個字說的簽押房裏大小幾十個官僚寂靜無聲。

“官員為一朝之根基,吏治不廉潔,官威即不入人心。百姓心無朝廷,何以信之朝廷?我等皆與國朝共益。國朝不興,我等亦是不興。國朝敗落,我等也自敗落。所以,廉潔吏治,盡一切手段打擊貪腐,刷新官聲,給百姓以信心,是為國之大事也。

現今國朝官俸豐厚,製度清明,嚴禁三敬【冰敬、炭敬、別敬,清朝官員送禮的規矩】,在座諸位衣食無憂。但商氣亦盛,滾滾紅塵,誘惑百千。

如此要廉潔吏治,不僅要打擊貪腐,更要用一些強製政策來‘保護’官員。”

“本官以為,如說公開家資,申報田產。不失為一個好法子。”

“每個官員就職、履新、遷轉、致仕,就把自己的家底都報一報,監察禦史查一查。看看前後對照怎麼著,有無巨額財產來源不明之?如此即可觀清一人清濁本質也。”

陳鳴對老天爺起誓,陳廣乾想出的這官員財產申報公開之法,絕對沒有他的意思。這真的是陳廣乾管古今曆史,想出來的一個妙計。原滋原味的‘土著本色’!

中國西漢初年在選拔官吏時是有“財產申報公開製度”的,即所謂“十算為官”,一算即擁有1萬錢的財產。也就是說,候選官吏家產不能低於10萬錢,這是認為官員過窮則可能起貪心,對吏治不利,且官員責任重大,一旦出現失誤,有財產的人可以用家財補償。這一製度到漢景帝時降為“四算為官”。

北魏孝文帝改革,規定各級官員的俸祿,同時宣布“祿行之後,贓滿一匹(布帛)者死”。這時期的“反腐”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進行糾察,一旦發現貪腐證據,便對涉事官員進行懲處。糾察的對象,自然也包括各級官員的財產,財產和收入嚴重不符就會引起懷疑。

這一製度曆經修訂,隋、唐、宋都相繼沿襲,各級官員的財產都被置於皇帝和中樞機構公開和秘密監察之下,在個別時代(如武則天朝),皇帝通過秘密機構,對官員的家庭財產更了解到纖毫不差的地步。但“財產與收入不符”是否懲處、是輕罰還是嚴懲,則帶有很大的個人好惡和隨意成分。

但無論如何,這些‘前輩經驗’與陳廣乾以‘抑製、監察貪汙,清正吏治’為根本出發點的官員財產申報公開製度是完全不一樣的。但也不能否認陳廣乾確實從中吸取了一定的觀點理念。

陳廣乾的話說的在座的幾十名大小官員人人臉上青白不定。這真的是陳廣乾這個眾人眼中的好好知府想出來的點子嗎?

太狠了,也太損了!

“官員所擔責任重大,朝廷當用手段以保吏治……”

整個簽押房寂靜無聲。陳廣乾還在長篇大論的講述著他這個法子的好處。似乎一點都沒發現底下人,人人都坐立不安,人人都臉色變幻無定。

他隻一心講述著這個被魯公來信極力讚許的政策對於官員的‘好處’。陳廣乾有個感覺,隻憑此策自己就能一鳴驚人,響動天下。為他走上更高的層次打下堅實的基礎!

簽押房裏寂靜無聲,對於陳廣乾發出的‘提提看法’邀請,沒有一個出頭開口的。幾乎所有的官員都不同意。可他們又想不出什麼理由來光明正大的反對它。

一個財產公開,一個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最,真把在座所有當官的都給嚇尿了!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

“此法為某閉門造車所生,一家之言,定有考慮不周不當之處。諸位同僚暢所欲言……”

簽押房中還是一片寂靜。陳廣乾像是沒看到在座眾人的臉色一樣,一點也不顯尷尬的打著官腔,囉裏囉嗦的說了一通。然後道:

“既然諸位無人開口,如此諸位都是沒有意見嘍?那就好。本官即刻與劉大人【湖南監察禦史劉紀江】知會一二,聯名寫道折子上奏漢王。這政策對一些人是很不利的。我長沙府官員無一反對,這證明我長沙府官員個個都是好的。本官內心甚慰。蕪湖縣之事隻代表少數……”

就在整個天下都在為複漢軍水師與廣東水師的勝負而‘驚喜’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一項深深影響著陳漢將來幾百年政壇的政策,已經從長沙這個魚米之鄉誕生出來了。

當陳廣乾與劉紀江的聯名奏折送到魯山的時候,陳惠雖然在深深期待著已經開始的廣州之戰的捷報傳來,可還是對這項政策拍案叫絕,大聲叫好。

“妙策,實在是妙策!”

這世界上沒有可絕對杜絕貪汙的政策,官員財產申報公開,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官員貪贓枉法的風險,如此就足夠了。

“陳廣乾。”這個名字記在了陳惠的心中,這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