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南國誰堪敵手?(2 / 3)

張大山高興地也牙齦都露出來了,“提督都投降啦?本進忠就是個提督。這可是老大老大的官啦。”有了對比才有更清醒的認知。本進忠對湖南的影響力舉足輕重,那麼自然的,段秀林的份量就被張大山看的很重很重了。

二班長牙齦也露出來了,“可不是。那麼老大的官兒都投降了,這說明漢王魯公大勢已成。而且跟這消息一塊傳來的還有漢王的賞賜咧,不是光是給東麵的軍隊,還有咱們的,是給全軍上下的犒賞。每人加一個月的軍餉,軍屬還能收到一個大包裹。裏頭都是布,還有四罐新出的鐵皮罐頭。”二班長說起這個的時候眼睛都是冒金光的。讓張大山都不知道他是為了常州的勝利而興奮的更多呢?還是更為漢王的大賞全軍而高興的更多呢?而張大山自己聽了也是不可抑製的興奮。

布匹是每個家庭都需要的東西,今年軍人合作社開春後就主種棉花。張大山就期望著自己服役到兩年後,能拿積分兌換土地,到時候也一樣要並進軍人合作社。那家夥有魯公的麵子在,出產的糧食、棉花、大豆,根本不缺銷路。而罐頭這是陳鳴的又一項新發明。這東西對於陳鳴這個穿越者來說根本半點難度也沒有,將食品處理好,裝入廣口瓶內,置於沸水鍋中加熱一個小時,趁熱用軟木塞塞緊,再用線加固,用蠟封死。陳鳴早就‘發明’出來罐頭了,還讓人搞出了更結實的鐵皮罐頭,這種密封技術後來還用在了軍用幹糧保存上。

隻是當初條件不允許,就沒有大張旗鼓的搞罐頭。

現在複漢軍根基初固,罐頭也就成為了複漢軍軍需品中的一員了。不管是水果罐頭,還是蔬菜罐頭,亦或是最難得的肉類、魚類罐頭,張大山都見過也嚐過,不能說多麼的美味好吃,可勝在一個方便卻是真的。

從軍這麼長時間,張大山對家裏的影響還是沒什麼大的轉變。即使張有利也給部隊裏的他來過幾次信,說家裏日子已經多好多好,都準備著蓋房子了,張大山人沒又回去一趟,沒有親眼看一看,心裏總是不信。他潛意識裏還覺得家裏挺困難的,日常的吃食根本不能同部隊裏比,就想讓家裏人也吃的更好點,寄幾罐罐頭回去,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就紮在他的心頭了。哪怕隻是讓家裏人吃上一兩頓呢。

他是一直想換幾罐罐頭寄回家裏,這東西挺稀罕的,換幾罐江南口味的,讓爹娘弟弟們也都嚐嚐鮮。

可罐頭這東西在軍中也是稀罕玩意,有錢都搞不到。他在15旅的時候就是一個小蝦皮,後勤處的人才不曬他呢。等來到陸軍二旅了,又是新部隊,人生地不熟,這個願望就始終沒有達成。

現在漢王的一聲嘉獎卻無形中圓了張大山這個心願。二班長就看著自家排長,那一雙眼睛明亮的就像兩個小火炬!

劉飛在桃源縣城外都能聽到城內突然響起的歡呼聲,而且這歡呼聲越來越響亮,越來越大,他心裏駭了一跳,立刻下令部隊警備,他以為是複漢軍的援兵到了呢。

作為湘西大山中的土匪頭子,現年三十五歲的劉飛本就是暗營播下的一顆棋子。

暗營前後資助了他三千兩銀子,讓他趁這機會改頭換麵,結果劉飛隻給人遞了五百兩,謀了一個芝麻大的把總頭銜。但別看劉飛的官帽子低,他手下的兵卻是不少,本身他手底下就有三四百老匪,不然暗營怎麼會在湘西那麼多土匪頭子中選中了他呢。現在是越發壯大了,雖隻是一個營守備,麾下兵力卻膨脹到了一千四五。

現在來到桃源縣城下的隻算劉飛手下的一半人,另一半留在白馬關。當然,桃源縣城外的這六七百人也有一半被他撒出去搶掠百姓了。

“大人,大人……”

“陳逆在城裏叫囂著,他們東邊的部隊把常州拿下來了。豐升額大將軍和尹繼善總督都服毒自盡,城裏的十萬大軍非死即降,一個都沒能逃出來啊。”

來人是劉飛散出去的探報,劉飛跟複漢軍有勾搭的事情,他手下也不是一點不知。但知道的人每一個都是劉飛的心腹。眼前這人隻是劉飛撒出去的探子,聽到這‘天塌’的消息後趕忙回來報信,還一臉的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