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的清軍,一邊威脅著無錫,另一邊也做出了攻擊常州的樣子。陳同安到了常州之後就發現,自己去不了無錫了。
於是,就在陳鳴督促著手下大軍主力進攻上海、華亭,席卷浦西的時候,一萬多清軍也對著無錫發起了猛烈地進攻。除了放開北麵一個口子,清軍的攻勢是三麵開啟的,當然東麵是他們的重中之重。
無錫城內的房子都是磚土結構的,麵對著鐵彈,這些看似堅固的房子一點用都沒有。任意一顆‘命中’房屋的鐵彈,都能輕易的穿透屋頂、牆壁。對於複漢軍來說,那每一聲炮彈的炸響,就像鐵錘一樣砸在他們的神經上。
有的人會在這種煎熬之下,神經崩潰;有的人則會在這種煎熬之下,迅速成長。
無錫城裏的複漢軍應該慶幸,他們碰到的是一支外強中幹的清軍,而不是同時代的西方近代軍隊。從蘇州城裏反撲出來的清軍,本身就沒有打硬仗打血戰的準備。他們就以為配合著大炮,那麼一起哄,那麼衝上兩次,複漢軍就會從無錫這個不利的地方後撤。沒看到惠山的清軍部分已經威脅到了常州了麼。
心理麵如此想著的清軍,對著無錫城發起兩次衝鋒,那軟弱的力度對無錫城防的實際威脅性有多麼的小,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是清軍軟弱無力的進攻,讓緊張的複漢軍渡過了最開始那段最難熬的階段。
“轟轟轟……”
手榴彈爆炸的聲音響徹四方。
“第二中隊,出擊——”
“第二中隊,出擊——”
硝煙彌漫之中,隻是被沙袋簡單堵塞的城門裂開了一條縫,一個穿著鐵甲,揮舞著大刀的複漢軍中士首先衝出城門。
“虎,虎,虎——”士兵們齊聲的大喊,一杆杆鋒銳的槍頭在奔跑中狠狠撞進衝湧來的清軍人群中。一個班的擲彈兵隨在兩個排的後麵插入戰場,很快戰鬥的正麵戰線就響起了兩軍都熟悉的手榴彈爆炸聲。
清軍對城頭的攻勢並不強,但看到城門被打開,他們倒是來了勁兒了。一群清兵在大小軍官的嚎叫聲中奮起餘勇,同樣大聲呐喊,揮舞刀槍往複漢軍迎去。但也有一部分清兵被突然殺出的複漢軍一衝,落荒而逃了。陣上清軍的指揮已經陷入進了混亂,一部分在前進,一部分仍留在原地逡巡,甚至後退。結果一紅一青,兩股洪流迎麵撞擊在一塊。青色的人群當場就潰散了。
第二次清軍的進攻,還被唐文燦反殺了個抱頭鼠竄。
而等到清軍意識到‘嚇唬’是不能將複漢軍從無錫城裏趕出去的時候,當清軍認真起態度,端正了思想,加大對無錫城的進攻力度的時候,城裏頭的複漢軍已經有了與清軍一戰的信心。
魏秀誌戰後都感覺著很奇妙,蔣天放的突然陣亡,讓常州出來的這支軍隊鬥誌大挫。即使他們在無錫城外輕易的擊退太湖來的那三千清軍,也不能讓隊伍真正的重新鼓起鬥誌士氣,清軍來了那麼多人,拉來了那麼多大炮,要是第一開始就不顧傷亡的向著無錫猛攻,複漢軍還真有可能支撐不住。
是清軍自己作死,連續兩次進攻受挫了,才真正開始認真起來。而複漢軍兩次輕鬆地打退清兵的進攻後,士兵也好,軍官也好,都已經凝聚起了足夠的信心。
第三次敵我較量,清軍攻勢力度加強了許多,無錫東城牆外和城牆上鋪滿了清軍青色裝束的屍體,可鎮守那裏的唐文燦堅持了下來。隻憑著自己一個營,麵對清軍的猛攻,唐文燦沒有向城內求一次援兵。
因為他發現,清兵還是原先的清兵。他們僥幸擊殺了蔣指揮,卻並不意味著他們的戰鬥力就增強了。這些腦袋頭麵掛著一根豬尾巴的敵人,還是當初被他們以少打多,橫掃狂卷的垃圾。即使現在隊伍裏沒有了蔣天放,他也不該怕了這群廢物。
然後唐文燦就發現,東城隻靠著他一個營,真的可以守下啊。
清軍的大炮對於城頭有不小的威脅,但唐文燦部可以躲在藏兵洞和城牆背後,在城頭隻留下少量士兵監視。當清軍衝上來的時候,大炮差不多也停了。守在城頭的複漢軍士兵,靠著手榴彈和手裏的刀槍,完全可以給抵擋清兵。
當問題從士氣鬥誌之類的心理原因變成了雙方真實戰鬥力這一問題上,無錫城就恍然間變得有點堅不可摧了。
常州出來的兩千多複漢軍,戰鬥力自然不能跟進攻浦西的主力相比,他們中間的義勇營事實上跟清兵就沒什麼兩樣,無論是裝備還是單兵素質。但兩千來複漢軍依城而守,對戰城外一萬四五千人的清兵【東西兩路】,那也不是清兵嘴巴一張一合就能吞下去的。尤其是清兵的主將容保還是一個產生‘負戰鬥力’的存在。
陳鳴收到的無錫軍情急報,並不是什麼大壞的消息,而是魏秀誌報喜的戰報。他們在無錫堅守了兩天,且看樣子,還能繼續的堅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