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酣胸膽尚開張。男人一喝起酒來,那就不是一時半會兒就可以起身的了。酒席從酉時末刻開始,一整個戌時都過去了,還在喝。隻是這場酒席喝著喝著,眾人聊天的話題就從之前的官場趣聞和八卦消息,變成了陳家的茅房了。
抽水馬桶第一次亮相在大廳廣眾之下,陳家提前好多天修好的廁所,那批馬桶一到,不過半個時辰,一切就全部搞定。非常土非常土的土水泥,卻也足夠用了。
陳鳴在土門已經呆了足足兩個月,這兩個月裏,他並沒有立刻對煉鐵動手,隻是周邊了小南溝裏裏外外,另外就是拋出了土水泥和抽水馬桶。這兩樣東西都非常簡單,對於陳家來說,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實驗成功了。可是一件物品要從特製轉為大眾化出品,就不是一時半刻便能搞定的了。
足足兩個月,陳家燒出了賣相不錯的骨瓷,燒出了600個抽水馬桶,燒出了大幾千袋的水泥,後者全用在了土門和小南溝的建設上,尤其是後者,陳家將小南溝的木柵欄換成了一丈三尺高的圍牆,並且從村口開始鋪起了路,隻是現在還遠沒有完成。
兩個月的鄉下時光,陳鳴接到了陳崗的一封信,去魯山縣去了幾封信,然後看到了兩次土門集的分鹽。每個月的十三四到十七八,這四五天的時間裏,整個飲馬河中上遊範圍內的村寨都派出青壯趕過來買鹽。這些山民當然不會全用錢賣,他們易貨換貨。用風幹的山珍野味,用皮毛,用藥材,用自家村落裏煉出的鐵料,在土門集換回一代代發黃的私鹽。陳鳴敢用自己的眼睛打賭,那私鹽裏麵絕對摻了土。
兩次分鹽,陳鳴對陳家利益係統的最下遊總算是有了一個直接的認識,至少有四十個村落。這些山民日子真的很苦,他們用自己全部的所得,換回生活所必須的食鹽,以及糧食。這是每個村落都需要的購買的兩樣物質,山裏麵的土地很難養活全部全部的人。
窮的村落隻能賣鹽和糧食,寬闊點的村落還能賣些布匹。而除了這些以村子為代表的貿易隊伍外,還有那些山民本身,他們也是土門貿易圈的顧客之一,隻不過購買力相當夠嗆。
陳鳴第一次分鹽的時候沒有插手,第二次分鹽的時候就跟在陳二寶身邊做了個小跟班。這私鹽之利益,算是給他估摸個大概。
四十多個村落,多則一月要用二三百斤鹽,少則也要百十斤,因為山民都可以算是重體力勞動者。那些個村寨,人多的有五六百口,人少的二三百口,這些食鹽他們不僅要當月吃,還要節省出來一些留作冬天裏吃,冬天裏一旦大雪封山,山裏山外的交通就算斷絕了,小南溝都如此,別的地方也不例外。並且山民要用鹽來醃製野物、臘肉。
而一斤鹽呢,魯山官鹽是18個銅子一斤【乾隆十年洛陽知縣龔崧林編寫的《查議鹽價》一文中說,康熙年間,洛陽食鹽價格是每斤15文銅錢;雍正年間,洛陽知縣伍公下令,每斤降為13文銅錢。】私鹽價格隻有官鹽的三分之一,而且質量比之官鹽更好。
土門集一次分鹽在八九千斤,因為土門集自家人吃的鹽也都是私鹽。但是八九千斤私鹽的利對於整個陳家來真心不值得一提,真正為陳家積累財富的是陳家從這些山民手中拿到的山珍皮毛和鐵料,這才是陳家的私鹽隊伍常備人力有五六十人之多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