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職場哲學傳授厚黑之道(1 / 3)

職場哲學傳授厚黑之道(1)

大家也許讀的書很多,可是能給我們真正帶來啟示的有哪幾本呢?但是現有“職場哲學”類的圖書給我們帶來了三點建議第一點,“職場哲學”類的書籍至多隻能成為讀者朋友為人處世的一個小小的參考,但是絕對不可以上升到世界觀和方**的高度。玩味一下未然不可,但如果將其作為世界觀,作為方**,則很有可能換來悲劇性的一生。哪怕一時吃點兒虧,做人也應該要“大氣”一點。如果具有這種“大氣”,將那些“技巧”作為參考和借鑒,那些技巧才可以對人生發揮正麵的作用;相反,如果沒有這種“大氣”,那些小小的技巧則隻會添亂,即便到最後有所得,也是大人物堆裏的小人物,缺乏應有的大氣魄。

第二點,就是不要對這些書太當真。如果不客氣地說,是由於社會發展的水平還比較低,社會科學還不夠發達,“職場哲學”類圖書以“吟詩作畫”的方式寫得較多,以規範的社會科學理論為依據的方式寫得較少。遺憾的是,很多讀者沒有時間、精力和能力分清究竟哪些東西是有理論依據的,哪些是僅供人消遣和玩味的。很多“職場哲學”類書籍明顯屬於後者——可以隨便看看,不必太當真。

第三點,人應多點責任意識,多學真正的知識。第一,特別是年輕人要想實現個人價值,就要付出切實的行動和努力,不能隻想著投機取巧。第二,就是要努力去做“正規軍”,不要總是喜歡做“遊擊隊”,要用真正的知識提高並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能僅僅局限於一些缺乏理論依據的所謂的經驗上。建議年輕人多讀些有關現代政治學、公共行政、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的正規著作,從而真正掌握人際交往規則。

其實職場哲學類圖書從2001年起,就已經被許多出版人看好了,可是經過4年的市場考驗,依然炙熱燙手。所以,這類傳授“辦公室哲學”——也有超越“辦公室”談為人處世之道的圖書,但究竟是青年人步入社會的“入門必讀”,還是傳授厚黑之道的“另類教材”?

適應環境、避免被傷、脫穎而出

其實你在圖書賣場就可以發現,關注和購買互類書籍的讀者中,占很大比重的都是表年人,對於參加工作4年的王某買了一本《向野獸學習——職場生存潛規則》,他認為,人是自然人,也是社會人,誰也無法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職場生存並非一廂情願,美好的願望有時會因不合時宜而變成“單相思”。所以,他到自己在人際交往方麵尚有欠缺,就決定用“職場哲學”類圖書讓自己盡快“成熟”起來。

還有一名剛畢業半年的年輕人介紹說他喜愛這類圖書的原因是:“上學期間社交麵狹窄,交往對象相對單一。可是在工作後就有了很大的不同,也許是因為年齡、閱曆的不同,所以就會覺得周圍人會按照不同的思維方式工作,與人相處絕非‘真誠’二字那麼簡單,也需要更多的技巧。”他還進一步解釋說,目前的學校教育,大多會有意無意地回避社會上的種種負麵現象,使剛剛走出校門步入社會的他們,也許是在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麵前感到不適,為了讓自己盡快適應新的環境,他們需要知道職場的“真相”。

除了“適應環境”的需求之外,還有兩個目的是步入職場不久的年輕人迫切希望達到的:避免被傷、脫穎而出。

但是社會上,有很多人都相信,社會中的確存在一些不成文、不言傳的“潛規則”,就像兩根鋼軌限定的軌道,踏進去便能“一日千裏”,稍稍越出則會碰壁。王某說到,書中所傳述的許多生存方法是切實有用的,“有用就是硬道理”。而他認為適應並利用規則甚至是“潛規則”,並沒有什麼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