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與人為友(1 / 2)

(這一章裏有大量的曆史資料、也算是對鑒真的具體介紹吧,嗬嗬。)

雲滄海經過最初的迷茫後,馬上鎮定了下來,它發現自己所在地是一座寺廟,而麵前的這個小和尚就應該是救了自己的人類,應該不會害自己。而且根據氣息感應,他的修為無法發現自己的身份實力,正好自己又需要修養和曆練,幹脆就從這裏開始吧。

想到這裏,雲滄海馬上決定同這個小和尚處好關係,這時剛好聽到鑒真的詢問,於是就出現方才的一幕了。

鑒真雖然被雲滄海嚇了一跳,但畢竟是少年心性,馬上就轉驚為喜,而且因為鑒真十四歲就在14歲時被他師父智滿大師收為沙彌,剃度出家後又一直在修習佛法,心靈純潔,所以還保留了很大一部分童心,而雲滄海乖巧可愛的外形立刻就引發了他的喜愛之情。鑒真忍不住輕輕用手撫摸這條他覺得很可愛的小蛇的身體,他感覺小蛇的表皮十分光滑細膩,而且溫潤柔和,就像在撫摸溫玉一樣,摸起來十分舒服。

雲滄海被鑒真摸到的那一瞬間全身僵硬了一瞬間,它這是有意識以來,第一次感覺到被人撫摸的滋味兒,那溫和、緩慢又帶點兒顫抖的感覺從表皮傳到心裏,沒有敵意,隻有溫情和關心,還有一種,一種溫暖舒服得讓靈魂都的顫抖的感情,雲滄海的心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友誼!難道這就是友誼嗎?人和妖之間可以產生友誼嗎?”一個個念頭在雲滄海心頭閃過。“應該是可以的,隻要是智慧生命,都會有感情,隻要在一定的條件下,人和妖也是可以產生友誼的,我不就是例子嗎?”想到這裏,雲滄海感覺心中的疑惑一掃而空,也多了點兒感悟,元神也隨著這次感悟更加凝練,心靈更加圓融通透,對“友誼”的感覺也更加清晰了,不僅舒服得舒展開了身體,任由鑒真撫摸。

鑒真發現手中的小蛇做出了一副很舒服很享受的樣子,很是高興。他發現他與這條小蛇真的很投緣,佛家講究因果循環,一切隨緣,這次與小蛇的相遇可能就是緣分,錯過了就是罪過了。想到這一點後,就對雲滄海問道:“那我們以後就是朋友了,我也應該為你取個名字,你大部分表皮是銀白色,我就叫你阿銀如何?”

雲滄海聽到後想了想,反正自己還沒告訴小和尚自己的真實身份,而作為朋友,接受這麼一個親近點兒的稱呼也是可以的,想罷,就對著鑒真點了點頭。鑒真越來越覺得遇到這條小蛇是佛祖對自己的賜福,它真是太有靈性了,竟然能聽懂人話。

他高興得對雲滄海說:“阿銀,那我們以後就是朋友了,我的法號叫鑒真,是這大雲寺的小沙尼,以後,這也是你的家了。”鑒真?那個東渡日本,唐朝有名的高僧鑒真?雲滄海被這位朋友的法號鎮住了,腦海中浮現出了後世中流傳的鑒真的資料:鑒真,唐代高僧,醫家。俗姓淳於,廣陵江陽(今江蘇江都)人。十四歲時於大雲寺為沙彌,就高僧智滿禪師學佛,後又赴長安從弘景法師受具足戒,先後達三年,遂返揚州,學識淵博。日本僧人榮睿、普照來華學佛留學,並敦請鑒真赴日傳佛。鑒真欣然應允,並克服種種困難,先後六次始獲成功。他攜帶佛經、佛具及佛象,於天寶十二年(753年)抵日本。此時鑒真雙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揚佛法,傳播中國文化並以其豐富之經驗,講授醫藥知識,特別是他所帶之香料藥物等,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東大寺正倉院仍保存有其遺跡。嚐治愈光明皇太後及聖武天皇之病(見天台烏藥)。日本曾授予“大僧都”、“大和上”封號,日本人民譽他為“過海大師”。其著作有《鑒上人秘方》,惜未見流傳。

他在14歲時被智滿收為沙彌,配居大雲寺。神龍元年(705),依道岸律師受菩薩戒。景龍元年(707),出遊洛陽,繼至長安。次年在長安實際寺依恒景律師受具足戒。巡遊兩京,究學三藏。對於律藏,造詣尤深。為他授戒的道岸、恒景,都是律學的一時名德,又是南山宗開創人道宣律師的再傳弟子。他的律學,雖師承南山宗,但他並不持一家之見。唐代律學,除了獨占優勢的南山宗外,還有相州日光寺法礪的相部宗和西太原寺懷素的東塔宗,一時鼎足而三。其後,鑒真東渡日本攜帶的律學典籍則兼及後者兩宗。在傳授中又以法礪的《四分律疏》、定賓(屬相部宗)的《飾宗義記》與道宣的《行事鈔》三書為主,重點尤在法礪、定賓所著兩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