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李強赴宴東海賞寶,見得那後事孫悟空所用之金箍棒之原型‘定海神針’,後又聽聞蟹將稟報,有那北海玄龜帶兵前來。心下也自奇怪,猜到祖龍所得之寶,定與那北海玄龜有關。
果不其然。
那祖龍帶兵而出,蝦兵蟹將列陣身後,那祖龍手提火龍戟位列中間,龜丞相,還有九位龍子分列左右,還有那赴宴之客,有好事者,也自跟隨而來,其餘之人,倒未動彈,自是觀那風向。
再說一幹眾人,虛立水麵,又有那波濤相稱,恁的是好大氣勢。
那玄龜一方,氣勢倒是弱了許多,隻有三人領頭,當中一人,自是玄龜。綠衣禿頂,雙目前突,背有一殼,上刻日月四海,麵顏老態。此人遂無霸相,但位列金仙。為那洪荒四大金仙之一。實力亦是不可小視。
那玄龜見得祖龍喏大氣派,也不示弱,跨前一步,向那祖龍大聲質問起來。
“我北海,有一鎮海之寶,名之‘定海神針’,數日前不知所蹤,今日方知,乃是龍王搬來,還望龍王歸還,以免失了和氣!”言辭之間,倒也懇切。
祖龍聽罷,卻有不喜,說道:
“此寶乃我兒贔屭所得,怎說是你北海之物?若真為北海之物,怎會無人守護,我兒微末法力,又怎會得來?此言極為不智也!”
眾人聽罷祖龍所言,頗覺有理,有人就在陣內叨咕起來,說那玄龜何其無禮。
那祖龍聽罷愈覺受辱。
這時北海玄龜身旁出得一人,大聲說道:
“此寶本是有人看護,但此寶重有百萬斤,尋常之人絕難拔起,那看護之人去我北海龜神殿,方才一時大意,被那龍子所得,眾人皆知,贔屭龍子力大無窮,喜好負重,自是有此能力。”
此時龍王身旁龜丞相出陣言道:“既然無人守護,自當無主之物,況且你之言,何以得證?”
北海玄龜聽那龜丞相此言,勃然大怒道:“你這叛徒,當年叛我而走,也就罷了,今又為敵與我,若不是念及當年舊情,早已斬殺當場!”
祖龍聽罷言道:“道不同不相為謀,龜丞相乃為我東海重臣,棄暗投明,乃為大智,玄龜莫非欲借尋寶之口,實行那調撥之事?”
原來此中還有一些故事:
那北海玄龜本是北海海底一塊玄石。經年累月修行終於化形為龜。其時玄石旁有一褐石,那玄龜念其相伴無數歲月,遂助其修煉,並在旁邊守護,後那褐石感念其恩,化形為龜。互稱兄弟。
其時,兩人建了‘龜神殿’,悟道修煉,閑時暢遊北海,卻也快樂過一段時間。
然而,玄龜性喜冷,而褐龜性喜熱,得道之人本無外物相左,然其時洪荒處處和平安詳,尋寶遊曆乃為常事。故那褐龜南遊東海,繼而遇見祖龍,留任東海。
本來北海東海各自相安無事,兩龜還相互走訪,但時間一長,北海與東海漸有爭執,那玄龜喚褐龜回歸北海,而褐龜不應,故而二人心有間隙。
此時又論及往事,一怒一憂,場景頗令人感歎。
玄龜聽得此言,低歎一聲,語道:往事無需再提,今日來此,實為尋寶,還望祖龍將那定海神針還我北海。”
龍王回道:“就算如此,天下之物,向來有德者居之,你北海無人能使,自當易主!”
此時那贔屭亦是站出言道:“小小定海神針,你北海卻無人可使,可見德行不夠,如此寶貝怎能隱沒北海!”
玄龜聽罷一時氣惱,胸中氣鬱,反而說不出話來,但見旁邊一人大怒道:
“恁是無恥之極!”說罷卻大袖一揮,一道金芒射出,直奔那贔屭而去。
那贔屭無防,倒是身隕當場,祖龍身旁竄出一人,大道:“氣煞我也!”祭起法寶,轟了過去。
此人乃為祖龍第七子,名曰睚眥。有書所載:睚眥,性情凶殘易怒,喜歡爭殺。民間成語"睚眥必報"所講即為此物。那睚眥見其大哥贔屭身隕,怎能不悲,遂大打出手。
那祖龍見狀,亦是下令盡起東海之兵,朝那玄龜等人鋪天蓋地而來。
史書所載,龍有九子,分別為那贔屭、螭吻、蒲牢、狴犴、狻猊、饕餮、睚眥、貔貅、但九為極數,又為約數,而且,中國古書中所載九子之名各有不同,故此,在此引用以上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