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1 / 1)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段文字:曾經有兩位學生,在他們上初中的時候相戀了,然而還是初中的他們被校長發現了,禁止他們談戀愛,於是他們倆發誓以後一定也要當校長,絕對不反對學生戀愛。後來他們倆真的都當上了校長,一個是福建農林大學的校長,一個是福建師範大學的校長,最重要的是他們倆還是在一起。

很顯然,這樣峰回路轉的勵誌故事,是讀者們喜聞樂見的。同類例子很多,比如一個人被嫌貧愛富的女友甩了,他從此奮發圖強成為了億萬富翁。這樣的故事總比一個人沒有被女友甩,而是依靠個人信念與努力地成為億萬富翁,更讓人覺得解氣過癮、大快人心。

我這裏也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老師要在每個班選兩個優秀的學生參加作文大賽,本來像我這樣的資質一般的小學生,是不會被選上的。可是班上那個作文寫得很好的女生生病了。老師找不到更好的人選,便臨時讓我頂上。

結果我參賽了,也失利了。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一天,那個因為生病被我代替參加比賽的女孩,她走我課桌前麵,她當著全班的麵對我說:“你這種人也有資格參加作文比賽!”

我抬起頭看著她,沒有說一句話,耳朵裏轟隆隆地不斷回響著的是她說的話:你這種人也有資格參加作文比賽!你這種人也有資格參加作文比賽!

按照故事情節發展,大家可能會以為:我因此大受刺激、奮發圖強、走向寫作之路。可不是,我難過歸難過,可是當時連自己也覺得心虛,好像自己真的拿了什麼不該拿的東西。

很多年以後,我開始以文為生。但是我想說,我之所以走上寫作之路,以及我今後能在寫作上取得怎樣的成績,真的和這個同學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有時候人們太樂於相信嘲笑的力量。不不不,嘲笑不會讓一個人成功。倘若請全世界的人都來嘲笑我,我也永遠不可能成為中國首富。也許嘲笑真的對某些人的成功產生一點動力,但是我相信這種影響是微乎其微的,成功需要靠的是個人的智慧、努力還有機遇。

我之所以寫作,從來不是為了向誰複仇或者證明什麼。僅僅是,我深深地熱愛著這項工作。沒有一件事像它這樣吸引我。

小時候我是一個愛看故事、喜歡幻想自己是故事裏的人物的小孩。如今,我長大了,我把自己的筆名叫作魯西西,並開始寫自己想寫的故事。我多麼希望也會有人喜歡我故事裏的人物,有一天也從我的故事裏麵走出來寫他想要寫的故事……當然,仍有許多人在我寫作道路上帶來幫助,那就是在小學時仔細將我作文本裏的好句子圈出來的語文老師、在不同階段的同學錄裏祝我成為大作家的各位同學、還有撰稿人之家和雪晴論壇不吝分享寫作經驗的各位前輩,以及《女報》《新故事》《人之初》《今古傳奇故事版》等雜誌的編輯們,這本書的大多數文章都是發表在這些雜誌上的。

魯西西

2013年4月於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