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對於那些比自己優秀的人,隻有把他們當作自己的鏡子,才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再者,如果人們可以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當作自己的鏡子的話,也就可以明知自己的優勢與缺陷所在;當然,也隻有把他人的評價當作自己的鏡子,才能夠讓自己不斷改進缺陷,完善自身。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經常會聽到有人說,不要把別人的評價當回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其實,如果一個人隻是一味地做自己的事情,而視他人的評價於不顧,也就不可能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比較優秀,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更不可能獲得自身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因此,以人為鏡,才可以明得失,才可以讓自己更加趨向完美。
雖然有時候,我們也提倡不要過分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但如果完全不把他人的評價當回事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隻有懂得從他人的評價中找到自己哪些地方不足,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才能達到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目的。
雷明是一個很優秀的男孩,並且有著非常帥氣的外表,畢業於國內某知名大學。不過,他卻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人。大學畢業後,就到了一家網絡技術工程公司做了一名程序員。平時,雷明的工作就是編寫代碼,很少與外人進行過多的接觸。因此,他屬於那種很內向的性格。除了工作之外,雷明總是喜歡閱讀一些關於編程的書籍,當然,他的職業能力也在不斷的得以提升。
由於平時工作的原因,雷明在公司裏幾乎沒有幾個朋友,他每天到了公司就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對著電腦進行編程工作。到了公司很長時間了,雷明卻連自己辦公室的人名都知道得不全。更不要說,與其他同事進行過多的接觸了。同事們在背後都說雷明是一個工作狂,隻知道工作,什麼都不懂,就像一台機器一樣,一點都不懂得享受,更沒有一點兒人情味。
有時雷明與一些同事進行交流時,也會受到同事有意無意的疏遠。雷明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會讓同事不願意與自己進行交流,正當他為此十分鬱悶的時候,卻無意間聽到同事們在背後議論他,說他是一個非常木訥的人。雷明聽到同事們的議論,雖然當時很生氣,但是他好像突然明白了些什麼。
從此之後,雷明嚴格的要求自己一定要進行改變,他開始試著與同事們進行交流。也不再是每天都隻顧著自己工作,還會講一些笑話給同事們聽。在大家一起出去玩的時候,還有搞什麼聚會的時候,原來都沒有參加過集體活動的雷明都會與大家一起去。慢慢地,雷明發現同事們對自己的態度也發生很大的改變,他開始融入到同事當中,還找到了幾個與自己誌趣相投的人,雷明發現原來工作中也可以有朋友,在公司也可以找到這麼多的快樂。同事們也開始喜歡這個長相帥氣,能力不凡的男孩了。
如果一個人把自己孤立起來,那麼就不可能得到快樂。正像雷明一樣,他原本是一個內向的男孩,在公司整天就知道工作,沒有與他人進行過多的交流。雖然他很優秀,並且還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卻被同事們稱為“木訥”的人。當雷明漸漸意識到同事們都在有意無意的疏遠他的時候,他並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直到在聽到同事們在背後議論他後,才意識到是由於自己的原因。當他了解到別人對他的評價的時候,他不但沒有充滿憤怒和不視,而是欣然接受了他人的評價,並逐漸發生著改變,並且很快與同事們建立了友誼關係。
一個人隻有懂得從別人的評價中尋找自己的缺陷,並進行針對性的改正,才能夠不斷地讓自己得到完善。正所謂“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很多時候,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或看法並非是出於惡意的,這恰好還有可能就是我們得以完善,得以發展的前提。所以,別人的評價不可全部當真,也不可不把其當作一回事,這樣才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趨於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