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一招搶先機(1 / 2)

場外是期待並疑惑著的眾人,場內是緊張而又興奮的辛越和黃忠。

在場沒有人知道他們兩人為何不動手,也沒有人知道難道他們就是打算這樣站著對視幾分鍾就是切磋完了嗎?

也許當今世上還有高手知道,但是注定他們不能成為這一場戰鬥的旁觀者。

場內辛越與黃忠都放開氣勢,想要在在氣勢上壓過對方一籌,若是氣勢上贏得了絕對的勝利,一般來說這場戰鬥的勝利與否基本就是決定了,這就是高手之間的戰鬥。真正的高手,拳腳之間相差不是太多,那麼決定勝負的關鍵往往就是氣勢之間的較量,或者看誰失誤,甚至一些出奇製勝的絕招。

你沒看到那些史書中有記載的高手,常常都是有一兩招出名的絕技,比如關公的大刀刀法,呂布的戟法,趙雲的槍法,這些都是高手經過多年的戰鬥,積累經驗,為自己量身打造而創造出的絕技秘法,這些,就是高手勝負的底牌。

更有甚至,你沒看看獨孤求敗的獨孤九劍,李尋歡的小李飛刀……

說遠了,回歸正題。

辛越和黃忠都是當世頂尖的高手,自然知道高手之間的對決勝負的關鍵所在,所以一上場沒有像一般武者之間那樣就拳腳相迎,而是想要在氣勢上壓倒對方,以此獲得戰鬥的先機。

但是黃忠對辛越不了解,不知道辛越的武道與眾人有所不同,辛越的武道更加重視感悟自然法則,宇宙規則,講究道家天人合一。

但是在黃忠等這個時代武者的生涯中,最多的就是修煉煉體術以及修煉武功招式,所以很少有感悟自然的說法,最多就是陶冶情操,增加修養罷了。

這個時代雖然有神奇的煉體術,但是在自然法則的感悟上的確還沒有起步,當然也許有,隻是辛越沒有遇到,畢竟若是沒有注重感悟自然法則的話,那老子的《道德經》何來?

這些辛越不了解,也沒有遇到可以了解事情真相的人。

辛越對此也有過猜測,同時也感覺到奇怪,要知道道家老子可是春秋時代的人物,距離東漢時間也沒有那麼長,沒有理由在未來人人都知道的《道德經》什麼的這個時代的人不知道,但是事實上卻是這個時代的確有《道德經》但是武者卻沒有將之放在心中,道家也有流傳,但是道家似乎就是一個思想流派,完全沒有說是道士練武什麼的。

這些都是辛越弄不明白的,也許是由於曆史上發生了什麼,導致了現代的這種情況,也許是真的武道還沒有和道家甚至其他一些思想上的東西鏈接起來,在境界感悟方麵還沒有發展起來吧!

所以黃忠想要在氣勢上壓過辛越,那簡直是不可能的,黃忠發覺對麵的辛越在自己的氣勢之下好像隨風飄蕩的花絮,無論你的風有多麼的狂暴,它都是隨風飄蕩,辛越在黃忠的氣勢之下絲毫不受影響,這讓黃忠感覺好像拳頭打在了棉花上,那樣的憋屈隻有當事人才能夠清楚了吧!

辛越在氣勢方麵本來可以壓過黃忠的,可是今天辛越的目的就是想要見識一番黃忠的武力,自然沒有放出氣勢和黃忠對抗。

幾分鍾之後,黃忠已經確定氣勢上麵的對抗絲毫起不到作用之後,終於決定放棄想要用氣勢壓過對方的想法,黃忠的心中倍感鬱悶,本來還以為辛越年輕,即使武力強,恐怕在氣勢上絕對屬於弱勢,畢竟氣勢的提升不僅僅與武道的成就有關,還與一個人的經曆經驗積累有關,就如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兵,也許拚武力打不過一個剛剛出道的年輕人,但是氣勢上在戰場積累的煞氣絕對不是年輕人可以相比的。

辛越在黃忠的氣勢下好像絲毫不受到影響,即使黃忠已經將氣勢提到最高,也是一樣,黃忠隻能認為辛越也許是找到了什麼不受氣勢影響的秘法,他可不會相信辛越辛越的氣勢遠遠勝於他,所以才會顯得這樣。當然,他的想法說對也對,但是說不對同樣也是有道理的,辛越對自然法則的感悟,的確也算是秘法了吧?但是同時,辛越的氣勢同樣也是十分強烈,隻是與一般武者的磅礴氣勢不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