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辛越自然高興不已,徐庶可不是一位隨隨便便的人,他既然做出了保證,自然會守諾,這下辛越帳下算是又有了一位記名要員。
同時辛越還給交代了徐庶記得將親人一同接到青州,辛越可不希望和曆史上一樣再一次由於徐庶母親的事而失去這樣一個人才,同時還表示會在潁川留下幾個手下,到時候可以聯係他們,讓他們護送去青州。
對此徐庶十分感動,保證事情辦完立馬和母親前往青州幫助辛越。
辛越在潁川留下人,一個的確是想要幫助保護徐庶及其母親,另一個是由於潁川是這個時代的人才集散地,辛越自然想要留下一些人,在這收集情報,尋找人才了。
之後,在宴會快要結束的時候,司馬微向辛越介紹了一位特殊的人才。
為何特殊,隻因其是一個很少在人前路麵,但是卻為不少人知道的人,其才學非常,心地天真,行為高潔,玄遠虛心,靜穆樸素,有伯夷、四皓的節操。
在曆史上,他名聲不顯,但是那少有的記載中,無不誇讚其才能。
他就是胡昭,一個和諸葛同字的人,他比諸葛亮年長20歲,又比諸葛亮晚死16年,終年89歲。
他長期隱居深山,終生不仕有關他的活動情況記載很少,但僅從散見於一些史料,典籍中零星的文字記載來看,胡昭的才華智慧絕不在諸葛亮之下。
《三國誌》管寧傳中就有記載:時钜鹿張臶,字子明,潁川胡昭,字孔明,亦養誌不仕。
辛越對於胡昭也是稍微聽過一點名字,但是對於其生平了解甚少,在和胡昭的交談中也是發現了胡昭是真如曆史描述的那般心地天真,行為高潔,玄遠虛心,靜穆樸素的人。
在辛越看來,胡昭可以說是一個天生的隱士,因為其心寧靜,不為外事所牽。
用現代的眼光來看,胡昭就是一個適合做學問的人,因為他專心,即使是一件小事隻要是自己需要做的也可以一直幹下去。
當然,不是說這樣的人就沒有追求,不過其追求往往與一般人不同。
辛越對胡昭這樣的人才也是十分欣賞的,畢竟辛越手中就缺乏胡昭這種踏實肯鑽研的人才,特別是辛越有一些現代科技以及如印刷術造紙術這樣的一些發明想要組織人才通過實踐將之帶到現在的生活中來,但是一直以來卻缺少一個領頭人,而胡昭就是辛越發現最合適的人才。
辛越將自己打算做的事情向胡昭講述,雖然是第一次見麵,兩人也不是很了解,但是莫名的兩人卻能夠很快的搭建起信任的橋梁。
通過一番講解,讓胡昭大概理解了印刷術,造紙術等一些辛越想要胡昭帶頭做的事情之後,胡昭大感興趣。
因為從辛越描述中了解到的信息,胡昭就知道若是真的造紙術,印刷術能夠成功的話,那麼將會在這個時代引領一場文化浪潮。這個時代的書籍幾乎都是用竹簡寫成,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抄寫,運輸什麼的也是非常不方便,若是能成功,那麼將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情。
辛越竟然能夠第一次見麵就將這樣重要的事情跟自己講述,並邀請自己領導這些事情的研究工作,這讓胡昭感動不已。
於是當場決定答應了辛越的邀請。
這一下辛越可算是真正的收獲匪淺了,短短的幾天之內,不僅收下了戲誌才,郭嘉,徐庶,胡昭這些人才,荀彧也算是半個自己陣營的人了,另外結交了當地不少的名士以及學生,等到將來自己有了名聲和力量,這些都可是後備資源啊!
當然,辛越在政治謀略上的人才收了不少,但是軍事上的人才卻是隻有許褚一人,辛越也是考慮著要不要去曆史上有名的大將的家鄉看看,若是能夠尋到一兩位,那麼自己也就可以回青州開始組建勢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