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為何辛越在諸葛家不這樣說,而是現在才對兩人這樣說,就是因為在諸葛家的眾人都是世家名人,即使龐德公也是有很多顧慮之人。而今張昭,有才而又不得誌,蔡邕也是避難居於人下,且兩人有才華名氣,卻又不受家族羈絆,正是辛越渴求不已之士。
另外即使辛越最後不能將兩人收入帳下,辛越相信兩人也不會將今天的事情傳出去,同樣也不會在心中對辛越存在芥蒂,畢竟辛越出發點是為天下百姓,而兩人都是體恤百姓之人。
辛越趁熱打鐵,繼續說道:“漢家腐朽以不可扶,昔年漢家天下何不是從因秦****,百姓受苦,於是天下有誌之士四起,推翻暴秦。周末七國分爭,並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並入於漢。桓、靈二帝。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時有
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如今經過黃巾之亂,朝廷根基已壞,是以辛越有此說法。”
聽辛越說得有理有據,兩人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隻是蔡邕雖然明白,但是確實不死心,辯道:“若是我等有識之士盡力輔佐朝政,定然可以改變當下情況,在見大漢榮光。”
對於蔡邕,辛越理解,畢竟根深蒂固的忠誠之心,那是難以改變的,隻能繼續說道:“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今君失民心,舟已傾,如何又是我們能夠改變的事實?”
辛越看蔡邕依然固執,於是繼續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天道,天道不可違。”
辛越一番話,讓蔡邕這個老頑固無話可說,雖然依舊不甘心,但是其心中還是已經相信了辛越的說法,隻是轉不過彎來罷了。
而一旁張昭則是已經相信了辛越的話。
張昭見辛越說完,於是詢問到:“那麼天下百姓又將如何?”
看來張昭心中百姓占據了很大的分量,不然也不會在內政上那麼出眾,隻有心中有百姓,百姓心中也才會有你,這是前世偉大的太祖實踐得出的真理。
辛越知道張昭心係百姓,於是答道:“天下百姓,將會流離失所,若是群雄並起,天下陷於戰火之中,戰火所過之地,恐怕將十難存一!”
“啊!那如何做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聽得辛越分析百姓未來命運,張昭擔心不已。
就連蔡邕也停下了剛才打擊的悲傷,轉而注視著辛越,顯然也是擔心百姓,想要聽聽辛越的看法。
“唉,難啊!”
蔡邕聽辛越隻是歎氣,馬上追問道:“怎麼說?”
辛越繼續向兩人講到:“天下勢力,皆掌握在士族豪強手中,若是天下陷入戰亂,這些平常就高高在上的豪強哪裏會真正在乎天下百姓的性命,即使有幾人打著為百姓之名,恐怕也不過是想要得一個好名聲罷了。真正知百姓疾苦,在乎百姓之人哪個又不是起於微末,奈何如今天下寒士雖然有才者亦多,但是卻隻能依附豪強才能混得一口飯吃,真正掌握兵馬權勢的人,即使有那麼一兩個有T恤百姓之心,恐怕也沒有那樣的能力去做,畢竟在這樣一個社會,如果陷入戰火,自顧都不暇,又有誰還會考慮那些受苦的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