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聯通南北的地理位置,再加上適宜的氣候條件,使得徐州繁榮昌盛。徐州在三國時期一樣出了許多人傑,最讓辛越惦記的就是諸葛孔明了。諸葛亮人稱臥龍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是三國智慧上最頂尖的謀士之一。隻是可惜現在的諸葛亮也就四五歲,誰也不會想到這樣一個小毛孩未來將會成為一代人傑。不過既然來到徐州,諸葛亮的家鄉辛越還是會去走上一遭的,畢竟誰也不知道是否真如曆史記載現在的諸葛亮還是小毛孩,而且即便如此,諸葛家也不是隻有一個諸葛亮是人才,其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可見還是有相當大的能力的,而且若是沒有一個能培養人才的環境,是難以培養出真正有通天隻能的人才的,辛越也想要結交見識一番。
另外徐州三國時期出名的人物還有魯肅,魯肅為周瑜的好友,在孫權繼位後為周瑜推薦,仕於孫權,為孫權謀劃戰略,深受器重。赤壁之戰時,魯肅力主抗曹,出使聯合劉備,並協助諸葛亮、周瑜說服孫權。魯肅為人忠厚老實,不忍周瑜陷害諸葛亮,多次協助諸葛亮脫險。赤壁戰後,魯肅在諸葛亮的設計下,成為保人,將荊州“借”予劉備,此後多次討要不成,處於兩難的境地。周瑜去世後,魯肅代周瑜成為水軍都督,數年後病逝。魯肅雖然智慧上不及那些頂尖謀臣,但是其品質頗得辛越欣賞,而且其年紀也已經十幾歲了,可以說其性格成長得差不多,欠缺的知識知識的積累,辛越還是想要與之結交或直接收入帳內,憑借辛越的能力,培養一個人才還是綽綽有餘的,而且自己培養出的人才比直接招募的好用多了。
另外彭城張昭,張昭,好學善書,是當時的著名人物,於漢末避亂江東。孫策在江東創業時,辟張昭為長史,以管仲視之。孫策臨終時,將孫權托付於張昭、周瑜,遺言“內事托子布,外事全賴公瑾”。張昭性格嚴肅,對孫權多有直諫。赤壁之戰之際,張昭主降,孫權深感失望。孫權稱帝後,張昭被封為婁侯,數年後病逝。張昭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內政人才,在內政方麵,少有人能夠與之相比。而且其現在快到而立之年,正是學有所成的時候,是這一次辛越極力想要得到的人才,隻是其已經頗有聲名,而辛越不過一個無名小卒,看來想要得到這個人才,真是難啊難。
不過萬事有失有得,因為困難,收獲也會更大。
另外徐州還有許多才能出眾的人物,一樣是辛越的目標。
初到徐州,辛越發現徐州的確不枉“千年龍飛地、一代帝王鄉”之譽,比之青州的確繁榮多了,商賈往來不斷,人口也不是青州之地能夠相比的。看到來來往往的商人,辛越不禁開心的說道:“看來這次徐州之行定會收獲不少。”
之所以這樣說,就要提到辛越的另外一個目的。辛越知道古代重農抑商,雖然商賈多財富,但是卻身份低下,大大影響了商業的發展。而徐州,之所以這麼繁榮,與徐州商賈還是有一定關係的,徐州多商業家族,也積累了一些力量,不至於像一般商戶那樣倍受欺負。這些商業家族,就是辛越這次的目標之一,辛越知道,若是想要快速組建力量,錢糧是一大要素,雖然如果靠辛越自己,不出幾年,一樣能考前世的物品知識賺得許多錢財。但是辛越不能把時間都花在賺錢上,所以就想到了和這些商業家族合作,辛越提供技術,而這些商家負責生產銷售,這樣就能快速的積累資本,不至於由於錢財的原因拖累了計劃的進行。
當然,若是要與這些商業家族合作,沒有一些力量手段是不行的,不然什麼時候被人家吃得骨頭都不剩還不知道,所以現在還不是辦這件事的時候,還需要一番準備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