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大敗,當時就是有10個諸葛軍師也沒法避免的,但孔明惟恐擔當打敗仗的罪名,遠遠逃到一邊,好象大敗跟他沒關係似的。孔明到夏口見到關羽,馬上打發他上路接應劉備,又讓劉崎帶水軍接應。最後自己帶一軍坐山觀虎鬥。所幸曹軍已得到敵情通報,知道孔明是三國裏最著名的縱火犯,全軍都被他先前二把火燒怕了,加上遠道追趕人疲馬乏,見對方來了二隊人馬接應,隻得退回去了。
孔明見劉老板已被打成遊兵散勇,大為泄氣。心想還是早點離開劉家軍為妙。剛好東吳派魯肅來吊孝。孔明忙跑去找他苦苦哀求,讓他看在大哥諸葛瑾的麵上讓他去東吳避難。魯肅為人忠厚,架不住孔明哀求,就答應帶上他。剛開始老劉很不樂意,但孔明連蒙帶騙他說是去搞什麼聯吳抗曹的統一戰線,憨老劉也就信了。
到了東吳,孔明本想就賴在大哥家裏混日子。那知東吳的謀臣誤以為他是來當聯吳抗曹的說客,對他百般刁難。孔明有苦說不出,又不能說隻是來逃難的。後來發現東吳不少人都主和,這一驚非同小可。要是東吳降了老曹,他定會讓東吳將他這放火大王交出來,那自己豈不大難臨頭?
孔明於是忙找了個機會拜見魯肅,讓他安排自己和吳侯見麵,力陳抗曹大計。吳侯是個沒大腦的後生,喜歡搞民主,凡事都拿到議會去讓大臣門開會討論。與政府軍是和是戰的大事當然要開議會討論了,還讓諸葛亮也作為特邀嘉賓列席參加。結果諸葛亮喧賓奪主,憑三寸不爛之舌封住悠悠眾口,又使激將法搞定愛玩假民主的孫無謀,促成了東吳聯劉抗曹的同盟。這就是三國史上著名的“舌戰群儒”。在此之後,孔明又夥同周郎放了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一把大火,成功地上演了“火燒赤壁”的慘劇,把個百萬曹軍燒回中原老家去了。
赤壁大戰後,諸葛亮以功臣身份回到劉備陣營。他看準曹軍退走後留下的真空勢力範圍,掉過頭來對付昔日盟友東吳,先是導演了“三氣周瑜”的人間慘劇,把昔日並肩作戰的戰友周郎活活氣死,又百般戲弄於己有恩的魯肅,教唆老劉上演了“劉備借荊洲”的鬧劇,連蒙帶騙搞大了自己的地盤。
就在諸葛亮要大展宏圖時,他的競爭對手龐統加入劉備的陣營。龐統此人在“火燒赤壁”的慘劇中給曹阿滿出了個餿主意,讓他把戰船捆綁在一起,最後才讓孔明放火得逞。此公才高N鬥,一來就在一個小縣城裏把臨時欽差檢查官張飛弄得心服口服。劉備被孔明欺壓了這麼久,總算盼來壓製孔明的對頭,如何不喜?於是乎,龐統馬上得到劉備重用,並在攻打西川戰役中獲得首發。
諸葛亮考慮到蜀中多名將,也不想馬上入川,樂得讓龐統去打頭陣。但又不能讓人覺察他避戰的意圖,所以就提出荊襄重地必須留有重兵。劉備不知是計,剛好打算丟下孔明去打天下,反正“得一可安天下”,帶龐軍師也能拿下西川,樂得不帶上孔明,免得他軍權獨攬。但老劉也擔心孔明在背後弄鬼,於是將跟自己最久也最信任的關、張、趙都留下“扶佐”孔明,自己隻帶了黃忠、魏延等降將去打西川。
孔明見劉老大將精銳部隊都留下來,知道劉老大此去必敗,故意不說。後來孔明夜觀天象,發現龐統即將兵敗身亡,心想龐統亦會夜觀天象,自己不如修書一封讓劉老大暫不進兵,龐統必以為自己是要和他爭功予以駁斥。龐統本來在夜觀天象後也有顧慮,但聽劉老大說諸葛亮來信勸止進兵,心想孔明素不服我,那有那麼好心?當即認定孔明是來阻自己奪頭功的。二個人一個聰明過頭,一個呆得可以,偏偏又都對諸葛亮有成見,結果雙雙中計。第二天,老劉臨時心血來潮和龐統換了的盧馬,結果龐軍師在落鳳坡隕命,劉備進退維穀,隻好向孔明低頭了。
孔明在收到劉老大的求救信後,知道自己又重新獲得首發,馬上打點人馬出征。趙雲智勇雙全,是要帶在身邊保駕的;張飛頭腦簡單,不會和自己做對,讓他自領一軍出發就是了;關羽素來眼高於頂,不太賣我的帳,華容道放我鴿子要不是劉老大包庇把兄弟,早就哢嚓了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俺明知他遲早要和東吳鬧翻,也不能帶在身邊。至於日後是否會因此鬧出大事,現在也管不了這麼多了。
後來孔明雖助劉老大拿下西川,好大喜功的關老爺居然北拒曹軍南壓東吳,最後敗“走麥城”,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關羽死後,張飛也被手下人害死。老劉大怒之下發兵南征。做為足智多謀的軍師,諸葛亮完全有辦法阻止這一愚蠢的軍事行動,但諸葛亮暗恨他們哥仨綁他入夥,正想看他們好戲呢。裝模作樣勸了幾下就讓他上路去找他那二個把兄弟同生共死去了。